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合理收费待何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王东兵
广州一位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10天,花费5.3万元;昆明一患者脑溢血住院41天,花费达16万8千余元;杭州一产妇生了个女儿,花费10500元,被戏称为“生个千金,花了万金”。
这些见诸报端的消息,对城市的百姓实在已算不得新闻,看个感冒花几百元,手术住院花上万元的事,他们经历得都不少,听到的就更多了。这些收费中,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普通百姓很难搞清楚,但他们不能理解、也很难接受这如此高昂的医疗费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消费者投诉中,医院与饮食行业一起,被列为消费者投诉最多的部门。
医疗费用的狂涨,其实有深刻的体制原因。医院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但又必须用相应的费用维持正常运转和相应的发展。目前政府、社会、个人在健康保障中各自的权利与责任并不明确。患者对医院的要求是尽量用较少的费用得到较好的医疗保健服务;而现实情况是政府拨款一般只占城市大医院总收入的5—10%,也就是说有90—95%要由医院自己从业务收入中解决。
既然是经济活动,就必然受经济规律的支配,趋利避害,赚钱的项目多开展,不赚钱的少开展或尽量不开展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问题是现行的医疗收费制度实行的是严重扭曲的价格体系,医院挂号、诊断、手术、住院等正常医疗服务收入微薄,远远不足以补偿这些服务本身的消耗,迫使医院不得不靠卖药、多做“高新”仪器检查来弥补不足。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大中城市医院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装备大战”,截止到今年初,上海已有CT68台,磁共振16台;广州有CT27台,磁共振8台;620万人口的沈阳有CT69台;仅有几十万人口的镇江也有CT8台。相比之下,600多万人口的香港却只有CT9台,磁共振2台;1000万人口的英国首都伦敦仅有CT5台。这当然不是表明我国城市医院的医疗水平已大大超过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而是表明卫生体制和机制不合理造成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近两年一些医院又开始竞相引进价格在千万元以上的珈玛刀、X刀,百万人口的合肥今年一下子引进两台X刀,两家医院为争夺病人闹得不可开交。
与高档检查治疗设备一起涌来的,是大批的进口药、合资药,药价也以几倍、几十倍以至上百倍的幅度狂涨。而由于医院能赚取15%的批零差价,因而越是价高药品往往也越受医院欢迎。北京一些大医院,合资、进口等“更新换代”的药品已达药品总量的90%以上。
有了高档设备就要让病人用,有了高价药品就得让病人吃。在利益驱动之下,医院滥检查、大处方屡禁不止,愈演愈烈,有时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沈阳一位患者为诊断甲状腺瘤,3天做了3次B超和两次CT检查;广州一患者出院时,医院竟一次开出金额为4.3万元的进口药。
扭曲的价格体系加上医院集中精力创收而疏于医德医风教育和相应的管理,引发出某些医院更为扭曲的行为。有的医院千方百计延长病人住院时间,致使前些年的“住院难”变成了近来的“出院难”;明明就这几个医生轮流排班,却非要病人花上几百元搞“点名手术”;住院病人在交了床位费之后,还莫名其妙地要交“床单费”、“铺床费”和“扫床费”;个别医院甚至病人喝开水也成了要收费的“特殊服务”。某患者脸上划了个口子在医院缝了几针,被当做“美容”,收费一下子翻了几十倍。天津一患者夜间到医院看急诊,医生开了3支针剂,医嘱每天1针,而患者第二、第三天来医院打针时却要交“超时费”。不久前,笔者一位亲属因心脏病在北京某医院住院半个月,出院时有一笔1700元的“心电监护”费,而病人从未做过心电监护,经家属几番交涉,医院才退回了这笔款项。
高额的医疗费用令病人和企事业单位不堪负担,乱收费更引起社会和公众对医院的不满和责难。但看病毕竟不像去商店买电器可以货比三家,不像在摊儿上买蔬菜可以讨价还价,不像买服装可以挑选样式。求医者在医院往往别无选择,要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全取决于医生手中那支笔,病人很难对其合理性提出异议,对治疗过程的各种服务的收费标准更难于一一核查。同时,由于就医时医患双方处于不平等地位,病人及家属即使有所不满,大都也是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医疗服务的这些特点,确实给医院增加收入提供了有利条件。据统计,全国医院的收入每年都以30%以上的速度增加,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增加的幅度。1994年,全国2亿多职工的医疗费用已高达558亿元,却仍然有不少企事业单位职工得不到基本的医疗保障。至于不能享受公费和劳保医疗的患者,看不起病的已是大有人在。医院收费是否合理,也越来越成为各单位和患者与医院发生纠纷的主要问题。于是,有的患者开始尝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近日,全国首例医疗服务领域加倍赔偿案在湖北十堰市终结,患者杨庆东在十堰市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讨回了医院多收的420元和同等金额的赔偿费计840元。
杨庆东的作法固然值得称道,但患者的利益终究不能靠一个个患者自己来维护。近日,国务院决定把江苏镇江、江西九江两城市实行的职工医疗保健制度改革试点扩大到全国80余个城市。相信随着新的医疗保健制度的建立和补偿机制的完善,医院的行为必将逐步规范化,患者不再受医院大处方、乱收费困扰的日子,已是为期不远了。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