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傻瓜的逻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坤)
天地之间缺杆枰
若非在报纸上有据可查,你很可能觉得以下两件事纯属好事者言。
深圳某老翁感于周围的人都买股票,也急忙凑了10万入市,经高人指点,悉数买入深圳发展银行,没过一星期即赚一万八。老翁遂摆酒酬谢高手,席间兴起,纵声大笑,竟不能罢,终至笑歪了嘴方才止歇。老翁因此半身不遂,留下终生残疾。
另一件是发生在四川广元。4月7日上午11时,股市正要闭市,广元市唯一一家证券公司内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突然一声爆炸响起,人群马上骚动,纷纷涌向大门。因人员过多,无法迅速分散,多人被挤倒,一中年男子当场被踩伤在一块玻璃前,造成大量失血,几乎停止呼吸。
凭10万元的本金赚1.8万本不算什么奇迹,但对于惯于存款生息或按时计酬者而言却是笔做梦都难得到的暴利,这也就难怪证券部里人满为患。广元负伤的股民却有些冤枉。据事后调查得知,爆炸的只是个打火机,小小打火机能发出这样大的威力,恐怕只有在昔日的大商场或今日的证券部。
前两年股民最爱抱怨的一句话是:什么都贵,就股票便宜。在1995年12月31日例行的股评热线上,一位评论员动情地为股市悲哀,为长久套牢的股民打气——年线收阴,月线收阴,日线收阴,甚至最后半个小时的走势都是向下的。再看看周围的市场,1斤西红柿3元,1斤鸡蛋3.8,连学生写字的练习本都越来越高级,非拿10元币不能买。再看看深沪股市这300家股票,一小半不足3元钱1股,号称绩优股市场的深圳有1/3的股票2块多钱,基金全部1元出头。当时做股民并不是光彩的事,炒瘾大的干脆是报喜不报忧。那位股市评论员劝大家拿出买蔬菜的热情买创造价值的企业。过了年,他却永久地离开了股评这一行当。
今年4月底,临近年报披露的最后时限,大批业绩不良的企业丑媳妇终于面对公婆。深天地曾经是一家亏损企业,现在,它以每股0.0006元的全年经营业绩向股东交卷。4月23日下午股票复牌后即狂涨10%封在涨停板上,股价高达22.22,第二天天地再度冲高,涨到24.39。面对昔日2元多的股票的如此表现,昔日的评论员又生纳罕,再看看市场上几百家陌生的面孔,更觉天翻地覆慨而慷了。现在的深沪600余家股票已见不到2字头,硕果仅存的一家4元股是安徽的马钢股份,基金已经没有2元以下的,价位最高的已到8元。
虽是天翻地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天地之间缺杆秤”。以深天地现有的赢利能力看,投资成本至少要用39000年才能收回。真不知道面对如此漫长的等待,投资者如何为自己的耐心鼓劲加油。答案只能是一个,把股价推高的力量,正是那些希望在更高价了结以赚取差价的利益驱动力。
搏傻理论
从2元涨到20元的股票绝不仅仅是1家,从六七元涨到四五十元,其中还包含1次送股的股票也大有所在,这就不难解释中国股民数量激增的原因。尤其今年1月至5月,股票只涨不跌,一改往日的腼腆忸怩,使傻子也能赚钱,这就更吸引了对股票一窍不通的“傻子”。90年代初深圳股市热火朝天时曾有一群专家学者赤膊上阵,希望凭着满脑袋的β系数,市盈率、K.D线等成熟的投资理论圆一个下海美梦。人们都说炒股是智者的行为,这些大知识分子又是智者中的智者,他们遵循“股价随业绩调整”的原则。1990年初,智者们早早抛出业绩欠佳的安达股,购入历年业绩卓著的深发展。可自5月下旬以来涨幅最大的偏偏是“安达”,而非“发展”。智者们跌了眼镜,送股市以搏傻的“美称”。
从今年2月到5月,股评家们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投资者股票涨过了头,可股价却在不断地创造纪录,傻子们又一次在市场上占了上风。5月9日,国务院决定加征证券交易印花税,3%的税率上调到5%,意味着每1万元的交易就要多付20元,这对频繁进出炒做的交易者是笔很大的支出。5月12日深沪股市开盘后丝毫不受影响,跳空高开,上海冲上1500点,深圳冲上6000点。在前门的光大证券营业部,一位两年前以见700点就卖出而著称的股民又往帐户上加了不少钱。他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人的观点:买一次对一次,卖一次错一次,不把家里的钱放在股票上心里不踏实。
