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孩子打板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意)
板球,这一英国人特有的体育运动,随着其殖民过程而具有世界性的影响。英国人把它带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巴基斯坦。
现在,香港板球协会希望这项英国色彩极重的运动能在7月1日香港回归之后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协会中负责推广的官员罗塞尔·麦温尼说:“如果是22个白人打板球,那么香港行政部门恐怕在运动场地问题上不那么愿意合作,但如果是22个中国孩子打板球,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支持。”
事实上,更多的香港孩子更喜欢芝加哥公牛队,而对Lancashire'First XI这样的板球队非常陌生。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共有23个学校加入了香港板球协会的推广计划之中,其中的10个学校是用中文作为教学语言的。大约有400名儿童参加每周六早上的板球训练课程,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增加。
吉亚思和,一位斯里兰卡板球选手,他因伤终止了运动生涯,1993年到香港板球协会担任教练工作,他认为,要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板球还有不小的障碍。他说:“一开始,当我在一所不讲英文的学校中授课时,我想讲清楚这项运动的基本知识,但孩子们只是盯着我,好像我疯了,但后来我们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们可以把一些说中文的教师培养到板球初级教练员的水平,他们则会在学校中普及板球知识。”
吉亚思和对香港学生的进步感到高兴,他说:“我知道这些孩子比起欧洲和印度的同龄人来说都略显瘦小,但他们的速度更快,适应能力更强,在场上更灵敏。”
香港孩子们对这项运动的热情并不是想有朝一日成为板球明星,他们只把板球看作是一项新鲜的游戏。在一些初级中学,经常是男女生混合着练球、比赛。一位香港孩子说:“玩板球比在电视上看到的板球要有趣得多。”
那些学生的家长们也大多把板球当作是孩子们的健身课,他们看到了报纸上的招生广告,就把孩子们送进各式的板球训练班。但是,卫视及香港地区的其他一些电视台的收视调查显示,板球比赛的转播有了更多的观众。
香港板球协会的麦温尼认为,板球在香港有着很好的前途。国际板球界人上则乐观地表示,既然能向中国出售法拉利,那么也能出售板球。
当然,另一种意见认为,英国人在香港呆了150多年,并不曾像现在这样热衷于推广板球,他们要走了,所以想在香港留下点儿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