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高晓岩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0

“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周贲的座右铭,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待一个15岁少年和他追寻的人生价值?

李林说,她要买一只洁白的小鸽子,在送走儿子那天放飞

15岁少年周贲的死,在北京掀起巨大波澜,引发出一连串令人不解的社会悬谜。从1995年12月5日血案发生,到1996年1月25日海淀区政府准备授予“五四青年奖章”,并号召全区中小学生学习他和另一位负伤的同窗马千里见义勇为的精神,其间,有50天的漫漫长路。一个似乎并不怎么复杂难断的事件,却快要耗尽周贲父亲周军和母亲李林的全部心血。

至今,周贲仍躺在北京安定医院停尸间那只冰柜里,凶手仍旧逍遥法外。和平里民旺北胡同一个单元房里,摆着从他初中毕业证上撕下来的遗照,放大装框,他的母亲每天坐在下面,向前来凭吊的人们讲述他的故事。

李林说,她要买一只洁白的小鸽子,在送走儿子那天放飞。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1

上图:1995年12月5日负伤的马千里在父母的照顾下养伤

下图:酷爱生活的他将卧室装点得富有情趣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2

马千里说:“当时根本不知道疼,神经高度紧张。天很黑,又没有路灯,什么也看不见。”

周贲和马千里是北京海淀区旅游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去年12月5日这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他们为了保护一位受辱的女中学生,赤手空拳与歹徒搏斗,俩人被歹徒刺伤。

事情发生在北京儿童医院附近的19路车站。一个30来岁的歹徒试图调戏112中学的两名女孩,见对方人多势众遂作罢,后又走到正在北京7中复读的19岁的C小姐身边,C小姐说:“我下午5点20分从学校出来,在19路车站有个人过来问我,你上高中还是上初中,在哪儿上学?我没理他,他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又回来了,往车上拉我,我挺害怕的。后来,又来了一辆19路车,周贲和马千里从车上下来了。我就跟他们说有人一直纠缠我。马千里和周贲把书包放下,走过去问那人。天很黑,他们到了一座楼底下,前后也就三四分钟时间。”

马千里这样叙述着:“那个女生哭着跑过来,我们听了她的话很气愤,就想过去问个清楚,她说那个人就在旁边,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发现那个人在五六步远的地方注视着我们。我和周贲过去质问,那个人慌里慌张,说他没干什么,只是问问路。我们一看他不像个好人,就想拉他去派出所,旁边有个治安岗亭,我们想里而肯定会有人。我们抓住那人的左膀右臂,那家伙使劲挣脱开,转身便跑。周贲非常勇敢,我们紧迫不放,追到月坛大厦阴影处时,那人停下来,转过身朝周贲打了一拳,接着又打了我几拳,扭头就跑远了。当时根本不知道疼,神经高度紧张,天很黑,又没有路灯,什么也看不见。我们追了十几米,没追上,往回走的时候,周责问我,刚才那人是拿什么打的,一会儿,周贲捂着胸口倒在地上,我才明白他受伤了。过去一看,发现周贲满身流血,那个女孩也过来了,她照顾周贲,来了3个女孩也帮着叫车。当时特别乱,没叫到车,出租车个个坐满人,其它的车怎么拦也不停,也可能人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过了一会儿,C小姐过来对我说,有车了,她说是另外3个女孩到月坛大厦求来的。截车的时候,我才知道自己受了伤,一摸衣服湿乎乎的。我们上车时,一个女孩塞给我一把钱,共78块。”

开车把他们送到医院的司机是月坛大厦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梁轶,他说,“我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听到楼底下嚷嚷,说一个学生被人打伤了,赶紧下去了。大家赶紧把孩子弄上车,人民医院比较近,是个大医院,而且主要是急诊,就直接把他拉到了人民医院。”大厦的好心人抱着周贲,马千里摇开玻璃,一路喊叫着让开让开,几分钟后到了北京市人民医院。

李林说:“3个小时,我只跟孩子呆了十几分钟。医生把我支得东奔西忙,护士该干的全叫我去跑。我应该和儿子呆在一起啊!”

