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观察(10)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本栏主持  沈骥如地球村观察(10)01月30日起,全俄罗斯54个地区约一千多个学府的教师宣布罢课。2月1日,104个矿井、25个露天采煤场工作的约50万矿工又宣布罢工。

2月2日,叶利钦首次会见了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会谈持续了一小时十分钟。

自去年12月杜马选举,共产党获22%选票之后,俄罗斯政局发生明显变化。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已明确宣称,要将“政府改革中的悲惨故事一一记在心头”,俄共的政治纲领是:“恢复苏联,废除不符合国家利益的国际条约,在经济方面,立即放弃所谓‘震荡疗法’的市场改革。”杜马选举后,俄罗斯总统班子与政府中发生频繁的人事变动。这种频繁的人事变动,显然都与丘拜斯有关。

普里马科夫接替科济列夫担任外交部长,用俄官方的说法,是为使“外交部更有组织性,更勇往直前地捍卫俄罗斯的利益。”这是否意味俄罗斯要重新思考其与美国的关系?普里马科夫在他上任后曾表示,“俄罗斯目前虽遇到一些困难,但始终仍是一个伟大的强国,俄罗斯将奉行与其大国地位相称、符合国家民族利益的、非对抗性的全方位外交。”

俄罗斯在重新思考与美国关系的基础上,东方砝码显然会加重。俄罗斯《莫斯科晚报》最近发表一篇文章,谈及叶利钦有迹象要实现强硬的极权统治。此文认为,普里马科夫上任之后的外交政策,有可能使俄罗斯从“美国转向侯赛因,从亚洲‘虎’转向古巴和北朝鲜,从日本转向中国,从无愧地加入欧洲机构转向与北约对抗。”此文还认为,叶利钦准备实行强硬的极权统治,只会离自己的新方针越来越远。北约东扩 俄罗斯能认可它的位置?

2月4日,国际安全政策会议在德国慕尼黑闭幕,北约与俄罗斯就北约东扩问题终于爆发激烈争端。在此次争端中,德国持强硬态度。科尔强调,波兰等国要求加入北约,是主权国家的选择,东扩一事,俄罗斯没有否决权。而俄罗斯代表,国防部副部长科柯申则认为,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罗的海东岸3国一旦加入北约,“西方势力范围将触及俄罗斯的心脏”。

两德统一后构成的奥德一尼斯河边界,距柏林仅60公里。德国在东扩上的强硬态度,表明了其对这道国界的忧虑。科尔曾一再强调,“没有防务的体系,欧盟是不完整的。”这个防务体系,显然要包括奥德一尼斯河边界线那边的中东欧国家。

波兰等国的申请加入北约,宣告的是华约解体后缓和的结束。这些中东欧国家希望改变其充当“安全隔离带”的位置,成为名符其实的西方的一部分。而对于俄罗斯来说,丧失了“隔离带”,无疑是使大片领土一下子暴露在武装越来越精良的北约面前。

北约东扩,显然将再次改变冷战后欧洲的政治格局。美国在此次安全政策会议上,扮演了小心翼翼的角色。在多方周旋下,科尔又表示,为考虑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利益,北约东扩问题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不会作出重大决定。

按照德国防务一体化的理想,是北约与俄罗斯建立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德国正与美国联手,试图使俄罗斯进入或认可它的安全防务计划。德国在欧洲一体化的种种设想上,都扮演了过于急切的角色。科尔一再表示,欧洲的一体化,关系到21世纪要战争还是要和平的问题,因为“民族主义就是战争”。那么,俄罗斯能认可德国和美国给它规定的位置吗?美国:挑战者号的悲剧可能还会发生?

