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需要胶片的数字化快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剑南)
1866年的照相机
有统计表明,德国人每秒钟要摁动照相机快门140次,在去年一年中,共有450亿张彩色照片被摄影迷们从照相馆带回家,放到厚厚的相册里。照片的数量创下了一个新记录。目前并没有什么迹象表明,化学胶片会像电子管收音机和慢转密纹唱片一样突然之间变成代表过去的化石。一些摄影专业杂志在80年代初曾经宣布“胶片的死期”即将到来,现在这种晦气话已经不太能听得到了。
当数字照相机刚达到批量生产水平的时候,这种摄影新工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个人电脑将成为暗房,软盘将被用作相册,需要等候曝光和冲洗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然而10年后,被宣判了死刑的化学摄影技术却更有力地撑起了一个产业,现代化的冲印设备几个小时之内就能为摄影爱好者送上色彩鲜艳的照片。于是,预言家们的预测越来越谨慎,他们猜想,集成块照相机把银色胶片送进博物馆至少要在10年之后。
然而专业人员一致认为,数字摄影技术已经站到了市场的门坎上。较高的功效、低廉的价格——这是电脑行业的典型特征——致使无需胶片的快照的吸引力一天天增长。160年前随着盖达尔银版法问世而开始的一个时代进入了它的黄昏期。
在传感器辅助下,电子照相机能把图像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点,即所谓的“像素”,像素的数量是决定图像质量的最重要标准:像素构成的扫描区越小,数字化的影像就越清晰。
不过,要想在竞争中抵制化学摄影技术的进击,数字工程师们还需花费一些气力。传统的小型底片包括约400万个像点,目前与之具有相同图像质量的数字系统的成本远远不止1万马克。使用数字照相机时,记者可以借助调制解调器把时事新闻照片从照相机中直接送达编辑部。当然业余爱好者使用的机型可望很快降到2千马克。这种型号的照相机仅有100万个像点,印制出来的照片与明信片一般大小,清晰度与传统相机拍摄的照片一样。
这种电子相机对于人们的诱惑主要在于快照方面。只要摁下快门,几秒钟后,一个小像屏就能把图像存储到数字化的相册中去。在聚会的第二天,朋友就能通过电子邮件获得联欢时的照片,这在朋友圈子里一定会引起不小轰动。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电子快照比化学方法拍出的照片效果要好,在光线朦胧的地方,例如在露天音乐会的舞台上一样可以取景拍照。
有一打以上供业余爱好者使用的机型正在博得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在图片质量和价格上最为适中的当属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C-800L型相机,它的价格是1900马克,有81万个像素。另有一种相机最低只要1千马克就能买到了,例如爱克发公司的Photo307相机,它的清晰度表现为640×480个像素,至少能达到类似于普通照片的质量。不带显示屏的相机价格更便宜,但它带来的乐趣也相对减少。
相机中的存储器可以储存15到120张照片,有些相机的容量甚至可以借助存储器卡变得更大。佳能“PowerShot600”相机中甚至装有一个小型固定感光板。然而,要想长期储存图片的话,这类存储器卡和感光板就显得过于昂贵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数字化图片可以通过插入一个串连的接口而进入家用个人电脑的固定感光板。然而这种图片对于数据库中空间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如果在对图片进行分门别类时没有规则可寻,则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出现不容忽视的数据混乱状况。这样看来,谁要想从度假旅行中带回几百张照片,则还是使用传统的胶片更方便一些。
夏普公司以独特的方法解决了存储器方面的问题。今年年底即将进入市场的夏普MD—PS1相机可以在一张廉价的光盘上储存两千张照片。
