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也好热也好不炒不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坤)
作家池莉曾在《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里描写过武汉市民在酷暑中的典型生活,大凡到过这个火炉城市的过客也忘不掉大热天男人光膀子女人着短裤躺在当街纳凉的情景。天热不免给人以躁动的心境,艰难的生存环境下生出的故事也愈发生动。不过我们这里讲的事儿却关乎雅事。
一是老教授当门童。今年初,武汉某酒店在当地传媒和各大院校刊布广告,聘请18位退休高知当门童、做服务员。酒店贴在武汉大学内的广告称:为使老教授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充实,同时提高酒店的文化品位,特聘请18位退休高知当门童、服务生,而且特别注明只限男性。
二是设在武汉的某迪斯科舞厅举办的接吻比赛,据说比赛不仅以时间长短取输赢,而且要求仪态以极真情投入。冠军获得1000元奖金。
老人当侍应生使人想起卡夫卡《变形记》,格里高尔趴伏在床底下为父亲穿着宽大的制服当门童黯然神伤。不过,若非亲属,谁也不以为然。接吻镜头若在本世纪初,观者肯定怦然心动,可现在却不是新鲜事。
但这两件却直接要雅人来参与,自然也就引得有廉耻心的士人们的同声讨伐。武大中文系的教授愤愤不平,称招教授做门童“有辱斯文”。水力大学的教授则不禁心中有一种酸涩的感觉。更有常去迪厅的年轻人会想,假如台上站的是我,该当如何。
蹦迪的年轻人只把这些当成新鲜事,但富于责任感的媒介却把此事大事张扬,这两件事频频曝光,当然都是道义上的讨伐。因为教授端莱与当众接吻都不必诉诸法律。一片非议声中,两家某某的知名度倒是扶摇直上。
南京与武汉一样同属火炉城市,一年前的牛奶浴也曾受到过如此礼遇。那是在洒水车遍洒香水之后,暴殄天物正闹得响的时候。同在长江边上的四川或许也因为天气太热,引得商家浮想联翩,“刘文彩”牌腐乳一经面市就上了全国人民的口,后来的“地主”牌虽销路不佳,但知名度却是不小。
不管是好名声还是坏名声,现代社会人人都爱出名,出名的代价也因此愈发地大。商家独辟蹊径,打擦边球,想要不必投入即赢得名声,往往要借助媒介与受众的受骗上当。在这个意义上,来自群众的声音实际上并不能击中要害,只不过是对世风的自我表白罢了。
对刘文彩的痛恨来自受过剥削与压迫的老一辈,爱惜牛奶与香水是发自省吃俭用的人的声音,而对教授社会地位的关注更反映出文化人对自身处境的关注。从四川而南京而武汉,商家的营销术正越变越精明。相形之下,受众是否也同步进化了呢?
这是一个成功的“炒新闻”的例子:面对同行混乱无序的恶性竞争,一家小有名气的性保健品公司宣布“自杀”。很快,这一消息被众多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公司在公众中的品质形象一时如日中天。不久,人们发现,这家公司不仅没有“自杀”,还在一些大商场开了分店,这时,记者们才直呼“上当”。
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兰生教授的研究表明,地球变暖对人类利大于弊。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和汉朝都处于温暖时期,而那时的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现在,气温再度缓慢上升,高温带来了活跃的经济范围,身在火炉中的人们,心态上是否更应保持一份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