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20世纪的伟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5岁进私塾发蒙,学名邓希贤,后转入新式小学。

1919年秋,邓小平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受五四运动影响,这时他已有了朴素的“工业救国”的爱国思想。

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邓小平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

1927年,邓小平受党的派遣回国。“四·一二”后,转汉口中央机关工作。为适应秘密的工作环境,从此改名为邓小平,并于8月7日参加“八·七会议。”1928年至1929年,任中央秘书长。

1929年,邓小平与张云逸等发动百色起义,创建红军第七军和右江根据地,次年2月又发动龙州起义,创建红军第八军和左江根据地。

1934年10月,邓小平随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参加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

1937年8月,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奔赴华北抗日前线。1938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刘伯承任师长。

1945年6月,邓小平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9月,邓小平和刘伯承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全歼侵入解放区腹地的国民党军队,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

1947年6月,邓小平、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同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原局第一书记和中原野战军政委。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人民解放军经过66天的作战,歼敌55万5千人。

1949年3月,邓小平出席七届二中全会,受命兼任华东局第一书记。9月,邓小平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他和刘伯承率部进军大西南,随后又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

1952年7月,邓小平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斗争中,邓小平作出重大贡献。

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59年他又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

1966年,毛泽东领导和发动“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在长达十年的动乱中两次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并被撤销一切职务,经历了他革命生涯中最艰难、最曲折的时期。1973年,邓小平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

1974年,他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系统阐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75年1月,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病重期间,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他力挽狂澜,对文革造成的混乱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

1976年4月,遭“四人帮”诬陷,邓小平再一次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邓小平:20世纪的伟人1

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

1937年,胜利到达陕北后在枸邑县合影

邓小平:20世纪的伟人3

1948年,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由邓小平(左二)任书记的淮海战役总前委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8年3月,邓小平一出来工作,就首先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长期以来缚锢人们思想的僵化局面被冲破。1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通过这次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

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1980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点。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由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总结了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评价了毛泽东思想。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会见时,阐述了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维护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1983年,邓小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方针,强烈表达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愿望。

从1979到1992年的多次谈话中,邓小平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为我们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1986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邓小平提出,不改革政治体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963年7月,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同苏共谈判

邓小平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他作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十几个沿海港口城市,进而开辟沿海对外经济开放地带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等一系列重大决策。1984年和1992年他两次到特区视察。特区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全国对外开放,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对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一道,坚决支持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平息,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尊严,安全和稳定。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严重曲折的局势,邓小平提出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经济。

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确定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93年,邓小平以89岁高龄主持编辑和逐篇审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997年2月19日21点零8分,邓小平于北京病逝。

邓小平:20世纪的伟人5

1992年1月,到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考察

1984年10月1日,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部队

邓小平:20世纪的伟人7

1982年9月24日,会见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邓小平:20世纪的伟人8

1992年10月23日,同十四大代表见面

1974年4月,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中国近代史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政邓小平理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