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谈巷议(4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三联生活周刊)
手机要行隐身术
有报道说,韩国的手机很普及,但街上看不见打手机的人。在中国,手机还算件新鲜、高贵的玩艺儿,不高的拥有量却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神侃的人,时不时你还能遇上几位“播音员”——亮开嗓门打给所有的人听的次大款们。
其实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公共场所使用移动电话已开始被视为“讨厌的事”,其中的故事颇有嚼头。
一位瑞典工程师发明了一种装置,专门对付半径10米内隐藏的手机,无论在飞机上还是在剧场里;挪威人要发动一场运动禁止手机,他们认为使用手机非但不具魅力,反倒粗俗不堪;在丹麦,紧急救援组织对手机厌烦透了,一位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人士抱怨说:经常有人在你外出散步时打来紧急求助电话,待你急忙赶去时,只是碰到一头痛苦乱叫的母牛;斯德哥尔摩的牧师们不得不要求人们在参加葬礼时关闭手机。电话探测装置的发明者杜斯说:有一次看电影,我听到5次手机声,那些人就在影院里打了好几分钟电话。欧洲最大的移动电话厂商之一诺基亚公司为避免使用者给他人造成不便,在饭店、剧院、医院散发一本规范使用手机的宣传册,不过小册子的作者玛黛娜·鲁滨也坦言收效甚微:“现在,哪怕让人们在结婚或躺在灵床上时关掉手机,都成了一桩麻烦事。”
欧洲手机覆盖率极高,诺基亚的一则广告让公园里的人体雕塑都佩上了一部,它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一位芬兰记者有些尖刻地评论说:“这是件讨厌的玩艺。那些拿着手机的人肯定是老板的下手或富婆的宠儿,整天被呼来唤去。”
除了影响他人心境和生活空间,手机导致各种事故频生,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出台法规来限制手机随意“漫游”。
别让我们看透一切
虽说科技进步对文明的意义毋容置疑,但科技为你带来的新的认知却会时常折磨你的神经,令你尴尬,令你总有说不清的不快。
就近了说,从有X光起,人就不会快活,一个怎么看都顺眼的肉身因了这种光竟成了枯髅模样,太不美好。绝顶聪明的人尖子卡斯帕罗夫输给了电脑棋手“深蓝”,“深蓝”居然武装了人类的象棋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让人没了面子。科学家们还不肯罢手,人工智能的研究还要给电脑解决情感和直觉问题,如果有一天你与一位女电脑爱得如胶似漆,她却无论如何不肯嫁给你,那多坏情绪。有报道说,某邪教团体声言要资助克隆人的研究,而德国早有一大帮人嚷着要克隆自己,其实如果为了要个继承人而去克隆自己,你都不知道这财产究竟归了谁,那位克隆人是你自己,还是你的兄弟姐妹或者儿女?真是连继承顺序的法律文件都没说过这人的位置,够头疼的。最切己的还是一个生存空间的感受,新近科学家又端出了一种“超级摄像机”,说它能看到人眼看不到的东西,真是比开了天目还玄乎。在它的镜头下,你头皮上的发屑堆积如山;走在地毯上就像在穿越沙土飞扬的沙漠;你若呼吸可要小心,一口气足足吸进了满天的尘埃和细菌,空气中的“浮游生物”细菌快乐地穿梭似神仙一般;身旁的人若打了个喷嚏,你会觉得逃都来不及,喷嚏带出的水珠就像蒸汽机车的一次大喘气,那速度那水量让你见了就慌。
突然想起高尔基说过的一件事,他近视但不愿戴眼镜,因为戴上眼镜后就会发现妻子变丑了。情同此理,我们有时会希望科学没给我们一副看透一切的眼镜。我的忧心忡忡把一位科学家朋友吓了一跳,他告诫:记住,对科学与生活不要太较真,科学的问题只需在科学的层面上思考,不可随意放大至一切领域。
阵风戏弄皇家尊严
英国人注重礼仪、注重包装,尤其是仪仗兵的着装更为讲究,堪称世界之最。世人皆知并盛赞皇家卫队的豪华装束和威武阵容,公认这是英国白金汉宫标致的一景。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皇家派驻香港政府的礼兵却对着装另有理解,也许是“水长皇帝远”之故?4月24日,在香港战争纪念碑前的降旗仪式上,摄影师Fu Chun Wai记录了这样一个瞬间:一阵兜底风刮过时,英军一位礼兵的着装露了馅,庄严与矜持顿时随风飘去。
