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5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唐洪昕 朱林 李游群 黄进 王学明 丁恽 大朋 雷琴)

读者来信(54)0

农民式的家族集团的个体、集体意识怎样通过裂变,从简单的利益关系走向现代的发展规模,又怎样与社会发生同步的深刻关系,贵刊应给予更深入的报道。

成都 唐洪昕

法律的价值

珠海 朱林

8岁大的儿子越来越懂事,也越来越不明白世上的事。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有关民警在公路上乱罚司机的纪实报道之后,儿子的评语是:比《有话好好说》还精彩。同时也使他未来的警察梦发生了动摇。也难怪,电视中记者偷拍的警察形象更似土匪,像派发工资一样站在路中派发罚款单。更绝的是罚款理由一栏只是用笔轻轻勾出波浪形状,可以令人想到世界著名的运动装Nike的标志。

一套是由西方舶来的公平观念,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法律赖以建立的价值观,而另一套是实际上存在,却未在纸上列出来的传统价值观。有趣的是在公然违法的活动中也可以看到这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例如在上面说到的乱罚款路段上,竟竖立着一个警察敬礼的宣传画,其一侧书写着“人民是衣食父母”。这里面就有传统忠孝的伦理价值观。但这句话等于没说:谁是人民?人民是集合概念,每一个个人只是人民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个人的不恭,不等于对人民不敬。由此推导出的结论是,任何人要是对警察以父母自居,警察肯定跟你急啦。再说,警察要真认你作提供衣食的父母,你也不干。

目前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对法的价值的肯定,时常会以否定法的价值的形式出现。以目前流行的承诺制为例,承诺的内容往往本身就是承诺人原来的义务而了无新意。如果在人行横道上突然竖立一个标志:“人行横道今天起承诺行人通行”,人们一定要问:那昨天不算数啊?可是法官承诺依法办事,不贪赃枉法,百货公司承诺以诚待客,不卖假货,却令人觉得挺受用挺感动的。说来人们的安全感要求的确不高。可是仔细一想,原来这是用人治的价值观在偷换法治的价值观。法的价值观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利益,不需要任何人承诺而要求人人必须遵守。如果任何人藉口没有承诺就可以侵犯你的利益,那这绝对不是法治社会。同理,法的价值也不会因为个人的认可而升值,因为这种认可本身就包含了自由处置的因素,实质上不如说是贬低法律原有的价值。

再买一次自己的房子

珠海市统计局 李游群

我国个人消费资料分配制度在实际操作上,政府以明和暗、货币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将收入分配给劳动者个人。明的部分就是看得见的货币工资,暗的部分主要是包括公费医疗在内的各种劳保补贴。实物收入主要是住房。明的收入、暗的收入,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构成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全部收入。正是基于这一分配形式,我国一直实行货币形态上的低工资制度,货币工资仅仅是劳动者收入的一部分,用于一般消费品的消费而无需购房,暗的补贴及住房等实物收入构成劳动者收入的另一部分。

在承认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条件下,住宅是通过劳动取得的个人收入,其所有权理应属于消费者个人。从相反的角度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说货币工资是劳动者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全部收入,住宅、公费医疗等项目不是劳动者通过按劳分配应当享有的,那么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收入不仅不能满足享受、发展的需要,连栖身之地也不能拥有,基本物质生活都得不到保证。这显然不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住宅作为低工资的补充,作为劳动所得,它的个人所有权性质已经清楚了。劳动者参加工作后已经通过长期的分期付款购买了他们的住宅。比如说依照按劳分配原则,每月应发给劳动者150元收入,实际只发给100元,其余50元由政府代扣,进入住宅、公费医疗等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渠道。这即是说,在低工资分配制度下,劳动者每月已付出一部分收入用于住宅的购买。而从当前的房改实践可以看出无论是提高租金,还是组织公房出售,都是以承认住宅政府所有权为前提的。在住宅政府所有前提下,政府才可以出售住宅,实现住宅政府所有权向个人所有权的转移。没有住宅政府所有权这个前提,这些作法是行不通的。政府在住宅政府所有权前提下改革住房制度,把住宅作价出租或出售给职工,实际上是让职工把自己所有或部分所有的住宅再买一次。在职工经年累月付出购房资金之后要他们再付款购买一次,职工是无论如何承受不起的,因为职工的货币工资收入并不包括用于住宅的消费需求。现行的房改政策由于混淆了住宅所有权的归属,让职工重复购买原本属于自己的房屋,为自己构筑了居民经济承受力所不能逾越的高墙,从而使房改陷入困境。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现行思路本身,在于住宅政府所有权这个前提。消费是分配的一种结果,不改革分配制度而欲更新消费方式,等于穿旧鞋走新路,对于行路人是比较痛苦的。

