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娱乐:王家卫:打开沟通的天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齐康)
王家卫
《旺角卡门》(1988年)
《阿飞正传》(1990年)
《重庆森林》(1994年)
《春光乍泄》(1997年)
香港导演中王家卫最能令人耳目一新,即使在他前不久为摩托罗拉公司拍的一条广告中也不例外。影像仍像他的电影一样教人眼花缭乱(杜可风的摄影,张叔平的美术),至于内容—根本没什么内容可讲:残破的陋巷,涂鸦的墙壁,爆炸头的王菲接近男友又转身离去,两人关系若即若离。广告语是“打开沟通的天空”,叫卖的是不曾在故事中出现过的手机。
手机广告以沟通为主题并不少见,张艺谋就曾为“爱立信”拍过这样3条广告,而且也不出现手机—为此曾被人当作公益广告在报纸上提倡。这类广告往往讲个小故事,比如父子、朋友之间由不沟通到沟通,其中沟通的涵意是既定的,说的是人与人应该怎样。而王家卫的广告回到一个更基本、更真实的问题,沟通本身成了质疑的对象:现代人能否进行传统意义上的沟通?
王家卫最擅长讲述现代爱情故事,不过他的影片里,所有的情感都是单向投射,没有沟通而只有错位。在《旺角卡门》中,刘德华遇见被自己错过的前任女友,盯着她的大肚子看,女友回一句:“不是你的。”《堕落天使》里的杨采妮,从电话中得知男友要结婚但对象不是自己,一愣之下马上说“恭喜恭喜”,放下电话后,她随手拉过身边的金城武,“借一下肩膀来哭泣”。在风靡港台地区和日、韩等国的《重庆森林》中,金城武在4月30日得知被女友抛弃,决定吃掉所有5月1日将过期的凤梨罐头(消费掉过期的爱情),不经意间又爱上了毒枭林青霞。王家卫从来无意雕凿一个有头有尾好事多磨的爱情故事,而是神往于恋人的万千思绪,杂乱语丝:陡然的节外生枝,莫名其妙的妒意,失约的懊恼,等待的焦灼……最能代表王家卫后现代精神的是以沙漠为背景的(东邪西毒》,在那里,金庸笔下的英雄成了契约关系中的杀手,两情相悦变成了永无休止的“恋人絮语”。大燕国公主(林青霞)因一句酒后戏言,便爱上了东邪黄药师(梁家辉);但她的另一个自我,作为自己的哥哥却禁止她这样做,一个人先后以两种身份找到西毒欧阳锋(张国荣),分别要他杀掉哥哥和东邪。东邪爱上了朋友的妻子,而西毒打遍天下回到白驼山,却发现自己深爱的人已成了自己的嫂子……行行复行行,只是永无沟通之日。
像罗兰·巴特说的,所有的失恋都起源于同一个缺陷,他们不懂(或不能、不愿)答复对方的“求爱”,他们不愿对自己的系统作丁点儿改动。西毒在影片中一方面固守自己的职业规范,收钱、介绍杀手,做替人解决“麻烦”的中间人,一方面却陷入对旧日恋人无休止的回忆之中。东邪喝了半罐“醉生梦死”酒,忘记了所有爱欲情仇,而西毒最终是喝了也没用,因为对他来说,不可企及的过去总是最美好的。换句话说,王家卫的电影中每个人都仅仅生活在自己的系统内(对现代人来说主要是一种契约关系,如王的影片中男主角总是杀手、警察、阿飞),他们只能在记忆和逃避之间进行选择,而他们之间从来无暇沟通,无法沟通。现代人之间的隔膜,与他们个人的无根感,究竟孰为因孰为果,王家卫也只能展示而无意探究。
《春光乍泄》使王家卫在去年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佳导演奖,但由于开头一段狂热的同性性爱镜头,该片在香港被列为三级片。王说:“他们(对同性恋有意见的人)应该晚一点点进电影院,这样他们就会认为这是关于两兄弟的故事。”《春光乍泄》一反前一部电影《堕落天使》已走到极端的摄影风格、后现代拼贴式的故事结构,把镜头对准一对同性恋者的真实烦琐的日常生活。张国荣和梁朝伟在影片中不断地唤起复激怒对方,最终分道扬镳。王家卫虽然把整个故事背景搬到了寒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肩上扛的却依然是香港。沟通真的就那么难?或者如果在后现代的氛围和人格特征中再纠缠上自古以来的所谓人性,沟通必然更加扑朔迷离,让观众心情激荡却无所适从。
好在王家卫在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所做的沟通,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关于意义的追问。摩托罗拉请他拍广告片也正基于此。王菲是亚洲流行乐坛的天后,王家卫是国际一流导演,他们拍广告本身就是广告。王家卫的影像不消说,从《重庆森林》中剪出几个MTV,从《东邪西毒》中剪出几个广告,是再容易不过的了。而他的6部片子全部由大明星主演,《阿飞正传》和《东邪西毒》更是巨额投资,集合了全港一级明星,使常以群星招徕的贺岁片也望之却步。他对主流娱乐电影明星的重新塑造,则既是卖点也是艺术创造。林青霞可以用雨衣和墨镜遮住美丽,张国荣可以扮酷演欧阳锋,而让张学友演肮里肮脏、满腔豪情的北丐。
或许王家卫电影的价值正在于轻而易举地让我们触摸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比如关于沟通,他不会评判应不应该沟通,怎样才能沟通,而是说现在的人与人关系就是这样,可能令人不爽但再自然不过,有时甚至会显得时髦。而关键是,就像他在谈那个广告时所说的,“任何东西好看就OK”。他始终像一个最精心、也最明白自己职责的厨师,留意不使自己的影像变稠变黏。 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电影王家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