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16)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新闻人物(16)05月10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下令在全国实行统一的禁枪法:禁止平民拥有和出售全自动和半自动枪支。

此举源于4月28日阿瑟港发生的枪击惨案。28岁的马丁·布里安特在一家咖啡店开枪狂射,杀死35人。据说,这是为了对他少年时在此行窃被捉一事进行报复。无独有偶,3月13日苏格兰小镇邓布兰一所小学的16位儿童、1位教师和1位路人遇难,枪击者是41岁的托马斯·汉密尔顿。20年前,他曾担任当地童子军的官员,因有恋童行为遭解职。现在政府允许他组织儿童俱乐部,允许他使用邓布兰这所小学的体育设施。然而,家长们纷纷阻止孩子参加他的俱乐部,被激怒的汉密尔顿大开杀戒后自尽。

布里安特没有犯罪记录,邻里们常听到他因压抑而发出的咆啸声。他性情十分古怪,常和一头猪睡在一起,平日喜欢收藏摆弄枪支,恐吓邻里。一位与他为邻3年的姑娘说:“发生这次杀人事件一点儿也不奇怪,他是个疯子。”他曾对姑娘的父亲说,如果他们误入他的住处,他就开枪,而姑娘的叔叔就尝过他的子弹。

布里安特最初与一位55岁的女人一起搬来此地。那女人告诉邻居,他们之所以搬来此处是因为布里安特曾试图杀死他父亲。半年之后,布里安特和那女人卷入一起车祸,人们认为他想驾车把她赶下公路,那女人后来死了。随后,布里安特父亲又搬来同住,不久就失踪了。当人们疏浚水坝时发现了其父尸体,他腰里缠着加了重物的腰带,当时人们无法确定这起死亡的性质。

小时候,布里安特去那家咖啡店只是为了偷一个盐瓶,而现在他却偷去了35条无辜的生命。布里安特的一位好友说:“他在童年时就是一个被社会抛弃的孩子。”

禁枪是必要的,但还远远不够。难道人们不该去探寻布里安特十几年的心路历程,分析他扭曲的灵魂,从而得到一些启示吗?塔迪奇

现年40岁的前南战犯塔迪奇日前在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受审。南非法官柯德林斯顿任本次法庭总检察官,他宣读了对塔迪奇的指控:当年,塔迪奇在波黑的奥马尔斯卡集中营殴打13名穆斯林和克族战犯致死,并以惨无人道的手段对另外一些战俘进行拷打和折磨。

塔迪奇默默地站在被告席上,心态平和得有些事不关己。他的荷兰律师听过洋洋万言的指控后,除对受害人表示同情外,语惊四座地说:“你们抓错了人,犯下这些令人发指罪行的不是塔迪奇,这一切压根儿不是他干的!”

问题的症结在于缺乏证人。战争使前南地区满目疮痍,人们的心灵饱受战争罪行的摧残,57位战犯中仍有50人逍遥法外甚至握有权力,证人不敢赴海牙作证。由于无人作证,对塔迪奇犯有强奸穆斯林女战俘和克罗地亚妇女罪的指控只得在开庭前取消。

难道,塔迪奇真要托了受害者的福而免于治罪?新闻人物(16)15月10日,因国大党竞选失利,拉奥总理辞职。此前,夏尔马总统曾劝说拉奥“按照崇高的民主传统”下台。

国大党曾领导印度人民从50年前的殖民地发展成为今天的第三世界强国。此番失利后,国大党意欲成为反对党,谋求作为。

人们将国大党的失利归咎于74岁的拉奥总理,批评说:他没能杜绝腐败,“贾恩受贿案”已牵连25名政要,其中有7位内阁部长;他的经济改革没有深入基层,无视了70%的农村人口;他失去了对党务的控制权,而且没能以他那学究式的作风去影响公众;他自视为反腐英雄,却被指控卷入一起行骗案,与印度教精神领袖钱德拉斯瓦米坐在了一条板凳上;人们还批评他的优柔寡断,拉奥说:“每当我不作决定时,我想作决定,最后还是决定不作决定”;他的竞选战略也是灾难性的,选了个腐败大王作盟友,招致党内分裂;近年来,拉奥排斥向其权威挑战的人,将他们开除出党,使该党在地方选举中失去至关重要的支持。

