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1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本栏主持·闫琦新闻人物(10)0美国总统克林顿虽然一直未正式宣布竞选连任,但他早在去年就开始了竞选准备。2月3日,克林顿在新罕布什尔州进行总统竞选活动,从而拉开参加竞选的帷幕。据分析,美国世纪末总统的选举很可能是49岁的克林顿与72岁的多尔之间的较量。

克林顿在西方人眼中具有“擅长外交”的形象:除1993年索马里维和失败、造成美军士兵死伤外,在同朝鲜达成核框架协议、实现巴勒斯坦自治、实现海地民主、解决北爱尔兰争端和调解波黑冲突等方面取得了成果。然而,民主党前辈曾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朗美国大使人质事件上摔了跤,导致在总统选举中失败。克林顿不顾共和党控制的国会的强烈反对,把两万名美军士兵送到与美国国家利益毫不相干的波黑,如果士兵出事,形势将急转直下。正是水能载舟亦可覆舟,“擅长外交”其实并不是克林顿的保护伞。

美国人认为克林顿在经济运作方面是幸运的,纽约股市的平均股价突破5000美元,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势头。他之所以在财政预算谈判中坚持强硬态度,是基于经济形势好时可获得巨额税收的认识。然而,白人中等阶层认为,虽然经济好转,但个人收入丝毫没有增加。这些人的态度很可能成为左右选举的重要因素之一。克林顿总统在1994年11月举行的中期选举中遭到惨败,民主党时隔40年失去了参众两院多数党地位一事就是很好的证明。

另外,妨碍克林顿连任的因素还有:新年伊始爆出的有关克林顿夫妇的种种丑闻;会不会出现第三个候选人;谁是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选择共和党式的“小政府”,还是选择民主党式的“大政府”将是此次选举的最大焦点所在。新闻人物(10)1现年72岁的罗伯特·约瑟夫·多尔是美国有史以来任期最长的参院议长,随着大选的到来,他以共和党领袖的身份频频露面参加总统竞选。多尔曾参加过二战并负伤致残,1961年进入华盛顿。1988年多尔第一次参加总统竞选输给了布什,一度十分消沉。此次再度卷入角逐,完全是现任夫人伊丽莎白的支持,伊丽莎白送给多尔一座国会大厦的水晶模型,圣诞礼物是录音带《百名伟大的领袖》,她帮他圆总统梦,而不像鲍威尔夫人那样,硬是将先生的美梦“扼杀”在摇篮里。

据日本《世界周刊》分析,共和党现有的5位候选人中,数多尔权力大,经历丰富,资金充裕,被舆论普遍看好。不过,多尔的支持率并不比克林顿领先,原本在向波黑派兵这样的重大事件上大做文章会有助于多尔,但他却在共和党中率先改变态度,同意向波黑派遣美军,使共和党处于无法指责克林顿的困境。他的政治手法常给人“没有信念的政治家”的印象。今天的世界是处于政治变革的时期,他的高龄无疑对竞选“20世纪的最后一位总统”是个障碍。美利坚大学的政治学家阿伦·利希特曼说:“多尔的自毁能力是出奇的,他不具备当全国总统候选人的才能”。牛顿

300多年来,除万有引力和三大定律启迪着人们的科学思维、服务于科技进步外,牛顿与苹果的故事也一直被人们奉为儿童教育的最佳教材。而1996年即将问世的新书《最后的术士》说的却是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牛顿——这位浪漫传说的主角——变了样,他不仅是位施虐狂、自我推销的神经质者,还是位术士。该书作者米切尔·怀特——英国最畅销传记作品的作家——坚持认为,牛顿虚构了那只苹果落下来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掩饰这样一个事实:他是在炼取仙丹的过程中发现地球引力的。

怀特写道:“年轻时的牛顿迷上了那类遭到禁止的鬼魔学活动”,“他对炼丹术着了迷,热衷于通过化学实验发现能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在牛顿的书信文件集里也有这方面的暗示”。怀特分析:牛顿最初是观察了从金属中提取盐的化学反应,发现受热后,物质未能蒸发,它们肯定被一种力牵制住了。由此牛顿得出结论,这种力必定是吸引力和排斥力。牛顿是在寻找一种“宇宙的力”而不是明确地寻找引力,因为牛顿当时不可能区分磁力、电力和万有引力。怀特说,只是到了1693年,在牛顿与瑞士数学家法蒂奥·德杜埃有同性恋关系的丑闻被曝光,牛顿的精神垮下来之后,他才放弃了炼丹术。

牛顿晚年至少对5位追随者(包括伏尔泰)说过1665年他在自家果园休息时偶然看见落果的故事,说他由此引发兴趣继续研究,终于发现万有引力和三大定律,并在1687年出版《数学原理》。