在医院里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冲着北京人民医院大楼顶端高竖着的照亮北京夜空鲜艳的“急诊”两字而来的人,先后陷入深深的失望之渊。

梁轶把车开进医院,就直接跑进急诊大厅,大厅里搁着3辆车,“我过去一拉,车锁在一起。赶紧找护士、找药,找了半天,等我回来,周贲歪在地上,还没有人把他抱到车上。后来总算推进一楼急诊大厅的手术室,抢救的药又要现买,现去库房拿,找什么东西都找不着。医生给孩子检查,我就让马千里通知孩子的母亲,我又给单位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我在这。打电话回来,医生要给孩子动手术,手术刀却找不着。医生个子挺高,好像有二十八九岁,是个男的,医生好像对他自个没有把握。周贲当时一声没吭,医生对周贲说:‘你别害怕,咱们动个小手术,一会就好。’医生已经发现了伤口,撕开衣服,伤口不大,也没流多少血。周贲手脚冰凉。医生准备给他打麻醉药,一针扎进去,只推了一点就推不动,因他里面淤着血,给顶出来了,针管里的麻药全成了红的,就没再打。在这种情况下,在周贲胸口拉了一个口子,血一下子涌出来,当时医生吓得直往后头躲,我听他说一句,我记得特别清,‘哎哟,坏了,是不是拉动脉上了’,后来看血不太流了,他又自己安慰自己,‘没事,没事’,然后又拉了一个口子,插了管子进去。”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3

周贲影集的第一页,他剪贴的人生轨迹,只有短短的一截抛物线

马千里这样讲道:“刚一下车,我就赶紧抱着周贲,叔叔和那个女孩进去了,几分钟后,他们推了辆车出来,然后把周贲抬上去,又推进急诊室。医生都坐在那儿,又推到另一边去,赶紧交费,医生才过来看。过了一会儿,周贲吐了,又把鞋脱下来,我见他们都在帮周贲,我就去打电话,打电话那会好像是6点5分。这时在车上抱着周贲的叔叔就去通知派出所,我就赶紧回急诊室。我看见一个医生在照顾周贲,叔叔和女孩都在帮着照顾周贲。我对另一个医生说:‘我也受伤了’,然后把衣服脱下来,医生一看有3个伤口,医生问我伤没伤着骨头,我说我也不知道。他就给我开了一张条,让我去照个相。我就问照相室在哪儿,他说‘你往那边走,一拐弯就是。’找到那儿,人家说:‘还没交钱呢!’交了钱,照相的时候,胳膊上的血往下流,我说:‘能否找个东西摁一摁’,那个人说:‘我这还真没有摁的东西,你就凑合一下,一会儿就完。’照完相,血都流到机器上了。回到周贲被推进去的地方,周贲已经不在那儿了。我把照相给医生看,医生说:‘没有伤着骨头。’然后给我一张单子,让交钱去。我没带那么多钱,跟医生交涉了一会,医生说:‘哎,我就先给你看,等会可得交钱去。’接着进去,拿东西给我缝好、包扎好,这时已经7点多了。我就赶快出去了,他们说旁边的屋子里来了好多人,我就猜周贲可能在这个地方。我走进去,周贲的妈已经在那儿了,屋里有救周贲的司机、医生和周贲的妈妈。医生背着身找什么东西,周贲的上衣已经被扒下了,周贲的妈妈正在解周贲的裤子。里面的衬裤怎么也解不开,当时周贲的妈妈真急了,她问这有没有一把剪子,医生说没有,进来一个护士,她就让护士赶紧找剪子,过了三四分钟,才拿来一把剪刀,剪开一看,周贲大小便已经失禁了。我看见地上有一滩血,不忍心再往下看了,就出去了,出去往家里打电话,这时是7点10分。再回去就看见警察,去录口供,8点多我的父母已经到了,这时候,我听见旁边屋里的一声大哭,声音特别难受,紧接着,周贲他妈被扶出米,我继续录口供。”

