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感男星”与“大众情人”

作者:娜斯

美国娱乐周刊《人物》每年的“名人文化”噱头之一是推出一位“年度最性感男人”,从好莱坞男星中挑选。这当然是花边娱乐,认不得真。不过在这个讲女权、平等,调整观念的年代,娱乐杂志不选“年度最性感女人”,而是选“最性感男人”,倒也是一番讲究。不选“性感女人”,却要选年度风云女性(women of the year),比如辛普森案的主审检察官玛莎·克拉克,总统夫人希拉里等等。至于男女放在一起评外表气质之类,则叫“50位年度最美丽人士”(the most beautiful people),这当然也是杂志的噱头,不能当真的标准,找的都是所评之年里,在公共视野中活跃的演艺界、体育界公众人士。中国观众熟悉者皇室如黛安娜,球星如乔丹,影星如《生死时速》中的小生基阿努·瑞夫等等都是例子。如果哪年赶上东方女星演了部有名电影,也很容易上榜——俊男美女中,欧洲型、非洲型、亚洲型都是有名额的,多了不行,少了不可,中国影星如陈冲,邬君梅,巩俐都是一时之选,去年有位香港来的女服装设计师,因为把毛泽东的头像设计在旗袍T 恤衫上也走红过时装界。

今年获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的小生红星布莱德·彼特(Brad pitt),就是《人物》去年认定的“最性感男人”。1991年,美国有部名噪一时的女性主义电影《萨尔玛与露易丝》(Thelma & Louise),讲两个女人相挟出游,被无情的男性世界侵略,欺骗,追逐,最后走上不归路的历程。片中有个只出现了十来分钟的西部金童,勾引傻乎乎的露易丝,一夜情之后,卷走她和女伴的逃命旅费,踪影全无——演这个小坏蛋的布莱德·彼特,一下子让女观众大动芳心,从此星运亨通,几年之间,成了好莱坞最新一代的性感偶像、大众情人,今年还更上一层楼,因在《十二猴子》中演一傻瓜,而获奥斯卡男配角提名。

“性感男星”与“大众情人”0

他的第二部“造势”电影是影星导演罗伯特·雷德福执导的《有一条河流过》(A River Runs Through it)。此片改编自同名自传体小说,作者为芝加哥大学退休教授,高龄之年突然写起小说来,用薄薄的一小本书回忆其少年时代在西部蒙大拿州(直到现在还以人烟稀少,自然壮美著名)的纯净神秘之生活故事,有着生命近于完成之时的返朴归真。小说开首一句:“在我们家,宗教和甩杆钓鱼是并列头等重要之事……”。小说中的父亲是牧师,从小给两个儿子传授做人之道与钓鱼之道,长子即为作者,一向中规中矩,最后离开了粗旷原始的蒙大拿,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小儿子浑然天成,并超越了其父的钓鱼“艺术”,却像许多天才生命一样,青春之年就被生活的激流卷走,永远留在了蒙大拿的山川之中。雷德福同样定居西部,是著名的环保人士,据说拍此片时在蒙大拿的环境保护区,极注意不搞破坏,拍戏时钓的鱼拍完了都再放回河中去等等。此片摄影呈现了蒙大拿的壮丽景色,获奥斯卡摄影奖。布莱德·彼特被选中演兄弟俩中的老二,这角色很多人猜想雷德福如果还年轻是要自己上阵的,所以布莱德又被人称为雷德福第二——一样的金发俊男。在此片中,布莱德·彼特把自然天成无拘无束的青春生命呈现得天妒人羡,让人觉得此一角色非其莫属,不做第二人谈。

此后他留起长发,不修边幅,据称经常数天不洗澡,臭气熏天之类,不知是突出个性,还是塑造形象。这是其“长发时期”,作品为《访问吸血鬼》和《秋天的传奇》,都闹得沸沸扬扬,从此正式成为当红明星。前者的小说在美国是家喻户晓的畅销书,其作者安·莱斯是颇为知名的通俗作家。布莱德·彼特在片中头发被染黑,着华丽古装,乃为上世纪新奥尔良的庄园主,被汤姆·克鲁斯演的吸血鬼迷恋,不得不变成了吸血鬼,却因摆脱不了一颗人心而痛苦万状——吸血鬼要以人血为食,可他不能接受“吃人”“杀人”的观念,所以在人鬼之间的炼狱里饱受折磨。几乎同时上演的《秋天的传奇》则又是布莱德·彼特的当家西部风格,又是兄弟故事——不过此片中是三兄弟,老大稳健入世,老二特里斯坦率性随情,小弟文质彬彬,都爱上同一个女人。主角自然是特里斯坦,由布莱德·彼特扮演。故事中小弟从东部带未婚妻回西部牧场之家,然后三兄弟去欧洲参加一次大战。结果小弟战死沙场,女主角本已对特里斯坦倾心,终至相爱。然而特里斯坦对这世界仍有大不解,所以焦躁不堪,终于离家出走,浪迹天涯,数年杳无音讯。女主角痛苦不堪,最后终于接受多年倾心的大哥之恋。大哥积极投入地方政治,渐成气候,两人过着安宁和谐康乐的生活。可是,特里斯坦游遍世界,终于浪子回头,重返家园,娶妻生子(娶的是半印地安血统的养妹),一切顺其自然,终由绚烂而归于平淡。可是,悲剧的是,其妻在一次事故中不幸中弹而死,嫁给大哥的女主角终于觉得自己爱的还是特里斯坦。又受不了背叛大哥,遂开枪自杀。命定般地,特里斯坦再过漂泊人生,他把一双儿女托付给手足而兼情敌的大哥(女主角死后,大哥对特里斯坦说,还是你赢得了她),从此不归,成了绝对的所谓“大路和远游客”之类,最后的消息是在森林中被野熊咬死(呼应影片开始,写其少年时代第一次狩猎就杀死一只熊)。

