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卡:在方便与实惠之间选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张晓莉)

北京大学南门的风入松书店在京城已是赫赫有名,可由于与我的住处相距甚远,去的次数并不多。有一次为了买一套上海三联书店的书,特意到“风入松”。付款时,工作人员告诉我已获得了风入松书店的会员卡,凭此卡购书,一年之内享受九折优惠,累计购书超过一定价值时,优惠幅度还会加大。细读此卡,才知一次购书超过50元就可得到会员卡。工作人员已把我这次购书的价款及优惠额登记在了卡片上。买到书就已很满意,没想到还有优惠,心里甚喜,于是把会员卡小心放入钱夹,以备下次再用。可没想到这竟是我1996年最后一次光顾“风入松”。前不久我把那张蓝色的小卡片清除出了钱夹。

虽说会员卡没再生效,我毕竟还是从“风入松”获得了一次实惠。而我的一位朋友却为此付出了一点小小的代价。他几次在“风入松”买书,金额都没超过50元。为了获得这张卡片,有一次他买了一本自己并不需要的画册,凑够50元。之后,他又去过几次“风入松”,可每次都忘了带上会员卡,直到会员卡过期,也没机会再用。他埋怨自己粗心,更后悔一时冲动,就算后几次都获得了优惠,其金额也弥补不了那本没用的画册钱。

对于“会员卡”这个名称,人们早有耳闻,像健身、高尔夫、商务等俱乐部,拥有会员卡才可出入。这类“贵族卡”一般人员只有听听的份儿。近几年,会员卡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下了“神坛”,据《羊城晚报》报道,上海的1MM商城从1995年便开始实行会员制销售,进入商厦需先交20元买张“门票”——一张可供3人享用一年的特制会员卡,而那些没有会员卡的人是不允许入内的。

这种销售方式迅速由上海向北京等大型商业城市扩展。现在人们对各种名目的“卡”已是司空见惯。

从卡的形式看,有累积消费达到一定数目由商家赠送的,有花一定数额购买,凭卡可在一定时间、一定金额内享受优惠的;还有一种储值卡,商家预售含有一定金额的储值卡,顾客凭此卡在商店内购物不必再交付现金,同时可享受打折优惠。

实行会员制销售的有大型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便民店、书店、饭店及一些娱乐场所。会员制对商家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薄利多销,锁定顾客,预收货款等等。但是会员卡带给消费者的是什么呢?

消费者持有会员卡,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当然是追求经济上的实惠。位于北京西三环的民生园商城内,一瓶“领洁净”的会员价与非会员价会相差1.4元,而“长虹红太阳”的价差则在400多元。

会员卡:在方便与实惠之间选择0

张小姐去年夏天在北京贵友大厦看中了一条薄纱连衣裙,售价300元;准备交款时,导购小姐劝张小姐再花100多元买张贵友卡,这条裙子可打八五折,便宜40多钱,以后直到年底,只要累积优惠总额不超过1万元,都可使用。禁不住几位小姐诚恳的劝导,张小姐买了张贵友卡。之后,张小姐就成了以前很少去的贵友大厦的常客。在别的地方看中了服装,先不急着买,会再到贵友大厦转转。这样到年底,张小姐在贵友大厦得到了几百元的优惠,觉得还算值。直到有一次,在一家小超市里看到一瓶红鸟牌液体鞋油才卖8.5元,而贵友大厦却标价13元,用贵友卡打折后还卖11.05元,张小姐开始怀疑自己曾经得到的实惠,1997年也不打算再买什么“卡”了,这样反而轻松了一些,不必老惦记着一家商店。

要求贵友大厦与便民店里的鞋油价格一致,似乎不大可能。张小姐如果再想一想类似鞋油这样的“优惠”在几百元里占了多大比重,心里可能就会平衡一些了。其实,买鞋油就该去便民店。

商家让利,有实实在在的,但也不乏华而不实者,这在餐饮、娱乐业尤为突出。有的卡名为优惠,实则宰客,但对一些以拥有高档场所VIP卡以显示其身份的顾客仍然有吸引力。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姑且不论。那些真心让利的商家,也给消费者出了一道道难题。

如果想获得商家赠送的会员卡,消费者得先给商家上足了香。当代商城推出网络优惠卡、网络贵宾卡、网络至尊贵宾卡三个档次的会员卡,凡一年中累计购物达5000元时,会拥有网络优惠卡,一年内可享受九五折优惠。若想成为更高等级的会员,累积购物则要达5万和15万元。这样的香,许多人就是把全部积蓄都拿出来也上不起呀。

风入松书店的优惠卡对于家住东郊的人意义不大,打折节省下来的钱或许还够不上交通费;而张小姐买了贵友卡,就不得不跑很远到这里来购物。商圈不仅限制了商家的市场,也给寻找实惠的消费者制造了麻烦,在交通不发达的现状下,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另外,拥有一家的会员卡,必然就要给这家商店多些照顾,不然会员卡便难以发挥作用。但在享受实惠的同时,消费者还要放弃在别家商店选择的自由,这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会员卡是好东西。面对诸多形式的会员卡,消费者还是要在方便、实惠与购物多样性上费些思量。 风入松

下一篇: 1005元买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