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的司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熊康)

打电话的司机0

戴姆勒—奔驰公司研制的新一代自动通话装置  

打电话的司机1

托马斯·施迈赛尔是位业务主管,这天他和一位大客户谈生意,心情又高兴又害怕。“他正开着车用手机跟我通话,”施迈赛尔说,“突然他说:等一下,另一部手机又在叫。于是他和我们两人同时交谈—你可千万别问我,他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开车。”右手执手机,左手握方向盘,以这样的姿势在高速公路超车道上行至时速180公里,或者在市区道路上行驶时与人通话谈生意,虽然目前官方对于山此酿成的交通事故尚无统计资料,但这显然会危及打电话的司机本人及无辜的旁人。

移动电话的繁荣时代已经到来,有600多万德国人通话时惯用手机。据通讯业内人士估计,几年之后,加人手提电话网的人会达到1200万。当公共洗衣房和超市收款台旁反对手机者的抱怨声渐远之后,方向盘边上的远程对话又成了一大安全隐患。多伦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打电话时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率跟仅投人千分之一注意力驾车的人一样。事实上,人在使用手机时开车的状态就像喝醉了酒,驾驶不协调、刹车不连贯外带闯红灯,这是此种人常犯的三大错误。按照加拿大人的调查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撞车的危险性会升高400%。

不莱梅大学的心理学家兼交通安全研究专家迪特利希·翁格勒尔(Dietrich Ungerer)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受德国汽车俱乐部之托所作的一项研究中,他让辅助者时而打电话、时而不打电话进行多次驾车试验。结果表明,在这49人当中,不打电话者平均只犯了0.5个常规错误(例如开车不稳),而打手机者在同一路段出的错却高达14.6个,而且犯的尽是刹车过晚、偏离车道等严重错误。这意味着,他们开车时的精力不集中程度是不打电话者的近15倍。此外,他们还每3分钟有一次对停车牌视而不见。

即便车上配备了固定通话装置也不会给人带来安全。这种情况下出错的次数虽有所降低,但与根本不打电话的司机相比安全系数仍很低。这说明,危险一部分是由于打电话时手离开了方向盘,但主要问题却在于讲话时注意力的分散。人的大脑工作区同一时间只能处理15条信息,这一容量仅够让人集中精力观察路面的。而电话交谈对注意力的要求极高,其中不时出现的日期和数字令人劳神,于是大脑工作区的空间和注意力集中于交通的程度大大降低了。这就是翁格勒尔的解释。

可惜许多驾车人认识不到这一点。研究还表明,许多人会在驾车时毫无顾忌地听收音机,或是与同车人聊天。但这类行为与打电话之间没有可比性。“比方说开车的跟坐车的吵起来了”,翁格勒尔分析说,“突然道路出现了险情,司机一个急刹车,两人不说话了,他们都感受到了危险。然而,打电话的人却会不管不顾地继续扯下去。”这是因为,透过机器交谈比直接交谈要耗掉更多的注意力。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内,一次小小的粗心大意就可能引发灾难。在市区驾车时,司机只要有一秒钟的分神,车子就已驶过14米的路程。针对这种飞速行驶的电话亭的危险性,许多国家试图启用法律武器。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奥地利,使用手机的驾车人必须支付罚款,但车上装有固定通话装置的除外。德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交通管理者主张借助法律把手机从汽车上驱逐出去。在一项调查中,有77%的人支持这一禁令。但主管委员会却在迟疑—因为缺乏确凿的证明材料。交通部正在等待巴伐利亚州和莱茵兰一法尔茨州的反馈报告,警察在那儿执行任务—搜集有关手机引发交通事故的数据,这样的任务还是第一次。

市区交通规则第23条规定,驾车人必须“在视觉和听觉上”保持完全的警醒状态,这条规定或许能让法官在制定禁令时有法可依。“假如在打电话时撞车,原因便可归结为粗心大意”,德国汽车俱乐部的法律顾问米夏埃尔·路多维西说。肇事者付出的代价将是昂贵的,不单要支付100马克的罚款,而且运输工具保险公司有权拒付保险金。

发生法律纠纷时,任何借口都帮不了肇事者的忙。只要查阅电信部门的记录就可发现,司机在事故发生时是否在打电话。在研究过程中,翁格勒尔还搜集到一些趣闻,下面一个例子能说明司机在打电话时注意力有多分散:“有一次,一位司机行至十字路口撞上了前面车的车尾,当车主下车敲响他的窗玻璃时,这位才开始跟听筒那一边道再见:嗨!现在我必须挂机了,因为有人说我把他撞倒了。” 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