周贲母亲李林在医院又体验到什么呢?她追忆说:“那天5点多我给孩子包饺子,周贲爱吃我包的饺子,包到最后一个的时候,电话响了,马千里说他们被扎了。我恍恍惚惚,单位发了1000元稿费,一下抓起来就走。进医院,看见满地的血,我的心就往下沉。医生把我支得东奔西忙,护士该干的全叫我去跑,我应该和儿子呆在一起啊!血库没有路标,我只好一路喊过去,‘血库在那儿?血库!血库!血库在哪儿’?在一个旮旯找到血库,里面的人对我说,血的事不用我管了,他们马上送下来。我一到急诊室,医生又训斥我,你不去拿血,你的孩子还要不要?3个小时,我只跟孩子待了十几分钟。我刚进医院时,他特别清醒。扶着他肩膀的叔叔问他,周贲,你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吗?他说:‘在人民’,并催促着:‘快动手术,快动手术!妈妈我要拉屎。’但内裤解不开,等护士从别的屋找来剪刀,孩子已失禁了。贲贲的脸色已变得苍白,眼睛微微张开,他说:‘妈妈,给我讲个故事。就讲姥爷的故事,快讲,快讲。’他姥爷是去年去世的,我说:‘孩子,你姥爷打了一辈子仗,后颅手术都挺过来了,我们贲贲也能挺过来。’贲贲张开嘴,喊了一声,‘妈妈,我不想死,我害怕死!’后来一歪,脸一下子变得比纸还白,整个眼球都翻过去了,我本能地感到我这个孩子的灵魂已经走了。后来,要到楼上做手术,却找不到电梯钥匙,孩子被自动参加救护的人抬到4楼,这时约摸已到晚上9点钟,记得医生让我签字同意手术时,我急得大叫,‘怎么还没手术啊。”’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4

周贲最喜爱的他自己制作的飞机模型,他自己制作的装饰画

15岁的孩子戴上“青年”的帽子,周贲的母亲就想给孩子争一个见义勇为英雄少年的名份

1995年12月6日凌晨3时,周贲离开了他生活了15年零一73天的世界。他所在学校校长和班主任第二天就登门慰问,又去月坛派出所了解情况,这一去,他们被人当成周贲的父母,接待的警察对他们说,“还想给孩子弄个见义勇为啊?孩子也有责任吧?”两位育人者惶惑了,于是,闻风而动的某报在采访中听到了学校管理者的劝告,只好作罢。不料此事被一教育中学生的小报记者听到,这位先生从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高度写了一篇报道,刊发后便使传言弄假成真,造成一系列后果。有些人还散布更诱人的谣言,说周贲和被救的女孩是恋爱关系,更有甚者,有人当着周军和李林的面讥笑他们的儿子太傻,等等。从此,十多天周贲家里没有一个电话,没有一个人来看望、调查。周军和李林怎么也想不通,这是一起非正常死亡,为什么不到我们家里调查?周贲和马千里的父母迈上了为孩子正名的艰涩之路。

他们去西城分局,接待他们的一个警官说:“你们追这么紧,案卷公布出来不一定对他们有好处。”“孩子的父亲急了,觉得太蹊跷了,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李林在摆满儿子遗像的家里回忆说,想来想去,他们想到了舆论,找了几个朋友,开会地方想到了救命的月坛大厦,打电话过去,那边秦家驹一口答应。1995年12月15日,在周贲牺牲10天后,为他和马千里举办的记者座谈会在南礼士路13号进行。参加会议的有《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新华社等几家新闻单位的记者。1995年12月16日,一份题为《关于两名中学生斗歹徒一死一伤的紧急报告》出现在一些人的面前,文章最后呼吁:敬请有关领导、广大新闻界给予关注;同年12月23日,新华社内参第3521期刊出了题为《北京市两名中学生斗歹徒一死一伤,因是否见义勇为说法不一后事至今难处》,这篇署名记者江钱峰、牛爱民、实习生王根红的报道写到:海淀区旅游职高校长阎学春介绍说,学校已为周贲上了人身意外保险,因而处理丧事的钱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家长提出孩子是见义勇为,要求表彰他们的行为,学校作不了主,要征求公安机关的意见。据他介绍,事发后曾向公安机关询问,对方没有说是见义勇为,只是说案件未结案,周贲的行为属什么性质还不能确定。他们准备和孩子的家长一起去西城分局征求对遗体的处理意见。报道说,罪犯仍在潜逃中,周贲的遗体仍保存在北京安定医院里,周贲的父母表示没有个说法,他们不能同意对孩子的遗体进行处理,他们认为,北京市人民医院当时对孩子的抢救是不得力的,由于管理混乱,延误了抢救的时间。送孩子去医院急救的秦家驹和司机小梁以及受惊扰女孩和她的父亲也向记者反映了相同的看法。西城分局的同志也告诉记者,周贲主要是被刺中心脏后失血过多死亡的,从12月5日晚6时多到第二天凌晨3时许的抢救过程有问题。据悉,周贲的父母表示将追究北京市人民医院的责任。

