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贝森 认识拳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邓文)

认识贝森 认识拳击0

贝森俱乐部举办的腕力比赛  

秋天的寒意刚到北京的时候,一家名叫贝森的拳击俱乐部在各种报纸上展开了广告攻势,这是北京乃至全国第一家以拳击为号召的健身场所。据悉,俱乐部老板姓李,曾在国外开办武馆,传授功夫,而回国后以拳击吸引公众,选择了一个市场的空白点,可谓定位准确。

在贝森拳击健身俱乐部的手册上,标明的宗旨是推广拳击运动在国内的普及,提高业余拳击运动水平,为国家输送拳击后备人员,为广大拳击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场所。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地方。俱乐部的门厅较为宽阔,墙上悬挂有泰森、霍利菲尔德、美国奥运拳击代表队的招贴画;通过过道,感觉像是进入了一家迪厅,有吧台、DJ台,座位也分为楼上楼下两层。当然,这里并没有跳舞的地方,场地正中是一个拳击台,5.5米×5.5米见方,符合业余比赛标准,职业比赛拳击台则为6.5米×6.5米。

更重要的部分在后面,那是一个宽敞的训练房,与一般健身房不同的是,这里的健身器材均非组合式,即使同一种器材也设置了不同的角度,以方便参加训练的人准确地锻炼某一块肌肉。既然以拳击相号召,训练房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个拳击台、拳击沙袋和梨形吊球。

俱乐部由早8点营业至凌晨1点,经营为两块,一是会员制,向社会推销会员卡;每月580元的为C卡,B卡期限为7个月,费用3480元;A卡期限14个月,费用为6960元。会员参加完训练后,可以在俱乐部内淋浴,并有按摩放松、医疗护理。另一类经营则是晚间娱乐,每周三、六,俱乐部会组织专业比赛,平常则有俱乐部陪练员的表演赛,以挣门票和酒水钱。

俱乐部内有专业的健美教练,拳击总教练则是在90年亚运会上拿过金牌的白崇光,此外还有拳击、散打、跆拳道的陪练。教练员们会根据你的需要为你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如果你想在那里一试身手的话,的确很容易得到帮助,也很容易获得乐趣。

比如说拳击沙袋,一般人都有机会接触过,但专练勾拳的沙袋你就可能没有打过。梨形吊球则有意思,其外层由皮革制成,内装胶胆,充气后弹性极强,吊挂在弹板中央,出拳力量越重,回弹速度越快,击打它的窍门在于出拳的准确性,每拳都击在一个点上,才能保证它的回弹有规律,下一拳打出去才不致落空。我们在电视上曾看到过泰森双拳如旋风般击打梨形吊球,但想每次出拳每次在球回弹时都击中它却非一日之功。

每个参加健身的人都会有日渐强壮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与拳击沾上边就很可能消失。站在拳击台上比划两下还会有乐趣,打陪练员的拳击手靶也蛮有意思,但真正的对抗却是另一回事,贝森的拳击陪练员一拳击出可能有两、三百公斤的力量,一般人是难以承受这一拳的。那么那些专业的运动员会多强?那些职业拳击选手会多强?泰森会多强?

这种差距感可能会激起人们健身的热情,但也许正是这一点使贝森的经营并不乐观。按照俱乐部的构想,它必须拥有150个长期会员才能维持收支平衡,但目前却只有10余个A卡会员,更多的人是持B卡和C卡的。而晚上拳击比赛的门票收入也指望不上,俱乐部曾在营业初期的一个晚上免收门票,吸引了数百名观众,呐喊声、叫好声也会刺激拳击台上的选手,比赛会打得更激烈。

然而,设立在北京东三环——高收入阶层聚集地的贝森俱乐部不得不承认这个现实:他们的特色招牌还很难一下吸引太多的顾客。人们对拳击的热情可能只是观看一场泰森的比赛,而不是自己去打拳。

为了扩大影响,贝森正筹划举办北京市腕力大赛,他们有别于其他健身场所的特点就是对抗性。而消费者是否喜欢这种对抗性将是贝森经营好坏、是否能保持特色的关键。

显然,贝森是一个认识拳击的好地方。你在那里能找到一种更加刺激的生命力。问题在于你是否需要它。 拳击

上一篇: 体坛走笔(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