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营企业的劳资关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凌月
劳资关系
自1992年以来,零点市场调查公司与全国工商联信息中心已连续4个年度对私营企业中劳资关系特点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300家资产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私营企业,其中有10家的资产规模超过了1亿元。
该调查1995年的年度报告,215家企业报告其员工中有大专以上的文化水平者户均48.5人,中位数为6人(即50%的企业为6人以上,50%的企业为6人以下),占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32%,较1994年有所提高(20%);253家企业报告户均拥有男工为99.4人,相当于员工总数的67%;196家企业报告拥有外地工,即72%的受访企业使用流动人口作为其员工,户均拥有人数为7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约40%;201家受访企业(占受访企业总数的74%)报告其户均使用农民267.6人,占其员工总数的约45%左右。
调查数据显示,35%的企业主认为《劳动法》的颁布对企业的影响是正面的,52.6%的老板则认为“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
员工来源。企业中员工来源渠道的分类比重:家族因素占21.1%,官方帮助占12.4%,公开招揽占34.2%,员工自己上门求职占32.2%。
劳务合同。按照调查对象的报告,13%的企业与员工完全未签劳动合同,余下的企业中占员工总量76%的职工与企业签约,仅与20%以下员工签约的企业占总量的5.2%,与超过80%的人签约的企业占58.5%,40.3%的企业称与100%的工人签了约。由于劳动合同的签订涉及到权利义务的明确化,因此合同内容及合同执行情况牵涉到劳资双方的实际利益。在已签有劳动合同的企业中,40.2%的老板表示“实行情况很好”,而39.8%的企业主认为“有些执行得不错,有些则不太理想”,11.3%的老板认为协议“约束得了老板,约束不了员工”,只有1.2%的人认为“约束得了员工,约束不了老板”,7.4%的人认为说不清。与1994年调查结果比较,感到劳动合同对老板起到了反制作用的比例有所上升。由于有关职工权益保障的条款中对职工保护远比对资方利益保护为明确,同时对某些传统的资方用于约束员工的手段(如职业保证金)予以限制,因此私企老板对劳动合同的签订及其作用,持有谨慎的保留态度。
工作时间。据250家企业的报告,员工在企业的平均日工作时间为12小时,有7.7%的企业报告其员工日平均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较去年的15%有较大下降,约有63%的企业报告的是8小时工作制。个案研究发现,在非生产型企业中,8小时和低于8小时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但在生产型企业中由于实行计件工资制,实际的超8小时工作情况高于老板们报告的比例。
但是有两种因素使得目前的受访私营企业中员工劳动条件要好于一般私企:1.作为私企大户,他们更为当地政府部门所注视,因此在贯彻《劳动法》及有关劳动条件保障的规定方面,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承担比一般私营企业更为直接的压力;2.在私营企业大户中,多元化经营较一般私企更为突出,从事非生产性工作的职员比例远高于一般私企,因此计件工作总量少于一般私企,从而在客观上使得超时劳动的需要有所减少。
福利水平。根据247家企业的报告所进行的不完全统计测算,1994年企业员工的平均月工资为704.2元(中位数为450元),企业向工人提供的各种福利条件月均价值为244.5元(中位数为100元),分别较上年增加了38%和32%,1993年的两项指标增幅分别为27%和41.2%。私企大户中员工的平均收益增长率超过通货膨胀率。受访企业主中,也有24.4%的老板认为本企业员工对企业所存在的主要不满是工资福利待遇低。
调查表明,18.8%的企业所在地区没有最低职工工资线,13.0%的企业所在地区有最低工资线,但老板不知道是多少,67.8%的企业了解所在地区的职工最低工资线。在社会保障方面,目前各企业所达到的水平还很难令人满意;只有18.3%的企业为员工投设了医疗保险,7.15%的企业为全部员工投设了失业保险,17.2%的企业为全部员工投设了养老保险;而表示肯定不会设置失业保险的企业为19.1%,不会投设医疗保险的企业为5.6%,不会投设养老保险的企业为8.6%。比较而言,企业对设置医疗保险的积极性最高,养老保险居次,失业保险最低。
劳资冲突。如果根据调查对象的一般自我评估,所在企业中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处在较融洽的水平,其中报告处在“很融洽”状态的占32.1%,“较融洽”的57.8%,“一般”状态的9.3%,“不太融洽”的仅0.2%。但是实际的融洽程度应该比这一报告结果差,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有二:1.根据受访业主自己报告,显示对员工评价老板不甚关心者的比例为5.9%,无所谓的达15.2%,两者之和为21.1%。部分老板的这种心态可能使他们对于准确地评估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发生困难;2.对部分私营企业员工的访问显示,尽管员工在私营企业中工作,基本上能实现按劳分配和稳定获得报酬的机会,但是企业主的发展期望与员工的发展期望间存在差距,除了物质刺激外,企业主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管道相对单一与缺乏;3.员工普遍的过渡心态,潜藏着消极抵抗情绪。
