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来信(2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衡 肖沉 刘波 李刚 陈静 大平)
买私房,对于工薪阶层永远是个梦,贵刊较多强调提高房租滚动建房的方式,较少考虑工薪阶层长期低工资高福利的因素。请不要忘记工薪阶层永远是社会中的绝大多数。
郑州 张衡
应该重视生活质量
编辑先生:
这几年,大多数人的收入普遍得到提高,银行里有了存款,但生活质量却在明显降低。生活质量降低的一方面,是大家整天忙于挣钱,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享受悠闲家庭生活的乐趣越来越少。不少人家上班下班一个样,几天都吃不成一顿团圆饭。要碰着父母亲都忙公司,当孩子的只能一人在家里方便面伴随电视机。挣钱似乎成为了家庭生活的唯一目的。生活质量降低的另一方面,则是城市环境越来越差,高速发展的经济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拿北京城区来说,晴朗的天气已不多见,雨点子掉在汽车上,简直就是下泥水。各种摊贩为挣钱,满街设摊;各类汽车数量的飞速增长,使城市到处堵车,烟尘满天,深夜仍是满街的汽车噪声,无法入睡。
我觉得,我们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常常会忽略经济发展中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更会忽略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其实,在所有的一切中,人的生存状态才是最重要的。钱挣得越来越多,人的生活质量却越来越差,国民素质又怎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希望贵刊能关注一下这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北京 肖沉
不堪入目的污染
《生活》编辑部:
今天从电视上获悉:全国第四次环保大会在京召开,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有关人士出席此次会议,作为一个北京居民,我想和你们说说我的感受。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号称钢都鞍山度过的,50年代的鞍钢可谓烟囱林立烟云密布。当时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受到严重污染的环境中,而当时全国的儿童都在学着画烟囱,把这作为工业化的标志,甚至人们对于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带有一种自豪感。
在北京生活了30多年,看着北京一天天向国际化都市迈进:地铁在延伸、立交桥星罗棋布、大商场写字楼如雨后春笋、大型航空港和亚洲一流的火车站、城市绿化带在扩大……,但也有使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在北京石景山地区还是烟囱林立浓烟滚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就是住在本地的人也难以相信,更不用说住在城里的人和外地人了。
在丰台区槐树岭或鹰山公园的山顶上向北望去,天气晴朗又是西风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西至门头沟东至中央电视塔整个地区都在烟云笼罩之下。最大的污染源来自石景山钢铁厂、发电厂、燕山水泥厂等几家大型企业。我为此特地拍摄了照片,给你们寄上。由于照像机视角所限,照片上所见到的画面只是其中一部分。
这里的烟尘有多种颜色,除了常见的黑白还有桔黄桔红等色,看起来让人惊心动魄。有的是否属于有毒物质,有待专业人员去检测。
乘坐327路汽车在沿线可以看到道路两旁的树叶被烟尘盖得严严实实,见不到原有的绿色,有的树木已变得枯黄甚至死去。房屋的墙面、阳台和门窗等也无处不被尘埃所覆盖,这里的情况比老舍先生描述旧北平时的情景“刮风时像香炉,下雨天变墨盒”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不同的是,现在的路是一条破碎坑洼不平的沥青路代替了早年的土路。在永定河上经常可以看到从上游流下的混浊的石灰水,这使河流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住在沿岸附近居民非但不能利用河水,就连取地下水也要到离河较远的地方打深水井才行。
在承办亚运会和争办奥运会期间,这一地区经过整治有所改观,可是前几年搞什么承包制后,污染得以回潮,甚至愈演愈烈。希望国家和北京市环保部门会同有关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治理力度,新闻媒体也应实事求是地予以报导,不要报喜不报忧。
前一时期有的新闻媒体曾报导过某企业已变成“花园工厂”,不可否认厂区种有树木、鲜花和草坪,这是好的一面,但如果整个大的环境得不到根本治理,鲜花树木和草坪不也变得黯然失色了吗?
