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英模从历史中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吕彤)

戴碧蓉

戴碧蓉:当普通人真好

戴碧蓉1.4米的身子埋在沙发里,很不起眼。其他英模都在敬礼、握手、拥抱、嘘寒问暖,只有她,躲在会议室一边的角落里,静静地不出声。

这是今年11月10日夜晚,北京一家部队宾馆里的一幕。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的人们,都有自己闪光的名字:徐建春,董加耕、邢燕子、侯隽、麦贤德、刘德全、李润虎、龙梅和玉荣、李国安、李双良、孙茂芳……他们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是一个个标志。

促成这次新老英模大聚会的动因,是一本小书《共和国英模谱》。书出来了,恰逢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闭幕,预定的出版座谈会计划被不断变更,终于促成一次共和国新老英雄的大聚会。书中所录131位英模,现仍健在的仅30多位,这次来到北京的只有15位。

戴碧蓉挪动了一下她重达8斤的“左腿”。她似乎不愿意凑到人群里,她觉得自己太渺小。28年前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戴碧蓉永远都记得这一天。11岁的她放学回家,看见三个小孩子正躺在铁轨上乘凉。忽然一列火车朝这边驶来,戴碧蓉拼命地喊,可车站的嘈杂声盖过了她稚嫩的声音,戴碧蓉勇敢地冲了过去……

三个孩子得救了,戴碧蓉却永远地失去左臂和左腿。小英雄戴碧蓉的故事后来被画成连环画出版,还被谱成歌曲到处传唱。国庆20周年,戴碧蓉被请到北京参加观礼,她住进中南海,登上天安门,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周总理心疼地把她抱了起来……

但是,回到生活中,英雄还得过日子。戴碧蓉留给世人的永远是勇救儿童的小英雄形象,而她自己却在一天天长高。

高中毕业后,戴碧蓉待业了。象她那个年纪的青年一样,她在痛苦、徘徊中等待,这时候她才发现,原来除了“欧阳海式的小英雄”、“舍己救人小英雄”这样一些称号外,她没有任何正式的英模证书,没有荣誉证,甚至没有一张残疾证。

戴碧蓉反复找领导,她想工作,半边身子也能干革命。从医院出来她还在长身体,不能配假肢,戴碧蓉学会蹦着走路。她就靠一条腿,蹦着念完初中。生活中的苦痛,她没有哼过一声,以后两次再截肢,她也没有喊过疼,但这次,她要奔走呼号。

几经反复,戴碧蓉终于在长沙铁路分局株州工务段找到工作——看大门。1992年,她才转干,调到株州工务段关心下一代协会,担任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生活中的戴碧蓉成了一个普通劳动妇女,她生了一个小孩,看了十年大门。

说起这些经历,戴碧蓉很平静。她说:“当时我是凭良知、凭本能做的这些事,我不后悔,别人赶上了,也会这么做。至于说当时讲我想到了欧阳海,想起了毛主席教导,那是当时的宣传。事情是一刹那发生的,什么也来不及想。这件事给我以后的生活带来痛苦和挫折,但既然当初是凭良心干的,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

除了工作,戴碧蓉现在想的,就是做一个称职的好妻子、好母亲。1978年,她与一个爱慕她的战士苏光国相识并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出生一年后夭折了,第二个孩子也有先天性心脏病。戴碧蓉以为,这都是她造成的,因为当初失血过多,她身上的血几乎都是输入的。在以后的20多年里,她只长高了20厘米。目前身高仅1.40米,而她大姐身高是1.6米。她把整个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她说:“我只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勤劳善良的普通人,一个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当普通人真好!”

龙梅玉荣:还历史一段真实

这次参加新老英模会,戴碧蓉有两个心愿,一是想顺便去天津换一副新假肢,二是想这次能够见到麦贤得。

麦贤得是我军著名战斗英雄,1965年“八·五海战”中,他被弹片打进右前额,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脑浆都流了出来,可他硬是不下火线,并凭一身过硬的本领,完成战斗任务。

戴碧蓉被救送到医院抢救时,麻醉药失效,小戴碧蓉痛得直掉眼泪,当班的护士长姓麦,她说:“我姓麦,就给你讲个战斗英雄麦贤得的故事吧!”