调查结果也显示,老板看来最烦员工跳槽和吃里扒外。51.3%的老板对其员工中存在着“工作不安心,学到本领就跳槽”感到不高兴;40.4%的老板抱怨有些员工“对企业不忠诚”;33.3%的老板感到自己企业中有些员工偷懒;其他的不满因素包括:员工窃占企业财产(19%)、在工人中拉帮结派,闹不团结(15.4%)、对企业管理层提出要求过多(12.4%)。
跳槽作为最让老板头疼的问题由来已久。调查显示,在受访企业中平均工作1年半可以成为熟练工人,现在员工平均能在企业中服务4.1年,这表明私企大户仍能在相当程度上具备稳定员工的能力。6.3%的企业报告其企业员工在本企业的平均服务年限不超过1年,2.24家企业报告在1994年户均有11.3名职员从本公司中流出,由此可测算出私企大户的户均职工流动率约为7%。
从员工方面来看,对企业及企业主的主要不满集中在:私营企业本身社会地位低(33.8%);工资待遇低(24.4%)的抱怨主要来自于基层员工,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意见是由于员工将自己的劳动强度与同行业其他企业中员工情况比较后产生的不平衡感;老板与员工沟通不够(13.7%),由于私企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把老板作为企业中的唯一权威,而部分私企老板也是这样为自己的形象定位的,但在客观上老板并不能做到人人交流,这样使得某些员工的问题郁结而为一些较严重的矛盾;劳动条件差(7.8%),追求低成本与高产出,使得部分私营企业老板对于职工的劳动条件关注不够,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内部管理混乱(7.6%)导致企业不能发生有序的管理信号,员工缺乏小环境的安全感。
调查显示大部分私企老板习惯于或乐于建立所有员工与其个人的直接联系,其目的可能着眼于强化员工对于业主个人的忠诚度。39.8%的老板会通过主动与员工接近,来了解他们对企业及对企业主的意见,37.2%的老板则认为有意见的员工会主动直接告诉他,11.9%的企业中员工会通过老板信得过的人间接告诉老板;而只有7.1%的企业设置专门听取职工意见的人员或机构,4.1%的企业则在发生问题后才发现情况不妙。
由此可见,与老板个人的直接联系机制仍是主要的上下沟通渠道,但对于多数企业主来说,官面文章、社会交际、客户应酬占用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他们在内部管理与协调上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就会相当有限。而企业士气监测与调整如果依靠忙里偷闲或者员工的主动反映,都有可能获得不够全面的信息,并作出不尽适当的反应。
对劳资冲突时的解决机制的探询财进一步显露这一问题,67.5%的企业在发生这类冲突时,由企业负责人与员工协商解决;17.5%的企业主要由公司主管部门视情处理;8.2%的企业则由公司中的工会等中介组织,协调各方解决;2.2%的企业要通过劳动部门的协调解决。由此可见,建立统一制度下的而不是受制于老板个人的,专业性质而非临时措施式的员工情况监测制度,是私营企业内部管理完善的当务之急。
业主个人消费
据零点调查公司与全国工商联信息中心1995年对北京、上海、深圳、海口、福州、青岛等14个城市300位资产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私营老板的调查,据调查对象本人报告获知的私企老板们的平均月消费支出水平为3223元,最低支出额仅为100元,最高支出额达60000元,中位数为1000元。其中月消费水平超过5千元的占14.8%,超过1万元的占8.3%,与过去3年调查结果比较,调查对象个人消费支出水平处在缓慢而稳定的增长中。这一消费水平处在零点公司历年对中国大城市居民消费者调查中所发现的“最高7%”消费群体中,但老板中仍有40%的人的日常消费支出水平只相当于城市居民中的中档消费水平。月支出水平在10000元以上的“奢侈消费群体”仅占老板群体总量的5%强。
这一结果表明,在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先富人士中,除了在“情绪消费”、“面子消费”方面乐于支付超常价格水平外,日常消费水平仍具相当的保守性。相反,历年调查都表明,超过70%的企业主将“再投资”选作其个人收入的一项重要流向,这一数据在1994年为74.4%,1995年则为70.4%。1995年调查显示老板个人收入的主要流向为个人消费(10%)和家庭消费(14.1%),选择储蓄的为3%。在个人消费支出中,最主要支出为社会交际开支(44.4%),饮食(30%)和代步工具费用(10.4%)。
老板表示个人支出主要用于旅游、文化娱乐、保健的占7.20%,但是社会交际开支中的相当一部分也为游乐消费。调查显示48.3%的老板把读书看报作为自己的一项主要娱乐活动,其次为体育保健活动(12.3%),观赏文艺表演(10.7%)、参与棋牌类活动(8.8%)、旅游(5%)、卡拉OK(3.8%)、美食(3.1%)、购物(2.3%)、其他(4.6%)。
零点调查公司研究人员对私营企业老板的每日时间分配测试表明:老板每天平均用于睡眠的时间为6.9个小时,中位数为7小时;平均每天用于工作(包括出于工作目的的消费娱乐)的时间为11.6小时,中位数为12小时;平均每天用于纯个人消费和娱乐(包括用餐)时间为3.5个小时,中位数为3小时。
在长线支出方面,私营企业主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乐于为子女教育投入,因此他们也是中国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的主要争取对象。如以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完成大学学业来计算,一般城市家庭市民大约愿意负担3.5-5万元,而百万富翁们计划负担额则高出2-3倍,且其中“孩子需要多少就给多少”的人要高出普通城市居民大约8-10倍。私营企业主中,主张“不惜一切代价,使孩子受到最好教育”者占51.5%。 劳资关系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