上个月中央环保检查团通过仪器测试得出结论,这一地区的污染已波及到北京市区。期盼着这一地区的污染问题能尽快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北京装甲兵某研究所 刘波
目前的警民关系令人担忧
《生活周刊》编辑部:
我是在公安大学任教的一位青年教师,想借贵刊一角呼吁一下,希望能多一些反映警察工作与生活的文章。
目前的警民关系是令人担忧的,多数人对警察不理解甚至反感,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自然,在警察机关内部存在着一些循私枉法、贪污腐败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警察的整体形象,但另一个方面,公众对警察也缺乏必要的了解。
实际上,在现今技术、设备、资金都相当匮乏的情况下,中国警察担负相当繁重的工作,特别是那些在基层,工作在第一线的警察们,可以说,他们的生活毫无规律可言,大多数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由于工作造成的疾病,而且他们工作的危险程度很大,每年都有几百名警察因公殉职,而且有一点需要指出,中国警察的平均寿命是远低于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的。
警察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精神压力,在与社会阴暗面的接触中,他们不可避免地要在心理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于他们的工作而言很低,这使得他们很难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另外,由于他们代表政府行使职能,有时还要遭到公众的误解,不得不承受各种社会舆论的压力。
当今很少有真实反映警察的作品,一些报刊、杂志,只是在表面反映了警察的工作,没有触摸到警察生活真实的脉膊,给人一种流于形式之感,而一些低劣的地摊文学却打着警察文学的幌子,大肆宣扬色情与暴力,以牟取不义之财则更加使人气愤。
我们不需要为警察歌功颂德,我们需要摒除偏见,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们,这在当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治安形势也日趋严峻。中国的警察们正在他们的岗位上默默作出奉献。他们需要得到公众的理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李刚
我们的城市就靠父老乡亲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看到贵刊96年12期刊末的文章“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篇尾提出了除了“从村里混出来”和“在村里苦挨下去”这两种选择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这“第三种选择”岂止在农村。当我们把目光从工作、赚钱等急忙忙的活动中收回,看看我们的奔忙场景如此不堪,真难以容忍。
在汽车上,有人吃香蕉,有人吃冰棍,吃完了似乎很文明,知道不把果皮之类扔在车里,但却一个个堂而皇之地打开车窗扔出车外。走进楼门,进得实在困难,里面挤满了自行车,并且臭气熏天。……
这种恶劣的环境,我们总是习惯地归咎于“无人管理”。其实,我们每天倒垃圾时,放自行车时,嗓子里咳出痰时,如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所有东西各安其位,这不就是“管理”吗?严格地说,在公共场所不比在自家。你在自己家里,可以随地吐痰,可以乱七八糟,那是你自己的事。在公共场所,人人有义务“管理”环境,并且没有“权利”破坏环境。而我们所看到的事实是,很多破坏公共环境的人在家里却是很有规矩的。
我们的城市,就靠“父老乡亲”们在“第三种选择”中健康发展。
中国社科院 陈静
这样判决公正吗?
编辑先生:
前些天看报时,一则消息令我迷惑不解,很想请教一下。据报道,某法院审理了一桩汽车公司拒收乘客贴有胶条的人民币案,判决结果是:汽车公司违法,并向乘客赔礼道歉,乘客要求的150元精神赔偿不予认可;诉讼费60元,由乘客支付20元,汽车公司支付40元。
令人不解的是,这判决让人糊涂,究竟是谁错了,谁该承担后果?商业、服务业以各种借口拒收人民币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人的心理是气过就算了,换一处能用则用,不能用弃之拉倒。可贵的是,今天的消费者终于有人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客观上也是在维护人民币的尊严和信用。不言而喻,他并非只为了2元钱去打官司。
法院不是居委会,调解道歉之类是后者的职能,法院就该明辨事非。调解可以,但处罚手段必不可少,何况进了法院要交钱,乘客交20元,汽车公司付40元,似乎是说乘客对此次诉讼负有1/3的责任,该不是说他“无事生非”吧?其实,乘客打官司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费用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要求赔偿150元只少不多。
一件可正社会视听、对各方均有教益的案子如此判决,让人不解。
北京 大平 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