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巷议(49)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闫琦)

受不了仿真的“完美”

亲近自然是人类的天性,加之自然造物妙不可言,人们总是着了魔似地欲将自然之美携来身边并尽享其乐。因为这,近年来,环境仿真生意日渐看好。

美国科学家为寻找人类生存的其他空间进行的人造仿真环境系统——“生物圈1号”的试验已告失败,但这不妨碍科学家去研制一些要求不那么苛刻的仿真环境,供人们游戏、休闲之用。

游泳池也许是最早的仿真建筑之一,迷恋江河湖海的人们把它搬进城,甚至安置在家中庭院内。其后鼓浪机问世,当波波浪花摩挲你的肌体时,那感觉倒也颇有几分潜入海中的快意。

欧美人酷爱高尔夫运动。当身着白衣白裤、头戴白帽、脚登白鞋的击球手站立在美如绿毯的草地上,举起球杆、拉开架式、击打那只精灵般的小白球时,其情其景美妙如画。于是,美国人便造出人造高尔夫球场,又有人把它搬进了自家后院,为的是在闲暇时随意玩上几杆。

更有想象力的是日本人.当法国人拥挤在海滩上时,日本人的一项新奇发明将令他们兴奋,这就是人造海滩。今后,人们也许不必驱车几百里奔向一处天然海滩,可能就在你身边的城中某处,将会浮出一座人造海滩。它拥有2800平方米的细软沙滩,可坐1万人,它还有热带的气温,有面积为8800平方米相当于10个奥林匹克游泳池大小的洁净和蔚蓝色的大海,还有塑料的岩石和遥控指挥的波浪。去那里玩上一天,大人要掏200法郎,小孩则减半付费。

话又说回来了,人造环境虽有巧夺天工之美但绝无投身自然之趣。并非罕见的现象是:许多自然水域旁躺着人工修建的水上乐园,园中精致的游泳池多半空陈一池静水,难得几人嬉戏,而园外水域却人头攒动;被请进家中后院的高尔夫球场仍然留不住主人奔向天然高尔夫球场的脚步;人造海滩上没有蚊虫,没有强烈的阳光,甚至没有细菌,极端的“完美”提醒你,这里除了人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去过人造海滩,恐怕你会怀念一次真正的出门带来的乐趣:收拾鼓鼓的行囊,甩掉缠脚的海裙菜,拾起贝壳提起蟹。哧溜——生吞一只小海蛎,潮涨时淹没了潮落时你站过的那块岩石,涛声让你惊叹自然的伟大,带着腥味的海风拂面令你觉得真实,看着太阳从天水合一的幕后神秘地窜出来……

街谈巷议(49)1

英国男子像孔雀?

曾有一个故事说,美国一处摩天楼内电梯紧张,每逢上下班高峰,等候电梯者在此耽搁几分、十几分钟不新鲜,弄得楼内楼外怨声载道。精明的老板不去购置电梯,却择了几个最拥挤的楼层,安上一面穿衣镜,于是电梯不挤了,抱怨声没了,人们很惬意地流连镜前,对着镜子“顾影自怜”。

不久前,马提尼酒酿制公司通过暗中查访发现,在有镜子的地方,英国男人总是比女人更迫切地趁机将自己梳妆打扮一番。于是马提尼公司在英国各地立起20块镶嵌镜子的广告牌,作为吸引男性酒民的最佳广告载体。此后的观察发现,在3个最热闹的地段,每小时有700余人从镜旁走过,每100人中有40人无法抵挡顾盼自身的诱惑,忍不住要瞧一眼。其中25—30人是男性,女性只有10—15人。多数男人对着镜子孤芳自赏,而女人则利用镜子查看口红是否褪色,抚平凌乱的衣饰。

男人好镜被视为虚荣心强的表现。英国时尚杂志《墙纸》主编泰勒嘲讽道:“我认为英国男子一向像只孔雀。从纨绔子弟到电影明星乃至伦敦、曼彻斯特等地周末夜晚的大街上,风头最健、头发油光可鉴的总是男人。”一家叫作“暴风雨”的模特儿公司经理格雷克也支持这种说法,他曾说:“男人走进我们的大门多半是出于自愿,而女性通常是被星探发现或由母亲陪着来的。众多应聘男子的体型其实离我们的标准差了岂止十万八千里。”

唯一不带成见议论此事的可能是人类学家福克斯。他透露:“当黑猩猩拿到镜子时,它要么对镜梳理毛发,要么呲牙裂嘴做鬼脸。而梳妆和模仿小丑,恰恰是人类面对镜子所作出的两大最常见的反应。

金发少年圆印第安梦

9岁,是需要人们关爱的年纪,但法国少年米洛却执著于幼时的幻想,他向成人那样走进印第安人的生活——在40多天的时间里,他像一位人种学家那样随父亲考察了哥伦比亚西部居住在安第斯山脉的恩贝拉人与世隔绝的生活,学习并记述了这些印第安人的狩猎生活、巫术和风俗习惯。米洛的适应能力超群,他融入印第安人的生活并不困难,最后,他甚至在日记中写道:“我要给奶奶写信,告诉她我想留下来和印第安人生活在一起。”

