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村观察(11)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3月1日至2日,第一届亚欧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15个欧盟国家和10个亚洲国家的首脑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1993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由新加坡提出的。1994年新加坡与法国首脑会谈时,新加坡重申了这一建议。之后,泰国拨款4千万铢(合160万美元)筹备了这次会议。
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最初建议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基于“世界经济已呈现北美、欧洲和东亚三足鼎立的局面”,是试图摆脱美国,直接建立与欧盟对话渠道,打进“布满贸易壁垒”的欧洲市场。而东亚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也对欧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欧盟目前对亚洲的贸易额已由25年前占其贸易总额的25%降至15%。在亚洲国家的外来投资中,欧盟只占2.6%,而美国高达18%。
双方似乎都在极力弥补失去的时间,都有意加强彼此间的政治对话,加强彼此间的贸易与经济关系,加强各个领域的合作,建立平等的新伙伴关系。
在由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中心支撑的全球经济中,欧洲与亚洲的联系相对比较脆弱,这次会议无异拉紧了种纽带。欧盟无疑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实体,欧盟目前无论资金与技术都占据优势,其国民生产总值8万多亿美元,已超过了美国,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0%,外贸进出口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高达40%。而亚洲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经济中比重已达25%,贸易总额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约为20%,两者目都在不断加大。欧盟与东亚,都希望彼此能共创一个世界新格局。
无论如何,这是一次撇开了“世界领袖”美国的划时代的会议。欧盟官员认为,对欧洲而言,“亚洲是掌握未来繁荣的关键地区”;对年轻的亚洲而言,“欧洲则像个充满魅力的年迈的贵妇人”。这次会议,构成了冷战以后,面向21世纪北美、欧洲、亚洲三极新的权力竞争的到来。这意味着一个大国垄断世界的幻想的破灭,意味着世界各地域在竞争中新的均衡的构成,意味着世界将进一步实现多极化。法国:建设21世纪的防务体系
2月22日,希拉克宣布,法国将停止生产可裂变核材料,拆毁其陆基核导弹以及“哈德斯”式近程机动导弹。法国已关闭了设在里昂南边的皮埃尔拉特的唯一能生产钚和武器级浓缩铀的工厂。法国的陆基导弹已有18年历史,拆毁陆基导弹意味着其不再需要陆基核力量。而拆毁“哈德斯”式导弹主要是为安抚德国。这种导弹1991年起被封存,一直使德国感到不安,因为其从法国发射只能击中德国领土。
希拉克上台后,不顾国际社会的压力,坚持在南太平洋进行了6次水下核试验,用希拉克的说法,已具备足以保证法国安全、可靠的”核力量。法国目前已开始模拟核试验:在一所300米长、100米宽的建筑物内,将240束激光(每束长100)聚在一个直径10米的加固球体上。在这个抗辐射的大球中心,一个小玻璃球把所有激光集中在自己身上,在10亿分之2秒或3秒内,使球内含的氘和氚混合物的温度达到1亿度,比太阳中心的温度还高。模拟试验的关键是激光器,激光器的造价为50亿法郎,计划在2006年投入使用。
法国在保证其核威慑基础上,2月22日晚由希拉克通过电视讲话,宣布了其国防改革措施。改革措施包括:1.建立职业化军队,取消兵役制,在6年内,军队人数由现在的52.5万减至35万,由124个团减至83至85个。职业化军队建成后,将有5─6万部队可随时派至国外执行任务。2.减少国防开支,目前国防开支为1900亿法郎(380亿美元),其中行政费用为1006亿法郎,装备费用为890亿法郎。军队职业化后,装备费用将减少15%,降至750亿法郎,可节省140亿法郎(28亿美元)。3.改进核威慑力量,法国在关闭陆核基导弹发射场的基础上,将依次加强海空核威慑。抓紧比“幻影”还先进的“狂风”战斗机、新一代核潜艇、“勒克莱尔”新式坦克、与德国合作的“虎式”和“NH90”“直升机”的生产。
法国的防务改革,是希拉克上台后一系改革举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多少受英国影响。1957年,冷战正酣,英国便决定放弃征兵制而决定建立职业化军队。1983年这一措施生效,至1989年,英国军队总数为32万,至今已只剩25.4万;英国陆军从1989年的15.5万削减为1994年的12.3万;海军人数5年内减了9千人,驱逐舰从40艘减为35艘,扫雷艇从34艘减为25艘,核动力攻击潜艇舰队从13个减为12个;空军5年内减了1.57万,曾在波斯尼亚领空游弋的第23飞行中队已被解散,旋风——F3式战斗机从122架减为100架。英国建立职业化军队后,紧缩措施并未影响军队的作战能力。
这样的改革,显然可以适应冷战后的世界新格局。希拉克看到的是新的世界格局中,规模优势的决定性作用。法国的举措是为巩固它在欧洲的位置,为建设21世纪的防务体系作准备。中东:炸弹爆炸,和平再度笼罩阴云
