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聂卫平专访
作者:苗炜(文 / 苗炜)
记者:收取徒弟的奖金提成一事沸沸扬扬,您在接受采访时称,契约制师徒关系应该大力宣传,“发展才是硬道理”,那么这是否说明原有的体制限制了青少年围棋选手的成长,而契约制师徒关系更适合他们的发展呢?
聂卫平:契约制师徒关系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种改革应该得到扶持,但一些错误的舆论宣传将它世俗化了,全庸俗到钱上做文章。专业棋手中想当我徒弟的不只一个两个,他们说哪怕把奖金l00%全给我也愿意跟我学棋,如果我在报上做广告招学生,那会有更多的钱。但我不会做没能力做到的事情,应付不了太多的学生。
记者:您所收的徒弟有一些是未成年人,那么在签订合同时,他们的监护人是否知道合同的内容呢?
聂卫平:家长都知道。有些学生签合同时也已满18岁了。这是双向选择。
记者:您既是中国围棋队的总教练,又是契约关系中的师父,这两种角色感是否有差异呢?
聂卫平:没有差异。总教练对围棋队总体负责,决定一些比赛出赛选手等大事,但要求总教练担负对所有棋手和青少年棋手的指导,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记者:围棋是一种相当个人化的项目,也是职业化程度相当高的项目,目前中国围棋手拿奖金还是“国家拿大头儿,个人拿小头儿”,您对这种状况满意吗?
聂卫平:从运动员的角度看,有可能对现行制度不满意,但我这一代棋手和更年轻的棋手的成长,国家是投入很多的。这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他们那里国家一点儿投入也没有,棋手拿了奖金交完税了事。现在我们是国家拿72%左右,个人拿28%,在近一段时间是合理的。也许今后个人所占的比例能有所提高。
记者:国外棋赛奖金丰厚,国内也有越来多的企业设立围棋比赛,奖金也越来越高,那么在棋手中,这种钱带来的矛盾是否会更突出呢?
聂卫平:没有奖金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比如别人看我能从学生那儿拿奖金,拿多了就眼红,我猜想是有人挑起矛盾,把师徒合同捅出去。4年前的内部合同,我们没有公开宣传,现在闹出来,效果是很不好的。中国人可以共苦不能同甘的事情太多了。
记者:提留奖金一事披露之后,马晓春接受电视台采访时称,他每天只从学生那里拿一块钱的学费,对此您作何评论。
聂卫平:马晓春这人不实在,这么说人为地造成误解,我这儿拿好多钱,他一天才一块钱。他与学生签的合同我看过,为期6年,提留奖金30%,此外还有一天一块钱的学费,他的学生还拿不到冠军,这是我们的区别。在专业棋手与学生所签的合同中,我是最温柔的。
记者:问一个大一些的问题,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体委取消了,这意味着“官办体育”向“民办体育”的过渡,对此您有何评价?
聂卫平:这恐怕要从成绩上去检验,不仅是围棋,而是整个体育界,如果成绩比以前好,那么证明改革的尝试是对的。对中国棋院来讲,国家的经费少得可怜,以后的发展更有赖于与市场的水乳交融。
记者:以后中国棋手是否有可能使学棋、比赛全部成为个人行为呢?
聂卫平:不是说没可能。但一个棋手在中国想冒出来,必须在国家队这个大熔炉中磨炼,这里能发挥集体优势,大家无偿地交流。在日、韩这种交流叫“合宿”,几个棋手一起训练,但都是有偿的。如果完全是个人行为,那么我们的集体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连找个训练的地儿都没有。
记者:棋手是否把为国争光当作最高境界呢?棋手是否有超越于国家概念的个人境界的追求呢?
聂卫平:这两者并不矛盾,棋手完全可以在为自己争得利益的同时为国家争得荣誉。 围棋聂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