1月28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举行仪式,悼念挑战者号罹难10周年。7名宇航员的亲属被接到航天中心,这一天成了美国人甚至全世界人勇敢争取生存空间的纪念日。

10年前,1月28日上午11时38分,挑战者号在发射74秒后,升至1万6千米高度,突然爆炸成一团眩目的火球。其碎片持续下落了近一小时,两天后,打捞人员陆续找到725万块碎片和一块烧焦的仅15厘米长、10厘米宽,粘连着一只蓝色袜子的碎骨。

挑战者号爆炸之后,7名罹难的宇航员威了全世界人心目中走向天空的英雄。美国航天局投资50多亿美元改进航天飞机,组建航天机群,至今已安全升空49次。然而,《纽约时报》1月28日刊登威廉·布罗德撰写的报道,披露美国航天局官员的说法,认为每架航天飞机的事故率仍为1/145次,以民航1/10000次的标准作比较,这是一个危险的数字。

航天飞机事故难以避免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对航天局拨款的一减再减,美国航天系统在今后5年内将裁员2万多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虽达6万亿美元,但军费开支仍占2700亿美元(1994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美国政府财政支出的18.9%。美国国债累计已达4.9万亿美元,占美国国内总产值的80%以上,每年仅支付利息就需2000亿美元。美国在财政上捉襟见肘,使其无法维持航天上的高额投资。

那么,挑战者号的悲剧还会重演?希土小岛之争:猫戏老鼠的游戏?

1月27日起,希腊、土耳其就爱琴海上仅450平方米,布满礁石的一个小岛发生领土争端。这个小岛位于土耳其海岸与希腊的卡利姆诺斯岛之间,希腊人称之为伊米亚岛,土耳其则称为卡尔达克岛。希腊称,这是1947年一项协议中划归它的数10个小岛中的一个;而土耳其说,据1932年土意协议,离海岸线18公里范围内所有爱琴海岛屿都属于最近的国家。争端起始,两国公民轮番上岛插上自己的国旗,扯下对方的国旗;两国军舰因此而向该岛集结。至30日,希腊军舰已达24艘,成为土耳其军舰希腊一位军方人士的说法,两国海军是在伊米亚周围玩“猫戏老鼠的游戏”。

1月30日当天,美国立即过问争端:不仅由克林顿与其它官员在外交方面采取大量行动,并进行了军事接触。在48小时内,双方终于从这一水域撤军。

希土此次争端,是继1987年双方就爱琴海海底开采权问题爆发的争议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希土两国的关系紧张由来已久。土耳其曾作为奥斯曼帝国统治希腊达400年之久,许多历史学家认为,昔日那种主子——臣民——反叛者的关系,是当今希土关系的根基。希腊、土耳其同为北约盟国,两国的关系在北约联盟中关系重大。美国最近一直计划实施它的塞浦路斯和平计划,通过塞浦路斯重新确定它与土耳其的关系。很明显,冷战以后新的国标格局中,土耳其的地位重新变得十分微妙。

此次争端过程中,欧洲大国引人注目地采取了不介入态度,似乎是冷眼旁观美国人扮演的游戏。2月中旬,美国助理国务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将前往土耳其、希腊和塞浦路斯,此行将在欧盟成员国的众目睽睽之下。地球村观察(10)12月9日,一枚大型炸弹在英国伦敦金融区距卡纳里码头办公大厦不远处的一座6层办公楼地下车库内爆炸,导致100多人受伤。爆炸是在爱尔兰一家电台宣布它收到爱尔兰共和军的一项声明几分钟后发生的,该声明说,爱尔兰共和军17个月的停火已宣告结束。

爱尔兰共和军成立于1919年,前身是1913年成立的民族主义组织爱尔兰志愿军,其目的是以武力使爱尔兰彻底脱离英国。

自1994年8月31日爱尔兰共和军宣布停火以来,北爱尔兰和平进程一直进展缓慢,最近8个月更陷于停顿状态。据估计,这次炸弹爆炸案可能是向英国政府发出的警告,要求其彻底改变以选举为基础的和平计划。英爱两国政府在选举问题上存有重大分歧。英政府提议在北爱选出“大会”之类的机构,以中选代表参加有关政治谈判;爱尔兰政府则希望按代顿谈判模式,举行北爱有关政党的“近距离谈判”。

按爱尔兰共和军一贯做法,今后几周内可能还会有恐怖事件发生。英爱两国政府原定2月底的谈判已成泡影,美国现在正设法从中调停,看来北爱和平进程仍会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