因了这两部令人“荡气回肠”的影片,布莱德·彼特成了真正的“大众情人”,在两片中,他都是受命运折磨的不羁灵魂,前者中以黑发、被动、敏感形象出现:在后者中则是金发、率性、狂野一族,同时呈示,《人物》杂志不选其当“性感男人”如何向女读者交代?《访问吸血鬼》为欧洲导演所摄,相对异样一些,布莱德·彼特演的被困之灵魂让女性观众大发恻隐之心,更添其性感魅力;《秋天的传奇》则是西部风光加不朽爱情式的陈词滥调,是为现代女人的美梦度身订做:这女人先是纯洁初恋(跟小弟出现),后来是“曾经沧海”,最后“有一副坚实的臂膀可依”。不过,这片子仍要突出布莱德·彼特之男性魅力(或自尊?因为男观众也在做梦)不可抗拒,故有女主角之“沧海重逢”,又知“覆水难为”,所以终于红尘踏遍,升天去也。

“性感男星”与“大众情人”1

《十二猴子》中的精神病患者  

布莱德·彼特不甘心只当性感偶像,而是当性格演员,于是乎大剃其长发,摇身一变在《七个》中成了个平头整脸的警察,内心如外表一样干净,入世,方正,与黑人演技派男星摩根·弗里曼合演警匪惊险片。以警察形象摆脱落入“情圣”的类型化危险之余,再接再厉,奋力争取来黑色未来片《十二猴子》(非主流导演Terry Gilliam新作)中的一个又对眼儿,又手指发僵,又说话结巴之精神病角色,还到精神病院大体验了一番生活。“这是我自称的‘杀死特里斯坦阶段’”,他说。为此他故意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让人想起漂亮女演员为摆脱花瓶形象专要演自毁其容的角色(像巩俐的《秋菊打官司》)。这试图做性格演员的努力当年最成功者是保罗·纽曼—保罗·纽曼也是一幅过于英俊的外表,尤以其如梦般蓝眼著名,搞得他闹着要把蓝眼染成棕色。不过保罗·纽曼不但成了演技派明星,而且常青不倒,又热心公益,醉心赛车,不是做沙拉油为公益挣钱,就是参加职业赛车比赛且拿拿冠军之类,婚烟成功,人缘极好,自己的故事倒真成了传奇。布莱德·彼特一样出身中产阶级,又来自民风严谨纯朴的中部小镇,至于以后的戏梦人生,还有很多的未知数。

有句话,叫“他们都来自中西部”——指美国大众最迷恋的公众人物很多都来自构成美国价值观之核心的中西部或小镇之家,从“我们中间的一个”变成“我们望之兴叹的一个”,正是美国梦最完美的体现。影星如詹姆斯·迪恩(俄亥俄),摇滚乐手如鲍伯·迪伦(明尼苏达),流行歌星玛多娜(密执根),名人作家如海明威(伊利诺斯),菲兹杰拉德(明尼苏达),影星又总统的里根,现在的克林顿(生于南部一个叫“希望”的穷乡僻壤,很是打动人心)都是典型代表。菲兹杰拉德在《伟大的盖兹比》中为这种蜕变传奇永远的梦幻,做了令人难忘的文学写照。

布莱德·彼特也在这永远的传奇之路上行走着。这阵子,因为爱上一位纽约文艺圈长大的年轻女演员,又从加州搬到纽约居住。历经“中部纯朴小镇少年”,“西部不羁金童浪子”,现在又到“复杂时髦之纽约客”阶段了——服装风格已变成灰白黑。

生活永远重复着自身,却永远令人百读不厌。艺术又何尝不是如此?

“性感男星”与“大众情人”2

《纽约新客》  

中国女人在革命时期必须“不爱红装爱武装”,到近些年才有性感一说。陈冲出国前是聪明好学的形象,到了好莱坞被塑造成东方女性性感的代表——两种文化对同一材料的加工,包装甚是不同,也甚是有趣。后来张艺谋的电影里,满眼只见巩俐——魅力远征美国——《霸王别姬》里,张国荣的“女性性感”却又赛过巩俐,也甚是有趣。至于男性,当下是谐星,“丑星”大行其运的年代,是不是这就是时下的男人性感时髦——我很丑,但我很温柔?你爱我一无所有?不知是否这些流行歌预告了葛优式流行。或者,女人们并不关心这话题?也许哪家女人杂志该发问卷调查调查,对了解我们的文化没准也是一个小视角。 好莱坞布莱德·彼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