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笑容从何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熊康)

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伊萨克·弗里德本来只想做一次极为普通的癫痫病例行检查,看一看这位女病人的病源到底在大脑的哪个部位。他把纤细的电极放到病人的头盖骨下,开始发送电流,一边让病人做着其他的事情:读书、讲话、把食指放在拇指上,或是把脚弯起来。突然,弗里德注意到,病人微微笑了,随即转为冷笑,直至最后人笑起来。需要说明的是,病人看到或读到的东西都没什么好笑的,而且,这种兴奋也与癫痫病本身无关。

兴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医生往她右半脑主管运动机能的区域输入的电流强度。电极越是从里往外地刺激她的头部,她就越觉得,医生和眼前的其他东西好玩得让她非笑不可。这样,弗里德便在不经意间发现了笑的“发动机”所在。这是一个大小约4平方厘米的区域,就在控制四肢的神经网前面。这个发现是笑的研究者们探索许久也没能找到的,进一步增加了人们对于笑的认识。

迄今为止,研究者一直在借助搔氧机和笑气,或是注射肾上腺素,试图解开笑的驱动原理。他们现在知道了,一串笑声是由一组短促、重读元音、富有韵律的音节构成的(ha-ha-ha-ha或ho-ho-ho-h0,但决不是ha-ho-ha-ho)。也许是在笑的同时还要呼气的缘故吧,笑声总是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男人发出笑声时,频率平均为280赫兹,女人则达到500赫兹,气流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

从俾格米人(分布在中非一带的身材矮小的人种)到伊努伊特人(美洲的爱斯基摩人),地球上每个人种都能理解笑所表达的幸福与痛苦,连类人猿都会笑。研究者指出,这标志着笑这种无所不在的生命表征早在进化的早期阶段就已出现,由于受到喜爱才一直保留到今天。

另一些研究者却认为,笑其实是动物的一种返祖现象,因为它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表达方式。想想笑有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吧:当事人把脸挤成一副满是皱纹的怪相,再调动嘴巴和小舌,方能发出磨得破喉咙的高音。

关于笑的心理学意义,研究笑的专业人员莫衷一是。许多研究者认为,爽朗的大笑就好比是社会的粘合剂。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罗伯特·普罗温是位数得着的幽默研究专家,他认为,笑同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是为了影响别人的行动才进行的。这是一种亲近的表示,一种危急情况下的抚慰。

或者这种发自喉咙的旋律竟是原始侵略性的一种表达?“笑就等于胜利”,佐治亚大学的查尔斯·格鲁纳说。在他看来,笑的渊源要追溯到原始人战败敌人后胜利的呐喊声,其中饱含着幸灾乐祸的快感。连婴儿甜甜的笑都并非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是在从父母处获得了所需要的饱暖之后满足地自娱自乐。

与此相反,美国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家、笑的研究领域的先行者保罗·麦克吉却认为,笑同游戏一样,是一种训练理解力的方式。麦克吉认为,孩子是通过感到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有趣来了解它的。他们先是会赋予事物一种荒谬感,觉得坐在纸板上扮作司机是件好玩的事儿。随后,他们学会了米点儿智力小幽默,或是不着边际地乱说一气。最后,长到12岁的时候,他们的大脑具备了抽象概括能力,幽默感的发育完成了。因此,一旦小汉斯没能。学会笑,那么汉斯也永远不会笑了。喜剧演员的才华往往在小时候就显露出来。

令人不解的是:心理学上的笑与生理学上的笑有何联系?脸部肌肉是如何演示笑的?幸福感和胜利感如何启动了外科医生弗里德所发现的大脑中“笑的按钮”?这一神经原中枢又是如何再三操纵着脸部肌肉,使之呈现出微笑、冷笑、大笑等多种神情?

笑的运动机能与情感上的快乐是在大脑的不同部位得到处理的。弗里德通过研究发现,“笑所包含的运动、情感及认知成分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当那位女病人大脑中控制笑的区域受到刺激时,它不仅会驱动两颊的肌肉,而且会引发快乐感,同时还会虚构一个值得发笑的理由。

幽默由一种情感转化成运动机能的道路似乎不只一条,而且还不是单行道,逆行也未尝不可:德国维尔茨堡的心理学家弗里茨·施特拉克在试验中发现,随着人的嘴角向上抬,心情也变得好起来了。

他让一组试验对象把圆珠笔夹在牙齿间,另一组夹在唇间,用牙齿夹住笔的那一组看上去是一副笑模样,用嘴唇的却紧绷着脸。他让两组人同时看漫画,同第二组相比,第一组要觉得漫画有趣得多。由此看来,似乎嘴角上扬带动了颧骨处的肌肉系统,肌肉又刺激了弗里德发现的笑的开关。

二次人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的一队军官就曾因为笑而在短时间内失去了战斗力。有人在他们面前放了个回声器,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几秒钟过后都会再从喇叭里传出来。这让军官们觉得很好玩,他们哧哧笑了起来。喇叭里也跟着笑,这又逗得他们笑出了声。这样循环下去,到最后,他们甚至笑得抽搐起来。直到有个聪明的认识到情况不妙,关了回声器才算了事。

有些人生下来就不会笑,因为他们少了根连接大脑和面部的Nervus facialis神经。由于它控制着两半边脸上的各12块肌肉,方才为面具一样的脸注入了生命力。没了这根神经,脸就不成其为脸了。

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小女孩切尔西·托马斯身上。当母亲看到女儿那张僵滞的脸时,她想人没有笑容是不能活的,便假外科医生之手,从女儿火腿处割下两片肌肉贴在了脸上。医生把移植物同咀嚼神经连通,这样一来,切尔西在吃东西时,咀嚼神经便被激活,移植来的肌肉也就活动自如,并可带动嘴角上扬了。

8岁的切尔西在美国成了个家喻户晓的明星,收到过克林顿和汤姆·克鲁斯的来信。但正当外界打算为她庆祝手术成功时,切尔西的面部表情却走了样。哎,那本来就是个面具,即便有笑容也不过是木偶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