搏傻理论的精髓在于看谁傻,看谁更傻,谁最傻,最傻的自然是不看业绩不看股价不问三七二十一地买入。过去,股票里很少有30元一股的股票,买高价的都战战兢兢,可现在30元只能算中价位。买亏损的企业也算不上聪明,可傻子们给自己想出了理由,反正中国股市还从没有连续3年亏损被摘牌的股票,不妨搏一搏第3年扭亏增盈。这还算不上最傻,最傻的应该算是周五买股票的人,他们胆最大,他们要和迟早会降临的政策试试身手。
从2月到5月,几乎每个星期一都伴随着跳空高开,傻子们似乎也真的感觉不敏了。开始,面对铺天盖地的风险教育,市场还有所沉浮,后来,尽管周末相继宣布了将发行40亿企业可转换债券,1996年新股额度追加50亿以及调高印花税,股民们仍是我行我素。搏傻的理念很明确,傻不可怕,怕的就是没运气,去年12月初还入市的就属于傻加上不走运,现在虽有不走运的可能性,但哪个愿意承认自己运道差呢?傻子们说:只要我不接最后一棒,管它谁接呢。
过江龙与出笼虎
5月12日,安定门京华证券部,一位开户已久的女股民冒雨前来往帐户里存钱。她是下午2: 30赶到的,此时柜台前已站有两个新开户的,第1个存170万,第2个的手提纸袋口冲内躺放在柜台上,几捆百元大钞露着头,他的是50万。50万是这个证券部散户最低的开户限额,证券部订如此高的下限本意是拒绝新客户,时至今日,手持50万的新股民仍是络绎不绝。
翘首以待的股民:傻不可怕,怕的是没有运气
点钞机节奏均匀地运转,柜台一边10万一捆的钞票已高高地堆起3堆,而170万中尚未点完的还有一半。女股民很着急,墙上的大盘红灿灿一片,90%的股票都在涨,涨停板的就有几十家。点钞机上放着两张破报纸遮光,也许疲劳过度,频频出错,最初的4分钟10万元的速度也难以保障,掐指一算,轮到她要到3:30了,女股民真是失望极了。她共拿来8.4万,为了保险,还是请朋友帮着分头带来的,眼见200余万现金散放在桌子上,与大厅里混杂的人群只隔着一层并不防弹的玻璃。她真觉得自己实在太缈小了,那么点儿钱还当个事儿似的。可那毕竟是她多年积攒的全部家当,左思右想,她决定把钱拿回去。证券部给她的感觉是:钱跟纸没什么两样。
拿着几百万进证券部的并非都要炒股票,在市场里,人们发现了既保险又稳当的赚钱方式——申购新股。1995年东方电机新股申购曾创出70万人每人拥有100股的股权分散奇观,股票上市后,几百元的投入使所有申购者获得了上千元赢利。人们常把那次申购比喻为上市公司给股东发红包,现在,红包越发越大,但能否领到却全凭运气。
5月12日有“凤凰光学”等3只股票发行,采用的都是“网上定价、全额预缴、比例配售”的发行方式。每个帐号可以申购几万股,资金全部被公司划走,三四天后公司组织摇号,未中的资金再被划回。如此一进一出,公司赚到了大笔冻结资金的利息,而申购者若能申到,就如中彩,至少可以以超过发行价二三倍的价格卖出,转眼一笔财富。
围绕在新股周围的资金超过1000亿,大资金的介入使申购变成一个利润稳定的新兴职业。有人做过统计,新股的开盘价一般为发行价的120% 250%之间,每投入1000万申购新股可获得10万的盈利,利润率1%。申购周期大约在五六个交易日,若连续申购一年下来几乎能获50%的收益。如此高的利润却无需半分风险,除了如今狂热的证券市场,世上再难找到如此好事。
1995年5月18日国债期货市场因过度投机被关掉后,人们惊奇地发现从北京到海南,从上海到重庆,全国十几家商品交易所中包括绿豆、胶合板等十余种商品期货合约都不顾供求规律地疯涨起来,学者们开始讨论游离于金融市场的投机资金问题。那时的游资大约1000亿左右。据来自多方面的统计结果,去年银行的新增存款首次低于前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现在,仅申购新股的资金就与昔日的投机资本相当,人们不能不感叹降息政策的威力。
拿着8.4万回家的女股民算是捡了个便宜,5月12日后股市连续下跌一周,给搏傻的人们一点儿颜色。毕竟股市与国家经济血脉相连,仅凭资金堆起来的一切神话都难以长久维持。 股票证券股民散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