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国动画片之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卞智洪)

《安娜斯坦西娅》(Anastasia)具有动画大片一切该有的元素:公主,由恋爱到结婚的情节,百老汇式的歌舞,甚至一只机敏的、唠唠叨叨的小狗……如果没看到片头字幕,你会想当然它是迪斯尼的又一部大片,而福克斯公司显然希望全世界的父母都这样想。

去年11月份起,《安》开始在美国公映。所有处在迪斯尼巨人阴影下的大制片公司,像福克斯、华纳兄弟、梦幻工厂SKG(斯皮尔伯格、卡森伯格、盖森)都对它寄予厚望。“我希望它至少成为最成功的非迪斯尼动画片,”福克斯公司一位总裁说,他指的是超过华纳兄弟公司1996年美国票房收入9000万美金的《空中大掼篮》,“但我真的想跟最好的迪斯尼片子一争高低。”最好意味着最多:《狮子王》3亿美金的国内票房。华纳公司总裁鲍勃·达利与他同仇敌忾:“如果一部非迪斯尼动画片能成为真正的热点,对整个动画片业都会有重大的意义。”

迪斯尼不这样想,它连续17天重映1989年的经典影片《小鱼仙》来和《安》作对。达利说:“麦克尔·艾瑟(迪斯尼总裁)从来不告诫我们,但很明显他想让找们过得很悲惨。他认为动画片是迪斯尼的专利,除了他们谁都不能去做。”专利?是的。从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开始,60年来,迪斯尼成了美国动画片的代称。它在动画短片上的对手一直没能做出一部长片来。直到1986年,斯皮尔伯格的公司制作出《美国尾巴》(AnAmerican Tail),票房收入4700万美元,等于同期迪斯尼制作的两部人片之和。

但接下来在卡森伯格的领导下,迪斯尼连创佳绩,1994年的《狮子王》被称作“动画片中的《星球大战》”,票房收入等于当年的《阿甘正传》。而动画片的录像市场比故事片远为广大,它最后的收益是10亿美元。

动画片市场可以无限扩大?还是“辛巴传奇”已处在了顶点?一次辉煌的侥幸?大概靠天时地利人和吧。在卡森伯格愤然离开迪斯尼,开始组建他的梦幻工厂之后,迪斯尼最近的3部大片《帕克宏达斯》、《钟楼怪人》、《海克力斯》,加起来也只比《狮子王》多赚了一点。此外,著名的动画片导演当·布拉斯和盖瑞·高德曼(《美国尾巴》、《天堂狗生死恋》)也跳槽到了福克斯公司,正是他们导演了《安娜斯坦西娅》。

影视:美国动画片之战0

《安》投资5300万美元,到今年3月份在美国的票房收入达到6000万,而更大的利润在海外市场和录像等附载产品市场。问题在于,它抢占迪斯尼地盘的要诀却只不过是:“克隆”迪斯尼。福克斯公司的老板说:“我们希望影片能够吸引成年观众,特别是那些可能带着孩子美国票房单列去电影院的妇女。”为了防止布拉斯游离到他个人的古怪风格,福克斯公司牢牢控制着剧本和角色的进展,并坚决要求布拉斯和高德曼改而运用最先进的视觉科技(Silicon Graphics)电脑动画。高德曼说:“我们被强拉活拽到2l世纪。”

然而讲故事的技巧,却仍是20世纪的—准确地说是1937年《白雪公主》的技巧。当7个小矮人簇拥下的年轻姑娘,与邪恶的王后做艰苦斗争,最后嫁给一个英俊王时,美国动画片的基本模式就确定下来了。动画长片的投资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哪个公司敢于尝试具有原创性的独特产品。无论是《安》还是华纳公司年内将发行的《埃及王子》或梦幻工厂的《The Quest for Camelot》,人家都在仿效迪斯尼的成功。

即使迪斯尼能够“半定叛乱”,它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动画人才的流失和必须付给所剩人才的高薪。如果几大公对迪斯尼的挑战胜了,意味着将会出现几部好片子,更重要的是形成一个富有活力和竞争性的动画片行业。而硝烟散尽之后,动画人才们将尽弃前嫌,平心静气,拿出一支削尖的铅笔和一张白纸—他们必须为21世纪拿出点新东西来。

影视:美国动画片之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