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环球第一商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胡泳)
9月10日,微软公司(Microsoft)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展台上现场发布了环球网(World Wide Web)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3.0简体中文版。
微软中国公司总裁杜家滨说:“Explorer 3.0中文版是目前唯一的全中文化的浏览器。微软公司在该浏览器英文版推出一周之后便发布了中文版,创造了软件中文化的最短纪录。”杜家滨还表示,中文版将免费提供给中国用户使用,欢迎广大用户从微软网址上下载该软件。
国家信息中心首先响应。它与微软公司达成协议,将在中国经济信息网上全面推广使用这一浏览器。国家信息中心信息部主任胡小明在现场发布会上说:“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无法使用中文浏览器是不正常的。微软最新推出的中文浏览器不仅是对Internet的一大贡献,也是对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们利用Internet 资源的极大帮助,对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1996年环球第一商战——浏览器之战的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甩掉微软
大洋彼岸,金秋时节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比尔·盖茨(Bill Gates)一扫平素的紧张情绪,显得快乐而轻松。他5个月的女儿詹妮弗现在晚上睡觉不再闹人了,他的另一个孩子微软公司则正朝他指引的方向快步前进——也就是说,在Internet淘金热中,到处抢占大金矿。面对一群来访的记者,他忍不住得意地问:“你们读到赞美IE 3的评论了吗(IE 3是盖茨对Internet Explorer 3.0的昵称)?”在办公室里,他耐心而充满感情地谈起——也许是第一千次了——微软上亿美元的“吸收并发展”Internet的计划。
对这位美国首富来说,生活似乎处处顺遂。但只要问错了问题,立刻就会发现盖茨多么认真地相信,他正在遭遇一生中最大的挑战。当记者提到,微软新的Internet产品的营销有点进入不正当竞争的灰色区域时,盖茨跳起身来,脚踩到椅子上,反问说:“什么地方有灰色区域?这种说法是谎言。我想,你们把事情搞错了……”
盖茨格外敏感,是因为尽管投入了大量的钱,进行了大规模的营销努力,微软仍未完全适应自个人计算机出现以来计算机业的最大变化。仅仅两年,在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和太阳微系统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带领下,一群电脑和软件公司将Internet变成事实上的信息高速公路,不仅震动了电脑业,而且使其他工业也发生了变化。网景公司创始人之一兼董事长吉姆·克拉克(Jim Clark)说,“将被彻底改造的产业,包括广播、出版、软件、金融、购物、娱乐,乃至电子消费业……这是一场深刻的变化。”
微软在这一变革中沦为旁观者,网景的另一位创始人马克·安迪森(Marc Andreessen)说,“这回,计算机业在没有微软的情况下迈步向前。人们突然意识到,利用Internet做事比利用微软和其他传统商人迄今为止推出的东西要好得多。这是一笔大买卖。”
这笔买卖有多大呢?听听两年来所出现的各种预言就知道了:
1、个人计算机已走到了末日;
2、与大型主机相连的哑终端重返舞台;
3、应用软件业正在死亡;
4、电子商业时代触手可及;
5、Internet股票会一路上扬;
6、Internet股票是个气泡;
7、Internet预示着民族国家的消亡;当然还有:
8、网景将是下一个微软;
9、微软将完蛋;
10、微软将吞并整个Internet。
这些颇有点歇斯底里的预言弄得每个人都晕头转向,就连盖茨也不例外。迅速扩张的Internet一直仿佛轻度的头疼病折磨着他,使他有点难以看清自己的“未来之路”。就在他犹豫观望的当口,网景这一首先开辟浏览器市场的公司却在大干快上,一举成为硅谷蓬勃发展的Internet业务公司中富有活力的旗舰,拥有几百万用户和几十亿美元的市场价值,使用其王牌浏览器Navigator的用户达85%。
浏览器使漫游网络成为一件轻松事,它将Internet 相互分割的文本文件一举转化为一个巨大的、超链接的多媒体网络。用户只需用鼠标点击想看的内容,屏幕就会跳到相关网页,几乎不需要什么培训。它具有成为下一代视窗的潜力,将不仅能够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启动程序,还可以在企业网络上、甚至用户的个人机上这样做。与视窗相比,浏览器是更好的处理文件的工具。安迪森因此说:“5到10年后,你回首往事时会感到纳闷:‘视窗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网景的“三驾马车”
