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氏新疗法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伟琪)
柏林本雅明?弗兰克林大学医院正在作一次植入脑起博器的手术:用电流脉冲治疗颤抖病
1996年年中,70岁的柏林退休工人冈特·契尔(Gunter Czirr)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经历了一次手术。柏林本雅明·弗兰克林大学医院(Berliner Uniklinikum Benjamin Franklin)两名神经外科医生博多—克里斯蒂安·克恩(Bodo-Christian Kern)和托马斯·冯克(Thomas Funk)在他的头盖骨上钻开一个铅笔粗细的孔,随后把一片电极植入脑中。手术前,医生只在病人的头皮作了局部麻醉。手术持续了6小时,因为医生必须动两次手术,以便在脑的左右两半各植入一个电极。契尔是安装这种称为“脑起博器”(“神经刺激器”)的第一个柏林人。据他自己说,手术以后,他的双手颤抖和来回摆动已有“明显好转”。迄今,全德国已有20多名患者安装了这种脑起博器,和超过20万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相比,还毕竟是极少数。这20万帕金森氏患者深受震颤性麻痹的痛苦,许多人羞于在餐厅里带着小围嘴儿吃饭。有些人已完全隐居起来,不再公开露面。
另一些人得了所谓“自发性震颤”(essentieller Tremor)症,得这种持续震颤病的人主要是50多岁的男子。但患者中也有3%至4%的人年龄刚刚超过40岁。其中1/6至1/7的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因而不得不提前停止工作。
对于四肢的颤抖和摆动,药物治疗常常无效,因此约40年来神经外科医生在许多情况下采用根治疗法(Radikaltherapie);把引起震颤的脑细胞除掉。治疗的风险相当大,根据法国神经外科医生的经验,在动过这种手术的病人中,约有8%的患者在手术后有各种不同形式的机能缺失现象。
采用现在这种新型的脑起搏器,能够以体面的方式缓解颤抖病人的痛苦。一根埋在皮肤下的电线把植入头脑中的电极和植在前胸上方皮下的一只用电池驱动的电脉冲发送器(脑起搏器)连接起来。脑起搏器向电极的尖端发送130至180赫兹的电流。这种电流比脑细胞的电脉冲更迅速。
结果是引起震颤的病细胞被电场麻痹,从而使四肢的颤抖减轻或完全消失。这种定位性的安装本身对病人来说没有太大的危险,由于始终在X光机的监视之下进行操作,电极尖端可以丝毫不差地进入到被外科医生认为是引起颤抖的神经区域。为了这一目的,用一根探针将脑组织中的血管拨向一边。脑中的灰色细胞遇到外来异物时会像水中的藻类一般向四周避开。在手术过程中,能直接对电极作精细的调节,外科医生可随时改变这根植入脑中的1mm细的电丝的状况,直至患者能重新安稳地端住一杯水——常常是病人多年来第一次。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动手术的病人必须放弃通常采用的全身麻醉。美国专家报告说,脑起搏器一旦植入,四肢的颤动就会像“按电钮似的”一下子停止。如果安装失败或者几天以后发现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根电丝就可以重新取出来。这种由法国神经外科医生开发的脑起搏器技术(脑内深层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迄今在德国只有3家大学医院采用过——萨尔州的霍姆堡、海德堡和柏林。每次手术的费用是1.5万马克。 手术起搏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