重返热舞时代
舞蹈反映一个时代的情绪,舞者则直白他们的需求。今日美国,跳舞成了众人喜爱的消遣方式,人们重新找回了跳舞的乐趣,为健康、为交流,他们重又迷上了舞厅舞。
比起几小时大汗淋漓地踩健身车,比起乏味的增氧健身,跳舞明显地惬意,何况还能增进交往,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已让人感到太孤独,何乐而不为呢?目前,仅亚特兰大市就开办了60家以上的舞蹈俱乐部,每到周末,人们便成群地涌进训练班,各校的列队舞、圆圈舞、方块舞参加者都在700人以上,组织者说,舞迷的年龄小则几岁大则80多岁。现在,全世界都在流行舞厅舞竞赛,舞厅舞的兴起使它成为2000年奥运会的表演项目,这还是第一次。
专业人士一致认为,交谊舞既是一种增氧健身运动,又在精神上和体力上不断地催人奋进,很适合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络没忘了做点什么,一种“手按电脑健盘舞”使得一大批交谊舞迷建立起了联系。
人有居所,奇人出奇招
时下人们腻了住在人似繁星的城里,急不可待地奔向郊外,或者住进乡间别墅,或者盖间树皮房让自己回归自然。不过,若与安·尤瑟利女士相比,他们都显得太没创造性。
在静谧的美国威廷顿湖边,尤瑟利花2000美元给自己置了一处惬意的家,以致于她毫不犹豫地抛弃了占地130平方米的特鲁茨堡原住所。
这是一架被废弃的波音727客机,漂亮的机身红白相间,它看上去十分庞大,驾驶舱与前半机身探入湖面上方似乎随时都会滑入水中,断翼失衡生成了摇摇欲坠的险象,这里就像一架失事飞机的事故现场。而这架飞机就是尤瑟利的新家。
这算得上一个杰作。53岁的美容师尤瑟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处场所,她的一位当飞机领航员的亲戚从保险公司听说了这架报废的客机,机上大半部件已被拆除,留下的仅是一个空壳,而这正对女主人的胃口。开始时,她每天对着这件宝贝又是敲又是锯,直到最后才醒悟过来:机舱是严格密封的,这真是绝好的住所!如今女主人还在坚固的驾驶舱内建起了浴池,悠哉的日子好不快活。
指纹鉴定也出破绽
人们一向深信不疑的指纹鉴定术近来出了问题,由此而派生的唇纹、脚指纹等鉴定也将面临新的怀疑,因为它们的客观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受到了怀疑和挑战。发明指纹鉴定术的英国苏格兰场已向外界承认:因为指纹鉴定的错误,它造成了两起冤案。
1995年3月,英国女作家兼播音员米里亚姆·斯托帕特的寓所遭人洗劫,窃贼盗走价值30多万英镑的名贵物品。随后经一年的侦破取证,警方逮捕了20岁的安德鲁·奇沃里,指控他犯有入室抢劫罪。因指纹专家多次将他的指纹与作案现场的指纹进行过对照,“两者非常吻合”,故尽管奇沃里一再喊冤,警方仍然坚信他就是窃贼。终于有一天,警方发现他们错了。那是在今年3月,警方在另一次独立的调查中发现,奇沃里根本就不可能有作案的时间和条件,是指纹鉴定出了错。而奇沃里已在牢里蹲了一年,他倒霉透了。
另一位叫内维尔·李的诺丁汉郡人更触了大霉头。6年前发生的一起11岁女孩被强奸案让警方栽到了李的头上,原因是警方发现受害人身上的指纹与他的指纹“完全吻合”,他没有辩解的余地。在狱中,他受到犯人和狱警的虐待,就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那位真正的罪犯自己招了供。
公布这两起冤案后,最为尴尬的当属由500名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苏格兰场指纹鉴定局,他们拒绝发表评论。英国皇家法庭的法官米切尔·曼斯菲尔德说,实际上就好像是DNA鉴定一样,也有错的可能。最权威的指纹鉴定专家彼得·斯旺则认为,只要方式得当,其正确率该是100%,不过既然像苏格兰场这样的警局都能犯错误,那么对这一使用了近一个世纪的犯罪取证技术就该进行重新评估了。 指纹科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