同一天《工人日报》首先发表了记者刘静的报道,名为《京城少年再演勇斗歹徒壮举》。1996年1月2日,《北京内参》刊出题为《北京市一中学生为保护女同学勇斗流氓献出生命》。1996年1月4日,他们向有关单位散发了一份题为《为孩子讨个说法》的文章,里面写到:有关方面认为歹徒未抓获,对孩子行为无法明确表态。文章说,根据国务院1980年6月4日颁布实施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以及民政部对“革命烈士”概念的解释,周贲的事迹符合该条例第五条和《解释》第八条:因维护社会治安同歹徒英勇斗争被杀害的可以申报革命烈士称号。文章呼吁尽快核实有关材料,授予周贲应有的名份。1月6日,《工人日报》发表了刘静的采访文章,配发了周贲的照片,题为《长大了他就飞了》,14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出现周贲和马千里的事迹,这是女记者徐涛系列报道的开始。15日,新华社向全国发了通稿,当晚,中央电视台口播了新华社的消息。16日,各大报见报,北京日报也在同一天发表题为《15岁少年见义勇为周贲斗歹徒英勇献身》。至此周贲的事迹才传遍神州大地。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5

在运动会上为自己的成绩沾沾自喜的周贲(左图右一),军训回来和班主任合影的周贲(右一)马千里(右二)

教育口的反应似乎更有意思,周贲父亲周军说:“直到1月8日,海淀区教委一个副主任才带人到我家里,他这样表态:周贲的死的性质是对影响社会秩序的不平、冲动而死的,他的行为和生前应该肯定。3天后区政府副区长来,对孩子的评价就很高了,说周贲是全区的骄傲,他的行为是见义勇为,献身是值得的。”

事情开始起了戏剧性的变化。先是学校追认周贲为团员,接收马千里为团员。1月20日,区里来人告诉两位孩子的家长,准备授予他们的孩子五四青年奖章一枚,并颁发奖金,同时召开全区大会,宣读表彰决定,并号召全区中学生向他们学习。15岁的孩子被戴上“青年”的帽子,尽管来人说那已经是最高荣誉,周贲的母亲却很不舒服,她就想给孩子争一个见义勇为英雄少年的名份。

周贲死了,做父母的却连孩子的遗物也拿不到,还背了一屁股的债务

周贲死了,做父母的却连孩子的遗物也拿不到。第二天,他们去要孩子的东西,什么也没有了,医院说作为污物处理了。李林拿到的只是昨晚自己带来的一个白塑料兜,里面装着她带去的一件毛衣,不知谁把孩子脱掉的一双耐克鞋放在里面。他们去打听,一楼的护士长说,“全清点了,交给4楼了。”4楼的人说,就是这么一些东西。后来打电话到4楼,那儿的护士长说,周军还当着她的面翻过孩子的东西,而且还数了钞票。李林和周军很气愤,他们与见证人去医院对证,对方一见此情景,便改口说:“责任不在我们,谁要你们当时不清点。”在这边的严词交涉下,对方答应寻找,可至今没有回音。周贲的血衣不见了,那里面装着学生证、月票、咖啡色钱夹,钱夹里有80.2元人民币。按规定,特殊死亡的病人遗物,应该问过公安部门和家长的意见,才能处理。

