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玛永在》到《活着的信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夫)

畅销书与排行榜

我们这一期的排行榜,适逢岁末年初,沉浸在圣诞——新年假期中的美国出版界,只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新书,那就是瓦尔特·克隆凯特的《记者生涯》,由于这部回忆录既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发迹史——美国人的黄金梦至今仍是做不醒,又穿插了不少作者从事新闻报道中的轶闻趣事,所以12月22日一登榜就名列第二,从第二周起连续3周占据榜首。

我们在上一期的非虚构作品排名榜上看到了娥玛·鲍姆别克的《娥玛永在》,到今年1月12日这一周,已经上榜几个星期。

从《俄玛永在》到《活着的信仰》0

娥玛·鲍姆别克作为报业辛迪加专栏作家,虽然不像球星、歌星那样有一批青年追随者,但在中年以上妇女中却拥有相当的读者群。由于文化教育的普及、经济地位的独立和长期形成的习惯(有的学者认为,美国妇女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读者),美国的城市妇女,无论在职或赋闲在家,都很喜欢读书阅报,因此,这个读者群数量不可低估。尤其是她所写的文章,都是妇女关心的问题,而且口吻亲切,笔调幽默,自然大受欢迎。她于1996年4月去世后,人们对她仍念念难忘,故将这本集子定名为《娥玛永在》,意思是让她的文章始终伴随你。

这本集子由两个部分组成。除去从她31年来撰写的大批专栏文章中精选的190余篇之外,还收录了一些她去世后别人写的悼念文章和在纪念会上的发言。

她本人的文章分成《喂,年轻的母亲们》、《所有的孩子》、《恋爱及婚姻》、《亲爱的老爸》等亲切的家庭话题。

她在一篇学做日常生活中的母亲的文章中说:“我把孩子们看作风筝。你一辈子都在设法让他们飞离地面。你跟在他们后边跑,直跑得你和孩子都喘不过气来……它们坠落在地……你就加长风筝的尾巴……它们终于飞上了天,这就需要更长的线,于是你就不停地放线。随着线轴每一下转动,你都感到有一丝伤感伴着欢欣,因为风筝越放越远,你深知用不了多久,那漂亮的小家伙就会挣断把你和它连在一起的生命线,注定要腾空远翔——自由自在又孤孤零零地远走高飞。”多么形象的比喻,怎能不引起众多母亲的共鸣呢!

她的幽默笔调也是从一开始撰文就有的。在1965年的一篇文章中她写道:“一次……只有一次……我愿意穿戴随便,因为出了急事”,她带着一个吞吃了油漆的孩子赶往医院,后来抬头一看,却发现“我们就像一家流动农工,才迈进走廊,刚刚来得及为我们沸腾的散热器提上一壶水。”美国人熟悉流动农工迫于生计由一地赶往另一地的背景——他们长途跋涉,汽车的冷却水都烧开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处人家,赶忙去打水的狼狈相是会使读者发笑的。

她的这种家事漫谈也不乏社会学方面的远见。如1982年她就指出:“我国的43%的妇女进入了商场去打工,在家中做饭就成了问题,汉堡包必将成为家庭主食。”

从《俄玛永在》到《活着的信仰》1

在回忆文章中,菲尔·多纳休女士写道:“1961年在俄亥俄州的森特维尔,我和鲍姆别克一家在卡什瓦小街上住对门,可以隔街聊天。我们都是30多岁,都有15000美元的年收入,除去用在孩子身上的花销,我们还都有一笔钱,能够随便花花。我们都有蹒跚学步的幼儿,我们几个人还大都是天主教徒。而我们最开心的时刻……是在鲍姆别克家度过的。我们闲聊的精髓都由娥玛写进了她的文章里了,自从1961年以来,我们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啊,想到这点,真是了不起。”

