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悲剧》到《爱你,露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夫)

畅销书与排行榜

由于我们本期的《纽约时报书评》非虚构作品排名榜从11月17日列起,而且只刊出前10名,所以看起来有9部新书之多。

其中,《美国悲剧》一书,可称是轰动一时的辛普森案件的余波,仅就我们介绍过的,就已经是第4部此类题材的作品了。当然,即使是炒烂了的新闻内容,也要有新视角或新信息,如表中简介所示,本书便是从被告辛普森的辩护律师团内部对案件审理过程的观察和评述。不过,那次无视事实的判决背后难言的苦衷,到底能有多少公之于众,恐怕是不言而喻的。这里需要一提的,是本书的书名:《美国悲剧》。证据确凿的杀害了两个人的凶手竟然被判无罪,这于辛普森本人或许是喜出望外,但对一向标榜人权的美国及其法律,诚然是一个悲剧。这使我们联想起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德莱塞的代表作《美国的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1906年美国发生了契斯特·吉莱特将怀孕的女友谋害遂被判死刑的案件,德莱塞搜集到许多类似的资料,写出了克莱德·格里佛斯为了向上爬便幻想攀附富家女桑德拉,溺死情人——制衣女工罗伯达,最后案发被送上电椅的长篇小说。作家把这一犯罪归结为美国的金钱社会,故取名《美国的悲剧》(如按原文确切翻译,应为《一部美国式的悲剧》)。如今70年过去(德莱塞1919年动笔,1925年该书问世),罪犯由穷白人换成了富黑人,而案发后居然逍遥法外。该是另一种美国式的悲剧了。

从《美国悲剧》到《爱你,露西》0

这一期又有3部传记或回忆录式的作品上榜。最引人注目的是《我的谢尔盖》,11月17日初次登榜还处于第9位,但随后即跃居榜首,接下来的两周仍保持次席。这是因为竞技滑冰运动深受美国人的青眯(如果换成乒乓球或羽毛球就不然了),而且谢尔盖和叶卡捷琳娜的双人滑,又在全世界大名鼎鼎,虽然他们是外国人,美国读者也不拒绝(这一点与他们在运动项目上的固执恰成对比),何况,这一爱情故事的俄罗斯背景还能为他们提供些异国情趣呢。其余两部是《我的故事》和《活着的信仰》。前者是英国王室贵胄的自传,12月1日上榜,列第7位,下一周便升至第3位,由于历史渊源和心理上的一种缺憾,美国人对英国王室始终抱有特殊的兴趣,这部自传之所以受欢迎,就可以理解了。后者出自前美国总统卡特的手笔,美国人虽然容易忘怀卸任总统,但《活着的信仰》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回忆卡特的政治生涯,确实别开生面。这位1924年生于佐治亚州的虔诚的洗礼会教徒,1946年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后,先在海军中研究核子物理,并从事核潜艇制造项目。复员后回家乡经营农场,不久即投身政界。1962年成为民主党的州参议员,由于在种族关系上采取自由主张而声名显赫,遂于1971-1975年担任佐治亚州长,并在1976年赢得民主党总统侯选人提名,继而在竞选中击败共和党侯选人福特,成为1977-1981年间的第39届美国总统。在他的任期内,曾试图与苏联签订限制武器条约,可惜未经参院批准;他签署了放弃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条约,此举得到议会同意;他还和我国全面建交;并促成了埃及和以色列的和约。后由于在他任期的最后一年发生了伊朗扣留了50余名美国人质事件,在竞选连任总统时失败(那批人质在他任职的最后一天获释)。在国内政策上,他曾为高额利息、通货膨胀率和能源短缺等棘手问题做过努力。大概是如今回顾起来,这些政绩还不能忽略吧,因此这部回忆录尚有市场。

美国读者对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兴趣,表现在《灵魂的密码》(11月17日一上榜,就名列第1,而且始终高踞榜首)和《我并非当真在此》(12月8日初次登榜,只名列第10)两书上。而“文以人传”的例子则是《娥玛永在》(11月17日上榜时居第12位,之后是第16位、第6位和第5位)和《每个人都值得我评说》(12月1日初次登榜为第13位,下周跃升第7位),因为这两部书的作者都是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和电视新闻评论员——据笔者所知,电视新闻评论员的收入是工薪阶层中收入最高的,他们堪称某方面(如国内外政冶、经济)的专家,其评论举足轻重。

美国的电视台有一专栏《本周与大卫·布林克雷》,由布林克雷先生对一周来的一段段新闻加以简短评论。《每个人都值得我评说》就是他自选的过去15年中最得意的评论的汇编。该书充分反映了布林克雷先生平素的评论风格:他那种厌倦世界——或者至少是厌倦华盛顿的态度贯穿全书,无可奈何的哀叹与黑色幽默、冷嘲热讽交替出现。而最让他烦恼的,莫过于那些不断涌现的问题:预算赤字、官僚作风、普遍的人性弱点。他也确实提出过一些建议,无非都是试图找到处置那些政客的捷径。首先,他提议把他们都锁进“好年景”(good year)牌橡皮小飞艇中,送到天上;其次,他认定我们应该把政客们都发射到不停旋转的空间轨道上去。不过,他最现实的解决办法是在政客们集会的讲台后面安上一个简单的活动地板门。然而,无论布林克雷先生变得多么悲观,却从来没有到蛮横无礼的地步:他力主在那个活动地板门下面铺上一张垫子,接住落下来的政客。

《纽约时报书评》非虚构作品排名榜(1996.11.17一12.8)

从《美国悲剧》到《爱你,露西》1

到12月1日已连续8周上榜的《爱你,露西》是“追星族”所关注的一本回忆录。作肯露西尔·鲍尔是有“美国最受喜爱的红头发”雅号的喜剧女演员,作者于1989年去世,但这部自传早在1964年前就写成了,只是最近才在她的遗存文件中发现。她的这本《爱你,露西》写成了一部充满光明与笑声的温馨和闲聊式的回忆录,如果说还有什么阴影,也只是担心会有一个窃贼进门来熄灭那光亮并偷去笑声。

其实,露西4岁时父亲就亡故了,母亲也从此离去,这种幼失怙恃的不幸,一方面使她特别渴望得到关切和慈爱,另一方面,她的那种“不值分文和毫不安全的切肤之感”反倒使她拒绝关切和歪曲慈爱的暴烈脾气。她由祖父母抚养长大,成为既任性大胆又十分依恋家庭和家乡——纽约州两部的塞洛伦小镇的姑娘,但她并不安分,不停地四处奔波。这个生就火爆脾气的红头发假小子为她在娱乐圈中的天赋欣喜若狂,但她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先后当过模特儿、百老汇的歌舞女郎和好莱坞的龙套角色,最后才焕发出她的天才,成为受人喜爱的光辉夺目的广播及电视喜剧女演员。她29岁时,在一位古巴乐队首席德西·阿尔纳兹身上找到了爱情和她的生活方向。阿尔纳兹成了她的丈夫、演出搭档和生意合伙人,也成了她这本书的真正的精神焦点。她一心不想伤害阿尔纳兹的感情,故此不准她的第2个丈夫加里·莫顿将此书公之于众。她将《我爱露西》和“德西露”(即德西+露西)的演出成功全都归功于前夫,而对自己的出众贡献却只字不提。 美国悲剧

上一篇: 老伦敦又领风骚
下一篇: 生活扫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