周贲救人死了,名份未有,他的父母却为他背上一屁股债务。人民医院的发票共计4张,换药治疗费1225元、换药治疗费30元、输血费1020元、药费54.2元、住院费5元、手术费300元、化验费108.8元、西药费695.60元、护理费25元、取暖费2元、建病历费1元、总计2773.52元。他的尸体被指定存放在安定医院停尸间,催债的电话就频频响起来,他们已经交了5500多元,帐单如下:12月13日:只有2000元的数字,财务章为安定医院安康公司。12月14日:1100元,防腐费,财务章为安定医院安康公司。1996年1月10日:在存尸费名目下写着2050元、消毒费名目下空白,财务章为昌平县殡仪馆。

周贲的父母对被周贲救助的那个C小姐的一家,颇有微辞,他们对记者说,在人民医院的时候,C的父亲曾拿出1200多元,然后说,“我们没钱,这个就给周贲看病。”女儿在旁边拽他,小声说:“爸爸,咱们家不是有钱吗,你就拿出来吧!”后来他才回去拿了一个存有外币的3万多元的存折押在医院,但他一再声明:我这是尽义务,我没有责任。那个时候他们一家当着记者的面说,没想到周家如此宽宏大量,我们欠周家的债一辈子用什么也还不清。可等拿到押单,周家就难再看到他们的影子。

周贲的影集,总共只收集了6张照片。他剪贴的人生轨迹,只有短短的一截抛物线

1980年9月23日,周贲出生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这一天足农历八月十五,孩子正好9斤。一岁半被父母送到江西安福县葱塘村,寄养在姥姥家。1984年回到北京,入托市政一公司幼儿园,1986年就读于和平里第一小学,1987年转入鸦儿胡同小学,1992年考入106初中部,1995年考入北京海淀区旅游职业高中。

周贲是一个天份很高的孩子,他随意潇洒,不拘泥于规范;他崇拜英雄,天性里很有一股从容不迫的气概。在母亲心目中,他不仅仅只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伙伴和朋友,“一个在心灵上经常产生共鸣的挚友”。他自理能力很强,母亲出差,小周贲就叫一个小伙伴给自己做伴,等妈妈回来,他双手垂下,调皮地说:“请大人验收!”家里干干净净,东西各就其位。妈妈烦心或劳累的时候,周贲就说:“咱们轻松轻松”,于是,他就打开录音机,扮作小天鹅,跳起欢快的小天鹅舞。李林原来的单位有两副台球案子,小周贲看人家打台球,看着看着就要和大人打。李林看儿子很钟情台球,曾打算送他去台球学校深造,一打听,学费要4万元,只好作罢。周贲喜欢航模,他和好多航模店里的老板是朋友,他做的一些航模至今还保存在一些商店的橱窗和西城区少年宫里。各种棋类他都喜爱;足球场、篮球场都有他活跃的身影。他还自学电脑,取得了中级证书。他熟悉汽车,从五花八门的标志符号到最流行车的价格,无不烂熟于心。他痴心于宇宙奥秘的探究,和好友程志云约定分头写一部科幻小说,写了两万字周贲很不满意,说“没劲”就销毁了,他母亲保留了两页。这篇名为《星际大迁移》的小说开头是这样的:

故事叙述了人类从月亮移居冥王星以及冥王星子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3991年,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不存在了,人类从地球迁移到月球,有一部分人去了水星和土星。我们的生活环境大为改变,我们只能生活在密封而看不见的罩子里面。

世界正在向他徐徐展开全部的空间,他像一只白鸽子,在低空扇动着稚嫩的翅膀,随时准备飞向蔚兰色的天空。

他找来一本海鸥满天的相册,写下“我的起点”4个字。他剪贴的人生轨迹,只有短短的一截抛物线,总共6张照片,分别记录了他的出生、乡村生活、“三美”证书、告别幼儿园、在和平里一小、小学毕业;后面还夹了几张高中之前的照片,未来得及贴上去。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6