娥玛刚开始写作时,恰值妇女运动崛起,一位读者在来信中曾气咻咻地指责她:“女士,你可真成问题。”去年春天的纪念会上,报业辛迪加专栏作家埃伦·古德曼女士谈及此事时说:“娥玛·鲍姆别克成问题?我现在琢磨不出,经过那场革命,写信的那位年轻的女权主义者会不会依然认为,洗衣机能让妇女不再吃零食,做出团结一致的姿态?或者说,让做丈夫的不再看橄榄球呢?”可见,娥玛赢得人们的拥护,也是她坚持自己的原则的结果。

《纽约时报》非虚构作品排行榜(1996.12.15—1997.1.12)

从《俄玛永在》到《活着的信仰》2

上期榜上有名的《我的故事》从12月1日起只在前10名的位置上坚持了3周,以后就跌到了下面,但始终没有落榜。原因就在于萨拉的这部自传并没有渲染早年的王室秘闻或她本人的风流韵事,但她毕竟以萨拉·弗古森的单身女人身分讲述了如何摆脱困境的努力。

众所周知,当年她攀嫁给英国王室的第二位储君安德鲁王子,却没有收到温莎宫的一份剧本。结果这位出身平民、心比天高的女士就干出了一连串年轻人的荒唐事,导致被王室清除的下场。她蒙受着自认是不白之冤的爱挥霍和乱借钱的坏名声,带着两个小孩子,数年之前已经陷入了经济拮据的困境。

她在这部自传中回顾了自己1992年入不敷出的狼狈局面。如今,仅仅过去了5年,她已经扭转了形势。靠的是什么呢?

1989年她先后出版了儿童文学《小直升飞机巴吉》及其出色的续篇《巴吉在本迪克斯岬角》,取得相当的声誉,但这样的作品并没有为她赢得批评界的尊敬。1991年,她曾参与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奥斯本宫的生活》图画书的创作,但用她的话说,那本书“实际上太棒了,我都不好意思说是我的作品了。”随后,有关维多利亚女王的另一本书却为她树立起“一个严肃的人,一位历史学家”的形象,使她摆脱了轻浮的名声,才算重新站稳脚跟。

如今,靠了她儿童文学的稿费和她这部刚出版的回忆录的源源不断的收入,以及同一家国际公司(Weight Watchers International)的协议,她将执掌一个全球规模的财经帝国,把自己重新塑造成一位果敢的企业家。

萨拉·弗古森已经以一个英勇地改变自己命运的形象,为世界各地的单身母亲树立起具有说服力的典范。当然,传媒难免就她过去的桃色事件津津乐道,加以误导。就此,她的财务顾问阿兰·斯塔基和精神顾问瓦索女士都写了以《弗吉》(弗古森的简称)为题的书,分别讲了这位前约克公爵夫人的秘闻和私生活,加以澄清,其中揭示了她如何聪明地运用有限的钱财,并通过慈善基金建立信誉,才成为今天这样的建立基金会的专家。

无论如何,萨拉·弗古森女士给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上期在12月8日上榜的前总统吉米·卡特的回忆录《活着的信仰》,除去在12月15日和22日分别居于第11位和第13位外,一直处于10名以内。

吉米·卡特离开白宫以后,便投身于善举——那类好事有时让继他之后坐进椭圆形办公室的人恼火——和潜心于写作。

《活着的信仰》作为卡特总统生涯的回忆录,其中不乏意外的成功和毁灭性的失败。该书坦率直陈的笔法很有感染力,还点缀着诗篇和《圣经》引文,并附有和世界上风云人物会面的照片,此外还夹杂着初次披露的他们夫妻关系的秘闻。卡特先生写道,他和夫人罗莎琳争吵得很多,当他没有和她商量(这是常事)就决定放弃海军中那个前途无量的职位,回到佐治亚,经营他家的花生货栈生意时,她大吵大嚷;卡特入主白宫之后,因为合著一本书的忙碌紧张,他们的关系几乎破裂了。但是,他们的忠诚维系了他们的感情,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都笃信宗教。基督精神还让他们尊重和他们意见不同的人。看来,宗教信仰不但活在他(以及他夫人)的心里,而且给予了他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