消费:还要旧货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晓莉)

消费:还要旧货吗?0

2月28日是个好日子。这天两个新买卖开张,吸引了不少北京人。买卖虽新,卖的却是旧货:旧汽车、旧电器。

北京兵工汽车贸易公司、北京机动车拍卖中心举办了首次家庭二手车拍卖会。被拍的有切诺基、云雀、桑塔纳2000、奥拓、长安“微面”等车型80余辆。参拍的人很多,出乎主办者意料,过道里也站满了人。尽管拍卖师的热情并不很高,仍有近一半的车有了新主人。它们大多是低价微型车,为提高拍卖会档次而设的旧高档车乏人问津。

位于曙光电机厂院内的电器旧货市场为自己起了个很大气的名字:天·地·人。市场内有固定的摊位和自由交易区。货挺丰富,有12英寸电视机,也有纯水机。一位摊主为自己的一套索尼家庭影院设备做广告,“7件只售2650元,另外赠送两个话筒”。“天·地·人”也有出人意料之处,来的并非预想的外地打工者,竟是北京人占了大多数。

人们对旧货的关注是从自家那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家什开始的。一提旧货,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处理。买旧货已不在都市人的考虑范围之内。就算认真想过,也会发现,既没必要也不经济。就说彩电吧,还算大件,但说买也就买了,更何况21英寸、25英寸、29英寸彩电已相继跌到1000元、2000元和3000元以下。新车的价格也一降再降,虽仍不能令人轻松接受,可有人算过账,买旧车风险大且不划算,这个问题在汽车使用年限缩短后更为突出。相对于二手车拍卖会上的红火,旧车交易市场上的冷冷清清更易被人理解。

尽管与自己的认识有所偏差,但许多人面对越来越多出现在媒体上的“二手货专版”,可能比最身于高档精品货行列中更自在。他们发现处在一个足以自慰的消费层次,暂时忽略这个阶段的尴尬和麻烦也最多。

早于二手车拍卖和旧电器市场开业,今年年初,北京市政四公司四盛工贸公司不显山不露水地开始经销二手正版教育、娱乐电脑软件,使得这个远离中关村的店铺有了自己稳定的顾客群。

有人说电脑消费是个无底洞,硬件配置需不断更新,软件的选择余地更多。为了追赶潮流,所要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以至于超出承受能力。四盛公司的做法是,按原价的30%收购,按50%甚至更低的价格出售,同时由于是正版软件,质量有保证。对于爱玩游戏的人来说,现在可以花较少的钱玩时髦的游戏。

北京大视野社会经济调查公司在去年5月就北京市旧货行情做了一次调查。58%的被调查者从未购买过旧货,但表示今后会有购买意图。另有数据表明,高收入(月收入1200元以上)的购买欲望反而高于低收入(600元以下)30个百分点。如果对旧货的看法做些调整,对这个调查结果的怀疑会少一些。并非所有的事情都会与你有关,但这不应该成为局限视野与选择的理由。在认定的消费层次内,总会有办法调和你的欲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