2月25日上午,以色列耶路撒冷和阿什凯隆接连发生两起炸弹爆炸事件,造成死27人,伤85人的惨案。事件发生后,“哈马斯”声称此事是对1月5日阿亚什被暗杀的关注欧洲、东亚外长会议谋求共同发展报复,而以色列作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重新关闭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中止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谈判;第二个反应,就是大规模搜捕和镇压“哈马斯”积极分子。
这两起炸弹爆炸事件,使中东和平进程再度笼罩上阴影。在选举前的民意测验中本来领先的佩雷斯,在炸弹事件后,支持率大幅度下降。阿拉法特从内心希望以色列太平无事,以便帮助佩雷斯赢得5月29日的选举。佩雷斯获胜是阿拉法特同以色列通过谈判,达成最终解决方案的唯一现实的机会。
阿拉法特一直试图通过让“哈马斯”参加自治区域政治进程的方式,来解决“哈马斯”问题。但炸弹爆炸事件,使得佩雷斯必须遏制事件影响、减少爆炸事件再发生的可能,才能保证在竞选中获胜。而佩雷斯对巴勒斯坦人施加的压力,势必又会破坏阿拉法特为争取战胜那些反对同以色列实现和平的人的努力。
这次炸弹爆炸,是“哈马斯”自去年8月停止袭击活动以来的第一次。“哈马斯”的意图,是迫使以色列停止搜捕“哈马斯”逃亡分子并释放囚禁的“哈马斯”分子。以色列工党担心,“哈马斯”的行为会为右翼利库德集团提供口实,导致工党竞选的失败。
无论是佩雷斯还是阿拉法特,仍不遗余力地推进着中东和平进程,但解决“哈马斯”问题,对双方都是一个严峻考验。2月中旬以来,韩国与日本为一个面积仅0.18平方公里的小岛的主权归属,发生争端。这个小岛,韩国称之为独岛,日本称之为竹岛。日本政府近期内将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此岛被划入日本版图。
对此,韩方宣称,独岛自公元512年就是韩国领土;1667年,在日本的《隐州视厅合记》中,承认独岛为韩国领土;1896年日本外务省编辑的一本书中,也明确标明独岛是韩国领土。然而,日本方面声称,1905年该岛就划归日本的岛根县管辖,并于1906年通报当时的朝鲜政府。韩国政府认为,当时韩国的外交权已被日本剥夺,无力抗拒日本对其领土的霸占。1953年,日本曾派兵占领该岛,居住在相邻岛屿上的韩国居民立即组成“独岛义勇守备队”,将日本兵赶出该岛。1954年以后,韩、日两国年年交换照会,声明各自对该岛拥有主权。目前,韩国在独岛驻有26名警察。
针对日本决定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韩国在2月7日宣布在独岛修建一座能停靠500吨级船舶的码头。2月15日,韩国在独岛动用了飞机军舰进行了军事演习,日本则派船监视,韩国国会还通过决议,要求日本道歉。韩国舆论要求政府也宣布自己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愤怒的群众在汉城、釜山等城市举行了反日示威游行,焚烧了日本国旗,一些商店还宣布停止出售日货。
然而,韩、日两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政治联系,争端失控,将损害双方的长远利益。2月15日,日本外相池田与韩国驻日大使金太智会谈以后达成两条一致意见:第一,同意将争议中的岛屿主权问题与设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问题分开处理,尽快就后者进行协商。第二,双方都认为不应使日韩关系因领土争执而恶化。国际舆论界认为,两国事实上已同意将岛屿主权问颢“暂时搁罟”。2月25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施放了一颗由美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绳系卫星,因缆绳断裂,卫星丢失在茫茫太空中。
这颗卫星重达半吨、直径1.5米,价值4.43亿美元,其缆绳中心有一根铜线。两国政府计划把卫星放到12.8英里以外,试验利用卫星与航天飞机相连结的缆绳切割地球磁场,产生5000伏的电流,供航天飞机使用。当卫星飞离航天飞机已达12英里时,2.5毫米直径的缆绳突然断裂,实验功败垂成,此时已产生了3000伏的电压。据初步分析,是某种放电烧断了缆绳所致。
高科技来不得半点疏忽,失败是常有的事。远的不说,去年12月8日,日本正在试运行的“文殊”号快中子堆突然发生大量液态钠泄露事故。要修复这台造价6000亿日元(约60亿美元)的快中子堆,至少要耗资2000亿日元,用时3年之久。
无独有偶,法国在2月11日宣布,正在进行安装设备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的核反应堆底座出现了裂缝,改进费用需1.87亿美元,该舰编入现役的时向要推迟6个月。该舰总重将增加3000吨,航速将由每小时27海里降为26.5海里。
与绳系卫星丢失事故相似的另一次事故,是2月12日日本在试验回收无人驾驶宇宙飞船实验机时,因回收降落伞的连接索断裂,宇宙飞船直沉海底,回收失败。2月15日,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时失利,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失败是成功之母。1992年,其实美国也施放过一颗绳系卫星,当时卫星飞离航天飞机不到300米远,只产生了40伏电压。今年施放的绳系卫星虽然又失败了,但已取得了12英里的距离和3000伏电压的成绩。人类总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攀登文明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