李林说,周贲从小独立能力很强,把自己的屋子整理得干干净净。他虽已15岁,但还是孩子,每天陪伴他的,还是这些小玩具

周贲最喜爱的3条格言是:人生不在长,而贵在精彩;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我倒下99次,第100次也能站起来。前两条都已得到印证,可他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12月5日这一天,周贲的父亲正好出差归来,他下午5点到北京,可他的BP机却一直没响。儿子死后,他一再说:“这是天命,我们父子俩注定不能相见。他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我也真的无话可说。这个孩子从小就不规范,好多人为他担心,他奶奶在他4岁的时候对我说:‘这孩子管好了,能成大器,管不好就要出大事。’我当时有些不高兴,没想到这竟成了预言。对孩子的教育,我一直很犹豫,到底是教他成为一个守规矩的、合乎社会规范的人,还是鼓励他的个性发展。中考的时候,孩子考的分比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低十几分,他就不想上职高,一心一意想读中学,想上大学。但我反复给他做工作,劝他上职高。我是怕他考不上大学,到时候连工作都找不到。我是替孩子考虑。现在我才知道,我根本不懂得孩子的心,那个时候孩子背着我们给他常州的叔叔打电话,想到那儿上中学,后来也一直没有打消上大学的念头。”

对李林而言,12月5日前的一段日子充满了神秘的暗示。先是有一天晚上睡梦中听到儿子惊叫的声音,走进儿子的屋子,她被地上爆起的地板砖吓坏了;儿子说他被奇怪的声音惊醒,醒来一看,地板砖都立起来了。他对李林说:“妈妈,我真怕,你们离我太远了,我得穿过长长的过道才能到你们房间。”过了几天,李林买了胶卷,借了相机,准备给不爱照相的儿子好好拍几张相片。拍完后,胶卷却拿不出来。往日就爱鼓捣东西的儿子,上前摆弄,不料整卷底片全曝了光。12月5日下午两三点钟,一个老朋友来家帮着铺地板,闲谈间说起孩子,李林不知怎么就进出这么一句:“我这孩子,他能为朋友两肋插刀”,话一出口,她心里一跳:“怎么就想到两肋插刀”。朋友说他的一个插友死了,他得去看看,说完就走了。

周贲死了。李林翻儿子的作文本,看到王燕老师写给孩子的一段话,“周贲:我真的好喜欢你,你的聪明和善解人意,让人有心疼欲碎的感觉。在我教过的众多学生中,实在不多。可同时又常有一丝忧虑掠过我的心头,为你担心,真担心一块美玉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自生自灭!我多么希望你不虚度这几年的岁月,把失去的本该属于你的东西补回来,为今后在竞争的舞台上积蓄力量,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啊!”她的心真碎了。

好多人不愿相信这个事实。那天晚上马千里录完证词,回到家里,等到12点多,母亲韩磊才从人民医院回来,脸色很不好。马千里询问周贲的情况,她只是说:“你先睡,咱们明天再说。”马千里在家养伤,由父亲马兴武照料。3天后,韩磊才告诉儿子:“周贲已经过去了,你别太悲伤。”马千里立时呆了,半天不说话,眼泪含在眼眶里,他对母亲吼道:“你骗我,他没有死!”他想:医疗手段这么先进,怎么就留不住周贲。

周贲和马千里的同学刘扬说:“这事挺突然的,我觉得这事不应该发生。我们想买一个花圈送给周贲。学校一再给我们讲各种见义勇为的事迹,做这种事需要勇气,做了就都是英雄。”

程萃祖,50多岁的她曾是周贲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她带着女儿找到周贲家,拿出一顶有“亚运”标记的小黄帽,请李林在上面写上:“送给程老师,周贲。”这顶小黄帽是亚运会前夕周贲托人捎给老师的礼物,没想到却成了师生间永恒的纪念。

一个叫杜晨娟的女孩子,送来了一串粉红色的风铃,把它挂在周贲的遗像边。她对李林说:“阿姨,我昨晚梦见周贲了。他对我说:‘你一定要到我家去,安慰安慰我妈,我走得太让她伤心了,希望她生活得愉快。”’

周贲的大朋友、北京新时摩兴科教器材公司经理张强说周贲“内心丰富,知识深广。从生活的实际意义讲,他的15年胜过活了几十年的人,不枉来一世。”

