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途无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晓莉)

“钱”途无量0在北京的几家邮币卡市场上,摊主除了自己的主营业务外,还会顺道售一张名为“硬分币收藏兑换表”的表格。花1元钱的代价,就可获知1955年至1992年间各种面值硬分币的市场售价。

许多人对钢镚儿身价的上涨早已有所耳闻,并有意无意地不断充实着存钱罐。但是自己的存货到底身价几许,相当多的人并不清晰。初识此表都免不了兴奋一下。

这种兴奋感往往在翻尽了存钱罐之后便荡然无存。表中所列标价超过百元的有5个品种,88元的则多达39种,然而人们看到最多的却是维持面值,或是比面值多出1分、2分的货色。如果按增值幅度来衡量,涨1分、2分就意味着增值100%或是200%,然而高比值在此并无实际意义。1960年版2分硬币到今天可卖5分钱,但如果存入银行,36年的利息恐怕不只3分钱。

人们的感觉是,已经有的并不值钱,而真正想要的却找不到。《硬分币收藏兑换表》中的说明为这种感觉的普遍性提供了依据:“表内标88元的硬币是没有公开发行的年号硬币,供参考。”

我国从制造第一版硬币的1955年截止到最后发行硬币的1992年,38年间并非年年都在发行硬币。一般的说法是,只发行了27个年号的1分硬币;26个年号的2分硬币和19个年号的5分硬币。从1965年至1970年,停发各种面值的分币,还有个别年份只有1种或2种硬币发行。

既然没有公开发行,硬币的价格又从何而来?业内一些人士认为,没有公开发行并不一定没有发行,有可能少量对海外发行,现在也可能流回国内。然而所有这些全是人们的猜测,权威机构并未加以肯定或否定。88元的标价或许用一条斜扛来代替更合理。

钱币的收藏占已有之,但作为市场行为,是在1992年邮票市场步入低潮,炒家们为资金重新寻找出路之后,才渐成气候。集币市场的主角,除了普通流通硬币,还有精制流通硬币、流通纪念币、已退出流通的纸币、外汇券等,近期连正在流通中的连号纸币也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1000张崭新的连号2角纸币每张可能卖到0.22元左右。各种各样的题材被挖掘出来供人们炒作。然而市场一旦进入恶炒阶段,获利的机会就会变得微忽其微。前一两年去银行兑换早些年发行的硬币不是件难事,现在已不可能。

事实上,普通流通中的货币不是也不该是投资领域的明星。国家不允许个人买卖流通中的货币。真正具有价值的是已退出流通中的货币、精制流通币、流通纪念币、以及各种纪念金银币。这些币种的收藏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往往需要更多常识、耐心、判断力与资金的投入。这与炒作流通中的普通货币的急功近利截然不同。

我国自1984年至今已发行24套34枚流通纪念币。这种硬币,有面值可以上市流通,反映某一历史事件,且制作精良,极具收藏价值。这是人们目前对这一币种的普遍认识,然而拒收纪念币的情景在人们脑海中仍记忆犹新。人们看不到日后升值的迹象,连它的计价流通功能也深表怀疑。1993年全套的流通纪念币可卖100元,4年后的今天,身价已跃居3000元,且还有上涨潜力。

任何商品都有自身的附加价值,所谓“钱”途无量,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眼光。与其在别人的兑换表中寻找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机会,不如试试自己的眼力。 文化流通纪念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