纳拉亚南和萨西库马兰

5月2日,印度最高法院终审裁决当代科学史上重大的间谍案——印度航天业著名元老纳拉亚南和萨西库马兰被指控出卖国家绝密航天技术——是一桩假案,遭逮捕的两位科学家和4名“同案犯”是清白的,予以平反。

1994年11月,两位遭印度警方逮捕的马尔代夫妇女经审讯后招认,她们以色情和金钱勾引两位航天专家向第三国出卖情报,警方指控两名科学家已得到300万美元的情报费,还有300万美元待日后交割。

中央调查局认为,这是一桩凭主观臆断和逼供造成的冤假错案,案犯经不住肉体折磨,只得按警方的推测进行交待。此案后果不堪设想,赫赫有名的科学家本在盛年,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后,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精神崩溃,多次采取自杀行动以求解脱,只是在朋友们的劝阻下,才未成功。

他们还能再有作为吗?新闻人物(16)2近日,瑞士《周报》评出“在世的最伟大作家”,69岁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位居榜首。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1967)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量超过2000多万册。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评论认为,他是当今拉美世界最受欢迎的作家,部分原因是他作品中的反帝政治观点,而最具影响力的则是小说的灵魂:梦境般的现实与充满生气的革命情调。

马尔克斯是电报员的儿子,学过法律,作过记者。他的小说充满了暴政、幻想和以坚强意志进行反抗的精神。他创作的动力是,要实现他所崇拜的19世纪南美著名革命领导人西蒙·波力瓦尔的理想:实现拉美在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统一。

除《百年孤独》外,他还著有《树叶纷飞》(1954)、《长者的暮年》(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迷途中的将军》(1989)、《爱情与其它恶魔之间》(1994)。近来又完成了《俄狄甫斯市长》(电影作品,将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亮相)的创作,描写贩毒的《绑架新闻》也已脱稿,同时还写着三部爱情小说。他说,我不能停止创作,否则我就会死。新闻人物(16)3德国网坛明星格拉芙,连续保持女子网坛世界排名第一已332周,打破了原由纳芙拉蒂洛娃创下的331周最高纪录。同时,她又接到法院通知,她必须再缴纳4610万马克的所得税及其它税项才有可能得到法律的宽恕。而她全部的动产和不动产加在一起只有4100万马克,格拉芙已面临破产。据说,她尚有500万和2000万马克的存款还不知放在哪家银行的秘密帐号上,这是她的救命钱。

近日在东京举行的联盟杯赛上,记者们又穷追税案问题,格拉芙愁上心头:“老是提这些讨厌的问题”,泪流满面地跑开了。

对格拉芙父亲彼得及其税务顾问约阿希·埃卡特的起诉书中,隐藏着许多关于格拉芙在税案中所起作用的爆炸性问题:1987年她首登世界女子网坛顶峰后,曾与阿迪达斯公司签过一项5年内收入1530万马克的合同;与格拉尼尼果汁生产公司签有260万马克的协议书;还与生产网球拍的邓禄普公司签有310万马克的合同。重要的是,在这些合同上,格拉芙留下了亲笔签名。新闻人物(16)4在检察院,格拉芙曾作过保证,说她对支付给她出场费一事毫不知晓,现在人们不再相信这些保证,将来还会有更多对她不利的证据曝光。检察院的头号证人霍斯特·施密特,曾是格拉芙家族最信赖的管家,他被解雇时曾得到75万马克,并立下书面保证:不说出他们的“内部情况”。而施密特不仅于5年前就公开了她的帐目,还证明格拉芙是知情者。有报道说,她的父亲彼得也承认女儿是案中人。

球场是让格拉芙忘却一切的地方,她在此纵横驰骋,掌声抚慰着她的心,站在这里,她就是一方英雄。然而,回到生活中来,她却难以摆脱迷茫、痛苦,她说过痛恨商人和生意。为求精神解脱,她入了伏都教,原以为寻得了一处静泊之地,却不知这是一门邪教。

(本栏编辑:闫琦)

下一篇: 指点欧洲杯16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