周贲最喜爱的3条格言是:人生不在长,而贵在精彩;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我倒下99次,第一百次也能站起来。前两条都在他身上得到了印证,可他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7

程萃祖(左)现在珍藏着周贲留给他的小黄帽,中为周贲母亲李林,右为程萃祖的女儿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8

50天,对于李林来说是漫漫长路,每天早上都必须面对她还在微笑的儿子

周贲死了50天,李林和周军还是不知道儿子到底是怎么离开人世的,他们心中的谜团一直没有解开

在北京市人民医院,在急匆匆存车的人群中,我找到一位50多岁的男子,他14岁的儿子因脑瘫住院,已经十几天了。他说:“医院打交道的不是什么产品,而是人,按50年代的观点看,现在的服务比当初差远了。其中之一就是护士份内的事全部推给家长做。比如工作的不认真,给孩子抽血,抽完了,护士拿走了,结果第二天没有了。血样丢了。也许是现在病人太多了,医生护士往往缺少该有的人性。向他们询问病情,要高兴时还行,碰上他们有情绪,说出口的话能把你噎死。譬如打针,点滴打的是一个套管,第二天直接打进套管,这可以免除孩子痛苦,都是孩子啊。有时动一动,第二天护士就问家长动了吗,家长赶紧解释一下,护士马上就是一句:‘让你们这么多人陪,连这么点事都办不好!’家长赶紧说麻烦您了,护士又是一句,‘我麻烦点没关系,你这孩子受得了就行。’现在孩子看见她们害怕,因为打针什么的可以理解,但现在大人看见她们也同样紧张。没有人告诉这医院承包了,但我能感受到,她们确实分块了。”

在急诊大厅,不时有病人从外边进来,大厅门口摆着几张活动床,人们先把病人挪到上面,推着车交完费,才能进入抢救室。有好几个病人就在走道上输液,他们的家属说,输完液没什么事抬回去。医院床位紧张,也有人说住不起院;好多病人的合同医院在别处,急诊后再转院。他们都是冲人民医院的一流设备和急诊大楼来的。

观察室的走廊上也摆满了床。输液架下病人家属或蹲或坐,我问了两个病人,一个是脑血栓,另一个是心房微颤,都是70多岁的老太太。老人睡过去了,家属在旁边守候着;穿蓝工作服的女清洁工,使劲拖着地,往前挪垃圾桶的时候,用拖把使劲一推,塑料桶猛地划动,在水泥地上发出一阵锐叫,“每天都这样,没有人管,老人时常被惊骇过来,”在走廊已经扎营半个月的管女士说。几个医生护士叉在房门口,热烈地争论了一会儿,方才散开。大门不时发出很响的碰撞声,“整天这样,谁也不轻推轻闭。”守着另一床的母女俩对我说。门上没有提示标志,人来人往,全部匆匆忙忙,来探视的病人家属大都轻手轻脚,医院的人就潇洒多了,举手投足很是自在。

母女俩是第二天来医院守床,母亲在海淀一个研究所,女儿在旅行社。做母亲的说起昨天的事,还有点紧张:“一会儿交这个费一会儿交那个费,我拿着单子来回跑,生怕把老人耽误了。跑得我最后头都晕。”今天医生刚给开了一种新药,她女儿去交费,正说着人回来了,她一边嘘气一边说,“要人命啊!急诊这边没药,让到门诊去拿,门诊又让回急诊交费,交完费,拿着收据去领药,这边的门又给锁住了,又绕了一大圈才拿到药,还得把交费单再送回急诊。”

周贲死后,记者到医院采访。在院长办公室,我出示证件后,对方还要看介绍信,说是内部规定,是常识,前几天还抓住了一个假记者云云,争执之际,戴眼镜的这位先生很自豪地说:“我们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就是卫生部的人,我们不认识照样不接待。医院里有很多秘密,情报泄露出去谁负责?”