怀特写道,牛顿与苹果的故事经过其侄女凯瑟琳·牛顿润色,她甚至利用社交聚会和性为诱饵,劝说英国贵族对牛顿屈尊俯就。

学术界一直对苹果的故事深信不疑,1987年英国邮政局还发行了一套印有牛顿和那只苹果的邮票。牛顿的后人里查德·牛顿说:“我认为苹果的故事是真实的。他不会说谎,因为他是一位敬畏上帝的人。”《牛顿苹果》一书的著者哈佛学者伯纳德·科汉也指出怀特的说法站不住脚,关于此事真相的争论还会持续下去。新闻人物(10)2密特朗总统去世后,为他歌功颂德者盛赞他执政的14年中,对巴黎城市建设所作的卓越贡献——包括新歌剧院、新财政部大楼和图书馆等7项伟大的公共建筑,其中最具野心也最为辉煌的一项是大卢浮计划。这项计划的设计人是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卢浮宫自12世纪起,便是守护巴黎的堡垒;16世纪翻修重建,成为皇室居所和艺术品收藏之所;1793年成为一座公共博物馆。20世纪,卢浮宫作为一座世界级的博物馆,已感到建筑功能上的不妥与过重的负荷。因此大卢浮计划不仅要扩充展厅,更重要的是更新展览馆的中央入口,便于疏解庞大的人潮。新闻人物(10)3贝聿铭被这项计划的负责人毕亚西尼选中。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上海,受到中国悠久文化与传统的熏陶,又融合了美式前卫艺术崭新的格局,是难得的合适人选。

实地考察后,贝聿铭发现卢浮宫整体的规划有重大缺憾:收藏室中阴暗凄凉,餐厅、厕所等设备也很缺乏,以往的入口设置在宫殿平行两翼中的一翼,观众进出极为不便等等。

看看贝聿铭的重新设计,你能体会到什么是高智商:入口处向下挖掘,50英尺的空间中,上两层做为售票口、衣帽间、餐厅、短期展览厅、书店,还有大停车场,最下一层则作为空调、水、电及排烟的机房。就这样,在一个不大的拿破仑广场,获得了75万平方英尺的大空间。如何为地下3层引进光线呢?贝聿铭认为应该在地面上覆盖一座玻璃金字塔,这是唯一的办法。

密特朗总统批准了这个提案,却激怒了法国人,他们群起抗议,认为不该让一位美籍华人执行这项工作。反对者认为最荒谬的莫过于在法国传统艺术圣殿上放一座埃及金字塔,拿破仑曾远征埃及,而今却让埃及攻占了法国的心脏。《费加罗报》批评它是一座“毫无灵魂,冰冷、荒谬”的建筑,其他报纸则讥讽它为“巴黎脸上的青春痘”。

事实证明,贝聿铭的金字塔完美无比,既使内部取得了光线,又未因此而遮盖卢浮宫景观;作为埃及建筑成就的极致品,它相当有尊严地配合着法国的传统,采用的玻璃钢架更是呈现了未来世界性博物馆的宏伟气度。这一次《费加罗报》说:“太美了!夜晚映照的光辉,如同巴黎的灵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大卢浮计划功告垂成,贝聿铭的杰出贡献,使他从法国人眼中的反派角色变成受世人爱戴的英雄。新闻人物(10)4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1月29日在内阁会议上否认关于他身患癌症的传闻,认为这是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妄图削弱伊拉克人民的斗志。

现年58岁的萨达姆有一个宏大的政治梦想——重建巴比伦帝国。早在1850年,距首都巴格达90公里的巴比伦就成为世界的中心,而今只是一片被废弃的绿洲。巴比伦王朝第二位国王布卡德纳塞尔被视为伊拉克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他最具代表性的功绩就是公元前587年远征巴勒斯坦,消灭以色列人的犹太王国。公元前539年,巴比伦遭波斯大军占领,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巴比伦才摆脱波斯人的统治。内政方面,二世国王留给后人主要的遗产就是重建巴比伦城,据说“空中花园”就是他的杰作。

萨达姆对二世国王充满敬仰之情,自1978年起,他每年投资1000万美元重建巴比伦城;并在附近一个光秃秃的小山丘上,建造了一座壮观的行宫,俯瞰整个巴比伦。他奉行大阿拉伯主义,发动两伊战争“对抗波斯”,用大笔资金资助叙利亚“对抗以色列”……他一度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侵占科威特,也是他实现大阿拉伯联邦计划的一部分。只是萨达姆生不逢时,埃以和解,标志着大阿拉伯主义走到尽头,巴比伦王国只能成为想象中的“空中花园”。

为了萨达姆的梦,伊拉克人民饱受战乱之苦:食品、药品奇缺,多数人无事可做,即便是政府官员每月也仅发一块肥皂、一公斤糖、若干洗衣粉和能吃10天的大米。1990年,1个伊拉克迪那可兑换2.5美元;1995年,600个迪那只能换1美元。海湾战争爆发以来,面粉价格上涨了11667倍。其它食品价格上涨4000—5000倍。一个5口之家每月需26美元购食品,而伊拉克人均月工资只有3—5美元,大学教授的工资也只有9美元。

今天伊拉克的国防预算仍达100亿美元,陆军35万人,空军也有3万兵力,近300架战斗机。两伊关系仍然紧张,他们均支持对方反政府武装势力,在各自境内为其提供基地。两伊冲突一旦再起,其量级可想而知。伊拉克人民的“斗志”还能旺盛吗?

下一篇: 体坛走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