巨人苏醒了
如果人们不再需要视窗,那将置微软于何地?1995年12月7日,盖茨终于下定了决心。他作出了也许是微软10年来最重要的宣布:微软将把所有的计划和产品都重新定位到Internet上。那天早晨,面对几百名听众,盖茨引用了山本五十六下令偷袭珍珠港时说的话:“恐怕我们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听众发出会心的笑声,因为当天是珍珠港事变纪念日。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日子里,盖茨带领微软全面进入网络战场。
结果让人看了害怕:微软利用了所有的资源,包括14亿美元的研究开发资金、2万名员工、在操作系统领域牢牢在握的胜利,以及众多的软件用户。去年年初,当人们争先恐后下载Navigator 时,微软只有4人在开发自己的浏览器,现在已增加到600人——几乎与网景创建之初雇用的人数一样多。微软的头一排重炮就是Internet Explorer 3.0,它与Navigator相比,在功能上毫不逊色,在价格上却低出许多——用户可以免费从环球网上下载。推出后第一周,下载统计就已突破100万次。目前,微软股价上升了50%,而网景却比去年下降了1/3。
明年年初,Explorer 4.0又将登场,与视窗95紧密集成,使个人机与环球网结合得天衣无缝。微软吹嘘它将是“Best of the PC,Best of the Web(最好的PC,最好的Web)”。
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服务器方面,微软在最新推出的Window NT操作系统上,安装了Microsoft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Internet信息服务器),免费供用户使用。这一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劲,可以把普通的台式机转化为环球网服务器。网景的策略一直是利用其浏览器受欢迎的优势大量销售服务器,微软的这一手可谓毒辣。
如果你还不清楚微软力图怎样取得压倒性优势,了解一个数字就明白了:明年,微软将投资20亿美元进行研究开发,这一数目是网景年收入的6倍。微软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占总收入的23%,而其他竞争对手能拿出10%的钱用于同样目的就不错了。
还记得前面说到的关于Intenret的预言吗?现在孰对孰错大约可以下点判断了:
8.网景成为下一个微软:非常难。
9.微软将完蛋:这和有关民族国家的命运一样,你自己去想吧。
免子与卡车
那么,微软会不会吞并整个Internet呢?
网景总裁吉姆·巴克斯代尔认为不会。“这并不是一场要么全赢,要么全输的游戏。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里,不像以台式机为中心的世界,没有人能够独霸天下。我就不信这一套。并且我还要说: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那将是网络的耻辱。”
然而,跟盖茨赌输赢,往往是一场“胜者全得”的游戏。如果存在这样的市场,即一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它与另一产品配合的好坏程度,那么软件市场就是如此。微软首先借助于IBM,把DOS 系统变为计算机业的标准;然后,利用它所掌握的DOS系统的知识建立了便于使用的接口,称为视窗,再通过视窗在电子数据表市场超过了Lotus1-2-3,在文字处理市场超过了Word Perfect。现在,这一大堆连锁产品使微软在市场上取得了几乎不可逾越的优势。
微软十分清楚自己的优势。美国联机公司(America Online)本来打算向自己的1000万用户提供Navigator,但很快就转向Explorer,因为微软能为它提供网景无法提供的东西——在视窗95内部增加它的入口。为此,网景向司法部投诉微软采取了不正当竞争手段。
巴克斯代尔把自己的公司比作一只在公路上被一辆正在加速的卡车追逐的兔子。不论是兔子,还是卡车驾驶员,都很明白这场赛跑的重要意义:由于浏览器将成为访问全球范围信息的普遍使用的工具,谁先到终点,谁就将成为信息时代的统治者。
对于这一“环球第一商战”,电脑业老将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评论说:“能够阻止微软成为最大赢家的只有司法部。但如果网景跑得足够快,它也能在胜利果实中分一杯羹。”
如果个人计算机和Internet真的最终将融合成一个天衣无缝的操作环境,看看微软和网景谁将夺魁将是一大快事。 网景explorer网景公司软件微软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