米洛的父亲佩雷是位人种学家,他第一次遇上恩贝拉人是在1975年。当时,恩贝拉人见他是位白人调头就跑,因为传说中白人是吃印第安人的妖魔。后来他们也许觉得佩雷只是一个身陷困境的人,加上他们喝过玉米酒壮了胆才又围上来。佩雷想不到印第安人给他酒喝,这表明他被看作是人了。印第安人认为,喝酒者同属人类,这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20多年后,佩雷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他与恩贝拉人的接触变得容易了许多,是他身边的米洛让印第安人觉得亲切。米洛得意地说:“由于我的金发,许多妇女都愿意照看我。”米洛自愿按印第安人的方式生活:他半裸身体,脸上、身上涂满类似纹身那样的花纹;他放弃刷牙,因为“恩贝拉人认为,白人刷牙是为了吃他们”;他吃“老鼠和鱼肉泥”,喝一种像呕吐物一样的玉米啤酒,酿制中妇女们会往里面吐唾沫。当然米洛也有难以接受的事儿:“有些鱼为了争吃我的屎而自相残杀,因此,我现在再也不吃鱼了。”

米洛才9岁,习俗的差异并无大碍,重要的是,米洛呆得很开心。在那里,他结交了朋友,他们一起比力气、玩耍、狩猎……印第安人的生活让他感到惬意。(本栏编辑:闫琦)

防晒霜:别人的摇钱树

在谈癌色变的年代,关于阳光—紫外线—黑素瘤—皮肤癌的说法令人提心吊胆。出人意料的是,当涂防晒霜抹太阳油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时,英国大名鼎鼎的皮肤病专家萨姆·舒斯特和乔纳森·里斯却在英国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上振聋发聩地说:“一些同行有意夸大日光浴与皮肤癌的关系,他们从化妆品生产商那里抽取巨额回报,而生产商则向全世界推销其化妆品。”

舒斯特和里斯对世界上公开出版的分析数据进行研究后认为: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增加,但发病部位反而是身体中那些比太阳光根本照不到的地方,比如腿背、脚底等。有充分证据显示,人类的皮肤癌与遗传有关,这正好说明为什么在那些根本没有日光浴习惯的国家,皮肤病的发病率也相当高的现象现在世界上每年新增4万名皮肤癌患者,其中90%是基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这两种皮肤癌并非致命,且与阳光直射毫无关系。日本人虽拼命涂抹防晒霜,但统计表明患皮肤癌的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两位专家指出:“医学专家有意放宽确诊皮肤癌的标准是患者人数增多的原因所在,但这只是化妆品生产商的一个市场开拓策略而已。”目前,英国的防晒霜产值已由1991年的8800万英镑剧增至1996年的1.44亿英镑。

街谈巷议(49)2

迷人的黑珍珠,望上一眼便觉世上无华物

拣块石头治顽童

淘气的孩子就像上满发条的机器猫,一刻不停地动弹着,他们的父母除了神经紧张完全束手无策。一天,斯文的母亲带着这位4岁的多动儿童来请教家庭医生托马斯·克劳斯博士。母亲抱怨说:这孩子就是坐飞机都不老实,旋风般地在过道里跑来跑去,一会儿躺在地上,一会儿把门扇来扇去,一会儿像野兽般地吼上两声,空中小姐和乘客面露烦色,弄得母亲十分难堪。

克劳斯博士的回答令人吃惊。他认为孩子的举止很正常,“孩子们是要试试自己的运动机能,他有好动的本能。有时精神紧张和不高兴可以通过过分的运动加以消除。”接着,博士为母亲开出让斯文安静下来的“药方”。

当家长陪孩子在海滩或森林散步时,拣一块光滑、漂亮的石头做吉祥物。每当孩子要做作业、看医生或感到紧张时,让孩子摸摸这块石头,他的情绪便会稳定下来。一盒玩具可让孩子在饭店就餐或长时间乘车时心有所系,当然盒中装的是何种玩具不能让孩子事先知晓。手指游戏简单实用,可对付孩子因疲倦或兴奋过度而导致的失眠,抚摸和小声说话也能使孩子产生睡意。送孩子一个“玩具天使”,使爱哭闹、精神紧张、有烦恼的孩子有个“可信赖的人”去诉说一切,聊天可让孩子觉得你在意他,应该让孩子参加桌旁成年人的交谈,否则宁可陪他一起玩或当一会儿临时保姆。儿童无法忍受半小时的等候,做说悄悄话的游戏、听有趣的故事都是好办法。

最后,博士告诫说:“别强迫孩子静坐,沉住气,先让他尽情地玩一会儿,再明确规定:到此为止!” 佩雷皮肤癌

上一篇: 生活扫描(49)
下一篇: 禁烟=禁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