今天的青年恐怕很难想象,当年的戴碧蓉就是靠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英雄叔叔的故事挺了过来,可今天的麦贤德也许因为当时伤残过重,也许是时代打下的烙印太深,挂在嘴上的话总是那么两句:“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老英模现状简录  

老英模从历史中来1

麦贤德的故事鼓舞了戴碧蓉,戴碧蓉的故事又不知感染和鼓舞了多少人。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这些健在或去世的英雄形成了一个个坐标。

龙梅、玉荣也是这样的坐标。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人,恐怕脑海里都有那对为了保护集体羊群与暴风雪搏斗了一天一夜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形象。她们两人现在都已是领导干部,姐姐龙梅现为包头市东河区人大副主席,妹妹玉荣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残联副理事长。这次《共和国英模谱》自然会选人“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可是姐妹俩一到北京,就找到编者及出版单位,要求该书再版时做一些事实上的订正。

原来,根据当初的报道,龙梅被风雪卷到车站,救她的是道班房里的工人叔叔。而事实上,最先发现她的是那天恰好到车站接人的哈斯朝鲁。但因为哈斯朝鲁当时是下放改造的“右派”,所以他的名字在宣传报道时被抹掉了。

哈斯朝鲁原为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干部,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下放到龙梅、玉荣家所在的大队。姐姐龙梅清楚地记得,那天是哈斯朝鲁大爷救了她,把她背到道班房,还用雪给她擦脚。那时,我一句话都不会说,哈斯朝鲁大爷就详细地问了我一遍,然后告诉工人叔叔。如果不是他当翻译,妹妹就不会得救。后来他和工人叔叔一起出去找妹妹,还到附近矿上找矿长,向旗里汇报。

至今,讲起哈斯朝鲁大爷,龙梅和玉荣一口一个恩人。龙梅、玉荣一家那时是刚从东北搬家到草原的牧民,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传开后,她家得到照顾,姐妹俩都由公家出钱看病、上学,哥哥也被招进工厂当了工人。可哈期朝鲁一家却什么也没得到,他托姐妹俩向上边反映他的问题。可人家说,右派做了好事也不能宣传。那时他常往姐妹俩家跑,有时喝醉了就闹,姐妹俩很害怕,也觉得他很冤。

20年后,哈斯朝鲁终于得到平反,回到呼和浩特。玉荣也在呼和浩特工作,有空还常去看他。对于一位退休的老人,重新获得那段历史的承认也许并不重要了,而龙梅和玉荣却把这看得很重。

老英模从历史中来2

龙梅和玉荣  

李志军:大学生为他唱了5分钟“生日歌”

当戴碧蓉激动地握紧麦贤得的双手时,她没有发现身边聚集起越来越多的人。

由团中央出面组织的这次新老英模大聚会,所选人物全是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著名英模。从一下火车,他们就不断受到不同年龄层人们的“围攻”,四五十岁的人们拉着余建春、邢燕子问长问短,和他们的战斗英雄麦贤得合影,青少年围着草原英雄小姐妹谈个不停。一位中学生在宾馆的餐厅里等了两个多小时,就为请这些英模们签名。

11月1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八百人大教室里,部分英模代表正与大学生座谈。当老山战斗英雄、身残志坚的模范军医李志军做完报告时,全体同学起立,为他唱一首《祝你生日快乐》。原来,这一天是李志军40岁生日。

歌声持续足有五分钟,当歌声一遍又一遍响起时,年青的大学生们似乎认同了这些当年的共和国英雄。

然而,英模们仍有教育下一代的苦恼。当年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现在都是母亲了,她们就常为教育孩子们而苦恼。龙梅的女儿,在房里挂满了刘德华的贴画,“那是他们的偶象,那是他们的英雄,我们不是。”龙梅说。

从21岁起,戴碧蓉每隔几年都要换装一次假肢。这次到北京开会,她从单位借了150元钱。她听说天津有一家残疾人办的假肢厂,生产的假肢特别好,但经过打听,像她这样的高位截肢者,配那样的假肢需要花三四万元,戴碧蓉有些泄气,也不想去天津了。

麦贤德  

作为一名普通职工,戴碧蓉已经习惯于面对各种困难。当年她第一次相亲时,就没有掩饰自己的残疾,而是特意卸掉假肢在屋子里跳来跳去。但正象戴碧蓉当年没有失去小伙子苏光国的爱一样,这次她赢得了更多人的爱心。

戴碧蓉要找的天津假肢厂,厂长就是当年的老山英雄、后来又多次荣获残奥会金牌的孙长亭。深深体会残疾人疾苦的孙长亭回天津后办起长亭假肢公司。不久前,他刚刚被评选为第二届天津十大杰出青年。戴碧蓉要安装假肢的消息传到天津,惊动了刚刚当选的十大杰出青年,他们一致表示,要压缩表彰活动经费,用节约下来的钱为戴碧蓉安装假肢。

三天之后,戴碧蓉装上了长亭假肢公司工人连夜加班为她赶制出来的假肢。已经39岁的“小英雄”流下了滚烫的热泪,谁也没想到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她却说:“我要回家了,家里孩子和亲人们都等着我回去,看我新装的假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