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机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怀昭)

大约就在生物遗传学家维尔穆特在苏格兰的一隅“克隆”出一只羊的同时,IBM电脑公司在美国纽约的某研究中心里,人工智能、电脑棋手深蓝(Deep Blue,它曾于去年2月挑战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正在与它的第二代棋手进行热身赛。这个新的人工智能棋手被命名为“更深的蓝”(Deeper Blue,一种越深越让人感到忧郁的颜色)。

一年以前,33岁的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以人类智慧的名义迎战深蓝,结果第一局输得一败涂地,虽终以6局3胜2和1负维持了人类的地位,但深蓝的这个下马威着实震撼了历史。当时《三联生活周刊》载文分析说:“卡斯帕罗夫们向电脑称臣的日子实在屈指可数,至迟不会超过本世纪末。而卡氏本人也必将以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战胜电脑的卫道士形象被载入史册”(1996第8期,何西风)。

但卡斯帕罗夫不这么看。最近他在曼哈顿的一次午餐会上对“更深的蓝”的“经纪人”C.J.谭说:“我还会再露几手,给你们一点惊喜——我觉得我仍据有优势:我知道很多,我能控制情绪、调整心理。”这位无论从体貌还是智力上都无疑是天之骄子、人中俊杰的棋手还提到了他那出生不久的幼子瓦迪姆:“我要在冠军宝座上坐到我儿子能认出他爸爸是个世界冠军的时候。”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好上正餐前的开胃食品,因此C.J.谭没有插话纯粹是不愿破坏了他的好胃口。在主菜上桌之后,C.J.谭迫不及待地透露了他的“更深的蓝”的战绩,即它的棋艺已让它的老子“深蓝”毫无招架之力,其秘密在于,“更深的蓝”当真会“思考”了。这个消息不必说会让卡斯帕罗夫紧张,因为他在去年比赛时发现“深蓝”虽有智慧,但那种智慧“委琐而无弹性”,这使卡氏当时断定自己“还有几年好走”。

当时与卡斯帕罗夫对弈的“深蓝”是一台超级电脑(Super computer),对每步棋局的运算筹划能力达到每3分钟400亿种组合方式,从中得出最佳方案。但即便如此,棋局上仍会有盲点,有完全靠猜的时候,而电脑恰恰缺乏“猜”这种极为人格化的东西。它不懂揣摸对手的心理,不懂得设圈套、诱敌深入和“丢卒保车”这种必要的牺牲的意义,这也正是卡斯帕罗夫相信自己“有几年好走”的依据。卡氏曾评价人工智能的传统性缺陷为急功近利式的,并不真的“懂”棋,一旦找不到取得近前利益的办法,它就乱了阵脚。而卡氏在后来的5局中对此的杀手锏就是:避免给电脑棋手提供任何可供判断具体意图的步骤。

于是“更深的蓝”的“经纪人”们所要攻克的关键问题便是:它能否模拟人的直觉,能否应对心理战术?为此,美国前国际象棋冠军乔尔·本杰明被聘为“更深的蓝”的“顾问”兼“教练”,以期攻克人工智能的最后堡垒。

今年5月3日,人机大战将再度拉开战幕,卡斯帕罗夫此番出战胜负委实难料,至少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因为,据“教练”本杰明声称,“‘更深的蓝’具备了更为娴熟的运筹能力,它对自己的每个棋子的意味‘懂’得更深了。”

曼哈顿的那个午餐之后,卡斯帕罗夫在他下榻的宾馆前厅里与“深蓝”队的那些幕后策划者不期而遇,据《时代》周刊的消息,握手加寒暄之余,双方笑得都带着一丝尴尬。每个人都明白,5月3日正在逼近,那一天将写进历史。“棋赛本身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力并没那么大的吸引力”,卡斯帕罗夫说:“这是一场社会竞赛,是关于机器的”。所谓棋赛所升华出的艺术表现力无外乎其逻辑分析所表现的真与人类直觉所体现的美,“深蓝”不辱使命,在逻辑分析能力上已“出于蓝而胜于蓝”,设若“更深的蓝”再进一步,证实人类直觉的可模拟性,那么人工智能真的要让它的造物主——人类——仰其鼻息了。大概觉得那种情形太荒谬、那一天还太遥远了,卡斯帕罗夫调侃说:人类让上帝当上爷爷了,意指人类自己造出虚拟人类(人工智能)来了。他说这话时一定还未及听说“克隆”这条新闻,否则的话他那种调侃就毫无幽默之处。

甚至有那么一点悲剧意味:卡斯帕罗夫的儿子看到了历史的尽头,文明在悄悄地拉上帷幕,“拒不同意命定要死的人将会怀抱遗憾离开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一大堆要求和怨言。他们没有商量的余地,也不承认人生该有任何缺陷”(索尔·贝娄)。

人算不如机算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