可是光是显示器上出现了漂亮的照片又有什么用呢?许多早期的使用者纷纷失望地把电子照相机丢到了一边。这是因为,电脑打印机吐出来的尽是些色彩失真、阴沉灰暗的照片。要到有了新一代的特殊图片打印机,这个难题才会得到解决。目前有一些制造商就在把这种新型打印机同照相机一起出售。这种价格约为1千马克的打印机采用的是一种电热打印程序,打印出的照片几乎达到了化学手段洗印照片的色彩纯正程度,只是照片大小被局限在明信片的规格之内。使用特殊纸张打印照片的成本较高,平均每张为1.5到2个马克。
价位在1千马克之下的最新型个人电脑打印机打印的图片质最几乎不在上述电热打印机之下。3家最大的喷墨打印机制造商正在竞相博得数字照片迷们的青睐,它们以极佳的清晰度、利用特殊的墨使照片表现出十分逼真的色彩效果。
佳能公司为一些BubbleJet打印机设置了可以后装的打印喷头,以便在有特殊涂层的纸张上喷墨。爱普森公司的StylusPhoto打印机的色彩配置并非仅限于通常的4种颜色,它有6个墨盒,能使几种原色更好地融汇起来。PhotoSmart打印机利用的是一种类似的方法,惠普公司在夏天将把这种打印机投放市场。
只有与个人电脑联在一起,电子照相机才能显示出它的优势来:个人电脑能够把照片变成可随意塑造的模块。90年代的家用电脑可以让业余摄影师个个都变成剪辑能手,使得化学实验室中最好的实验员都相形见绌。
对于专业摄影师来说,在像屏上对像点进行修补早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能使广告中人像的每一个毛孔都达到完美无缺的程度,甚至模糊了实际与幻像之间的界限。例如,美国《时代》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谋杀嫌疑人O.J.辛普森的照片,并运用电子手段加深了他的肤色,目的是赋予照片中人物以更疯狂的神态。
大多数数字照相机中都加入了这样一种软件:它可以把棕榈树移植到济耳特岛的海滩,或是把罗马之行变成一次与教皇的私人会见。电子图像大多需要进行后期加工。
相机的自动控制装置常常不足以完全矫正色彩的偏差。色彩的鲜明度和清晰度还需在后期进行补充和翻新。
最新来到电子暗房的助手也叫“肥皂”。这种价廉物美的“洗涤剂”(99马克)与天然的毛刷和橡皮擦共同拥有一个独特的消费者群。即便是新手也可以通过它把照片上自己度假时的皮肤改成迷人的棕褐色,或是把阴暗的天空涂成蔚蓝。只要轻轻移动鼠标,特殊的画笔就能使照片上人物的皱纹和脓疱荡然无存。
电子快照设备和家中的数字工作室还可以成为计算机迷们的玩具。据富士胶片公司的公关经理哈洛德·于登统计,去年富士公司在德国共售出了3万台数字照相机,其中大多数都卖给了热衷于电子学的年轻人,这些人以前从未有过摄影方面的爱好。当然这种状况将会发生变化。到今年年底,数字照相机行业将会有10万台机器出售给广泛的普通人。
专家预测,在以后的12个月中,电子照相机的价格将下降1/3,同传统的相机一道摆在经销商的货架上。大型胶片制造商现正纷纷架起通往数字照相技术时代的桥梁。由于担心这种电子照相机在未来会挤掉传统照片工作室的生存空间,这些康采恩都极力提倡新老技术的共同生存。
几个月前,富士在德国的分公司开始提供联机打印服务。谁要想得到打在真正相纸上的数字化照片,就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把有关图像的数据传输到打印中心。顾客只需要花上20个马克,富士公司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放大成A4纸大小的照片给他送到家。不过,这种服务很大程度上还须通过手工来完成。由于关于一流照片的数据需要好几兆的字节,所以有许多业务不得不滞留在拥挤的Internet之中。“只有对数据网进行合理的扩充,我们才有可能开发出新的服务项目”,于登说。
日本的康采恩正在致力于把传统照相馆和“数字工作室”彼此联接起来。这些快速工作室可以对传统的胶片进行加工,把数字化的数据显示出来。有电子照相机的人还可以把里面储存的图片输送到中央计算机上,在任意一个联网的照相馆进行打印。
柯达公司的“图片网”即将进入美国。这一网络同时也联接着化学技术和电脑化空间。顾客在把胶片交给联网的分店时,在委托单上除了填上冲印项目之外,也可在“数字化”一栏中打上一个勾。这样,数字化工作室除了为他完成传统的照片之外,还可以印制出数字化的拷贝来,并把这些拷贝储存到中央数据库中去。凡是这个图片网的顾客都能加入In-ternet的家用电脑进入数字化的快照系统。在那里他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来传送图片、进行打印委托,或是委托照相店通过普通邮政。 电脑胶片电子相机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