因为一开始他告诉我,采访周贲的事找医务处,我就直接找到那儿。接待的女士给急诊打了电话,那边说,有关周贲的采访一律由医院统一接待。这位女士对我说,院务处中的处长开会去了,她一概不清楚。她还说,医生很忙,他们没有时间接受采访。

周贲死了50天,李林和周军还是不知道儿子到底是怎么离开人世的,悬挂在他们心头的谜团一直没有解开。1995年12月19日,医院告诉他们,当时组织了5到7人抢救周贲,到了1996年1月25日又变成两个医生、两个护士。李林和周军想看孩子病历的要求仍被拒绝,理由是上头有规定:病案只能给上级看,不能给病人家属。这一天,医院还回答了他们的疑团:周贲是晚上六点五分被送到医院的,血压为零,心力衰危,经输液治疗,到六点半,血压上升,情况稳定;医院八点多开始抢救,做包心缝合手术,后因心肾坏死不治。对在一楼待那么长时间(双方有分歧),医院的解释是,心被肺包着,观察很困难。而给周贲做心脏缝合手术的陈生龙大夫,在12月6日凌晨周贲去世之后对李林说:“你这孩子从一楼抬上来以后,瞳孔一直没有缩小,我是孩子被抬上来以后才叫到这儿做心外科手术的。”当李林在1月25日对医务处的王主任说:“按照周贲实际受伤的旧部位,一般人都能想到他是被穿透肺部伤及心脏的”时,对方竟说:“你比医生还高明啊?”

碎玉背后的人间故事9

一个叫杜晨娟的女孩送来一串粉红色的风铃,她对李林说,“阿姨,我昨晚梦见周贲了。他对我说‘你一定要到我家去,安慰安慰我妈,我走得太让她伤心了。’”

周贲同学程志云的母亲说:“要这样下去,我们只能让孩子出去少惹事,整个社会都见死不救,这社会会变成什么?”

一个生命的消失,对好多人而言,那只是一个枯燥的数字的跳动。但对与其相关的亲人而言,可是一个世界的毁灭,一个永远流血的伤口。周贲死了,他还未来得及享受值得人留恋的花季,他带给我们的是太多的伤感,太多的怅惘。当然,要是我们的社会秩序好一些,要是19岁的C小姐学会自我保护,要是当时有许多成年的公民施以援手,要是那个治安岗亭尽责,或者我们有健全的治安保卫系统……如果有了这一切,我们的小周贲肯定能和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世界。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公民责任感与正义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见义勇为。1995年11月21日,第四次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的呼吁是“见义勇为,扶正祛邪”。遗憾的是,“见义勇为”总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在我们身边,多的是武侠小说的痴迷者,一出家门,便“世界与我无涉”,大多数人信奉的仍是“少管闲事”,“各人做各人的事”。偶有“见义勇为”者,所遭遇的往往是:救人的事实难以澄清,救人者反而有口难辩;救人救出官司,被救者不愿作证;救人救出一身残疾或付出生命,医疗费却反而无处报销。在这种情况下,见义勇为实际上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在这起周贲、马千里的见义勇为事件中,因歹徒至今未被抓获,有关方面对事件结案至今尚未明朗。见义勇为的性质在相当一部分人心目中仍然存疑。有人认为,周贲与被救的C小姐认识,两人住在同一居住区不同楼内,不应看成真正的见义勇为;有人认为,事件起端其实未真正构成恶性,是周贲、马千里紧追不舍导致歹徒行凶杀人,周贲、马千里要是“见好就收”,血案就不会发生;也有人认为周贲作为一个未成熟的孩子,是他自己冲动导致了这样一场其实不应发生的悲剧。这种议论,令周贲、马千里的亲友们感到不寒而栗。周贲的父母说,要不是我们自己奔走,要不是新闻界一些有良知的记者帮助,周贲带走的有可能是说不清道不白的恶名。周贲同学程志云的母亲则愤慨地告诉记者:“要这样下去,谁以后还敢做好事!我们只能让孩子出去少惹事,整个社会都见死不救,这社会会变成什么?”

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正义本能已被剥蚀得所剩无几,当一个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麻木的时候,一个这样的救人身亡的故事,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周贲见义勇为

上一篇:
下一篇: 传媒是不是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