“祖宗产业”的价值

南京新街口 黄进

最近长江经济开发公司南京分公司为了开一个餐厅,竟然把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和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遗址的围墙拆开一个大洞,以便做一个西洋化的大门。同时在报纸上又看到河北山海关的长城也被当地的政府部门挖开了一个大洞,理由是它阻碍交通。这些不肖的子孙,破坏祖宗的遗产却不创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现在有多少人在从事建设中国文明的东西呢?在他们看来,眼前的吃饭和过路比挖掉的古迹更重要。到中国真有16亿人口的时候,生活空间比现在拥挤得多,是不是连故宫都要改成宿舍呢?

《姓名法》的问题

河南郑州大学路 王学明

报纸上说,为了减少中国同名同姓造成的社会危害,有关部门正在起草一部《姓名法》,其中规定以后的孩子取名字首先必须用父母的姓氏,对于这条要求我没有意见,我不会让我的孩子去姓别人的姓。但是它还规定孩子的名字必须是双名,而且那两个字还必须在每20年更换一次的5000个字当中选择,不许擅自找名字。我觉得这个规定有些不太合乎情理,我想大多数人情感上都接受不了这个规定,也不知道制订法律的人士在此之前征求了多少老百姓的意见。如果仅仅是为了解决同名同姓的问题,我想还是应该再花一些心思找找更好的方法。现在科学这么发达,电脑都进入家庭了,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名牌赠品的诱惑

上海奉贤 丁恽

我是一个并不怎么热衷赠品的消费者,无奈近来商家赠送热高潮迭起。那天经不住诱惑,为了配送的一块手表买下一条三五牌香烟,不曾想没几天表的秒针就掉了。在这件事上,我不想怪谁,我只能怪自己太相信国外品牌而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不过我也听说,与我一样上此类当的人到处都是,例如快译通搭送的手机是水货;可口可乐所谓的抽大奖也不过是糊弄国人的事;有的杂志在征订中搞大奖派送,奖的不过是名牌货的积压品或淘汰品……有这些事件频频在生活中发生,消费者怪自己太笨都恐怕来不及。都说品牌是无形的资产,都说中国的商家有信用危机,哪里想得到中国的同化力量这么强大,就连最讲品牌信誉的外国商家也在中国入乡随俗。

真正的希望

北京通县 大朋

最近电视里希望工程掀起巨大的宣传攻势,让希望的概念更进一步深入人心,而我作为一个走南闯北的摄影师却有更深一层的隐忧在其中。有一次去山西太行山地区的某贫困县拍片子,适逢全县搞庆祝,原来是全县人民欢庆本县被评为国家级贫困县。人要是为这事高兴,我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不可以更高兴了。下去看了看他们的希望工程,最漂亮的校舍修着,里面的教书人本身却可能只有初中、小学文化水平。我实在信心不足,从他们手中可以输出高质量的学生?我想说的是,由于教师力量的不足,希望工程所进行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近亲繁衍的教育。我有个梦想,要是希望工程能把多一些的钱奖励给那些投身于乡村教育的教师们,希望就真的很有希望了。

美丽之下

河北承德华富公司 雷琴

12月3日至7日,在北京国贸展览大厅举办了’97世界婚俗文化用品和消费用品展,由于前期广告预设了一个美妙的情境,我公司怀着极大的热忱以参展商的身份参加了这次展览,可是却失望地发现这里不过是一个普通市民进行廉价购物行动之场所。来参加展会的顾客看到的是,许多普通羊毛衫、鞋袜之类的商品。套用一名顾客的话说,“反正结婚也得穿衣服着袜子”。有从半途杀出的商家,用两只皮箱装点镜框、项链之类物件,扯着嗓子叫嚷:“十元钱买便宜货!”更不幸的是,由于来者三教九流,我公司出售样品的几千元钱不翼而飞,据一位主委会人员说,这类事件很普遍。所以奉劝各办展公司,光有美丽的名头,而不注重认真组织的,伤心不只会是参观者,还有参展商。 经济

上一篇: 生活圆桌(54)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