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埃及法老直冲法国畅销书榜
作者:舒可文(文 / 舒可文)
与美国的畅销书排名榜相比,法国的畅销书目中似乎映衬着法国人与美国人气质的不同。在美国人琢磨《狄尔伯特的原则》后又走进《赤手空拳的密室》时,法国人正热火朝天地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关于埃及艺术和历史的讲演,参加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专门课程,书店里更是摆满有关古埃及的各类图书,以至于美国《新闻周刊》的记者说,“眼下随便走进一家巴黎的书店,你会误以为身处开罗。”
法国畅销书榜显示,近3个月来,排名第一位的是一本传记作品,传记似乎更合美国人的口味,但这本传记的传主是绝对远离美国(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的古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他是古埃及新王国时代一位叱咤风云的君主,生活年代是公元前1292年至公元前1225年。他在位期间,埃及国势强盛、疆界辽阔,因此他得以大兴土木、建造庙宇,建造于阿斯旺以南的石窟神庙最为著名,神庙岩壁上凿成的4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高达21米,那眺望远方的冷漠眼神令观者无不屏声纳步。神庙的门楣、壁画、天花板上处处刻着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神庙中处处流露着他流芳千古埃及的渴望。今年,他的心愿在法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本季法国畅销书排名榜前20种图书中,竟有4部是关于他的书。
3个月来一直占据畅销书榜最高位的拉美西斯二世传记的作者是克里斯金娜·戴斯罗奇·诺贝考特。这位女士在法国的埃及学领域极有声望,她曾在70年代领导过一场拯救尼罗河上游24座古庙的运动。榜上的另外3部有关古埃及的书是一部以拉美西斯二世生平为蓝本的5卷本小说中的3卷,作者克里斯金·杰克曾是巴黎大学的教授,这部小说在今年已经售出100万本,他用不着再去当教授了。读者一直热切等待的其他有关古埃及的书也纷纷出版,如拉美西斯三世传、一部题为《尼罗河上的阴谋》的神秘的小说及几十种以埃及为中心的书。
诺贝考特和杰克两人的著作助长了法国的埃及热。这股热潮使诸位法老成了时尚人物,进入这一时尚的还包括金字塔和一尊尊斯芬克斯神像,甚至古埃及人用作护身符的刻有圣甲虫的石头和造纸用的纸莎草都成了法国人的珍爱之物。高级时尚机构如吉旺奇和Paco Rabanne在其最新推出的作品中,都以演绎法老服饰风格为特色。那些出售埃及工艺品的商店,包括在卢浮宫内的工艺精品店,生意好得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沿尼罗河而下的航行也成了最热的旅游线路,到目前为止法国至埃及的旅游人数已经比去年增加158%。
对古埃及历史与文化的好奇在欧洲历史中自古有之,早在希腊、罗马人统治埃及的时代,埃及的铭刻就闻名欧洲。罗马的皇帝们从埃及运回许多方尖碑,置放在都城广场作为点缀,但那些奇妙的符号无人破解,埃及便成了神秘的埃及。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者又一次注意到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产生过影响的古埃及。当时许多人纷纷前往埃及,带走了大量文物和各种铭文。17世纪,路易十四让人环绕着凡尔赛宫的花园放置了一尊尊斯芬克斯神像。18世纪,拿破伦征服埃及时,他的胜利也带动了一种时尚,当时的建筑和家具都有仿效古埃及风格的。在拿破仑远征埃及时,随军带去了一个由175名学者组成的科学艺术团,这些随军学者们后来出版的《埃及地方志》给侵略和掠夺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学术面纱。大概是由于最终破解了拿破仑抢的石碑铭文的人是个法国人,使整个世界得以管窥古埃及历史,法国人一直对埃及保持着“热情”和好奇。1836年,有人提议在首都最庄严的议会大厦前建立卢克索方尖碑,一半的巴黎人起来欢呼赞成。卢克索是古埃及一个王朝首都的一部分,公元前27年毁于地震,遗留着大量遗迹包括神庙,被法国运走的方尖碑原来就矗立在卢克索神庙前。本世纪70年代诺贝考特领导的拯救古庙运动再次鼓动起法国人对埃及文物的热情。密特朗当政时,建造在卢浮宫庭院的钢筋玻璃金字塔更是尽人皆知的标志。1976年,拉美西斯二世时代的艺术展在巴黎火爆一时。1994年,题为“埃及迷”的展览更吸引了20多万参观者。
目前正在法国漫卷的埃及热比过去100年的任何时候都走得更远。两位畅销书作者的长期不和给这一热潮又添佐料。83岁的诺贝考特曾是卢浮宫埃及学研究负责人,她对历史研究的精确度一丝不苟。她为拉美西斯二世作传严格依据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如,她发现,在拉美西斯统治期内,摩西带领犹太人挣脱束缚是“没有证据”的。另一方面,杰克在小说的写作技巧上训练有素,善于在历史题材上开掘细节,比如,他让拉美西斯和摩西成了知心朋友,把希腊诗人荷马也拉进了这个圈子。尽管两位作者经常互相攻讦,但读者似乎对他们的写作主张不感兴趣,读者关心古埃及,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
古埃及文化,开始于公元前5000年,截止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它发展的空间沿尼罗河而下,从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阿拉伯人征服埃及后,禁止使用埃及境内的任何一种文字,古埃及文字遂从社会生活中消失,古埃及的数千年历史失去了声音。当世人想起它时,已经完全无法解读这段灿烂的文明。19世纪初,法国人商博良破译了一座石碑的铭文,埃及学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全世界有38个国家设有专业埃及学机构。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感极强的国家,对埃及学的研究从50年代才有组织地开始,中国学者周谷城、吴宇廑、林志纯多年来一直大声疾呼建立我国的埃及学研究专业。国际学术界重视古埃及研究似乎理所当然,法国目前的埃及热却多少有些让人不解。
记者们都在问:“这是为什么呢”?世纪末的伤感主义?对遥远古代的怀旧情绪?因为已故总统密特朗是个埃及迷?也许最刺激法国人的,是古埃及艺术中的神秘和浪漫气息,而现代生活中缺少的不正是神秘和浪漫吗? 世界历史法国人尼罗河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