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维和还是发展?

作者:阎琦

文·阎琦联合国:维和还是发展?010月24日是世界联合国日。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对联合国半个世纪以来的作用持较为肯定态度的国家是联合国基本上未卷入维和行动和区域性冲突的西半球;而持较为否定态度的国家是处于冲突区或维和部队主要提供国的人民。在各项职能的评价中,得到最正面评价的是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为提高医疗保健水准和帮助贪困儿童所做的努力;评价最低的是阻止和消除世界范围内的武力冲突。维和行动及难民救助行为被认为是联全国最应履行的职能,也是最需改进的行为。这里的问题十分明显:维和与发展的天秤究竟该如何设置?

联合国诞生于二战废墟之上,它圆了世界人民一个和平的梦。维和使命作为联合国宗旨的第一项是顺应时代要求的,也曾取得成就。然而,雅尔塔会议根据谁的军队能占领到哪里,哪里就是谁的势力范围的强权政治原则瓜分东南欧,尽管稚尔塔协定对于维持整体上的长期和平具有一定益处,并由此影响及建构的世界格局却使联合国在祛除战争灾难方面大打折扣,联合国经常变成两个超级大国、两种政治力量对抗的舞台。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联合国虽然调停叙、黎之争和刚果、伊朗、埃及、巴勒斯坦、印尼、克什米尔以及塞浦路斯的各种冲突,在减轻和治愈贫困、灾民创伤、促进繁荣等方面也起到了造福人类的作用,但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受超级大国操纵,在中东战争和印、巴冲突中也未能真正有所作为。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和分裂化构成新的国际关系框架。今天的冲突更可能是国家内部的冲突而非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矛盾的多元化使得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要求日渐增多。1948—1988年,联合国共实施13次维和,但1988年以来维和行动已不下25次:如促成前苏联撤兵阿富汗、纳米比亚独立、两伊停火、萨尔瓦多民选、柬埔寨和莫桑比克内乱、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等,其中索马里危机、波黑冲突和卢旺达、安哥拉内乱使人们对维和行动的持续效果产生巨大怀疑。值得关注的是,武力维和已愈演愈烈。目前,蓝盔部队总兵力已近7万人,年经费31亿美元,是联合国其他主要活动经费总和的两倍多。兵力不足和资金匮乏使得联合国处境尴尬,难以应付遍地狼烟。人们不禁要问:蓝盔部队究竟应该承担哪些义务?

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最近报告: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地区军费开支明显下降,说明地区性冲突的威胁正在减小。有人认为,与其花费难以承付的巨资去介入效果不佳的国家内部冲突,不如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救助难民,从某种意义上消灭冲突的根源。加利秘书长的《发展日程》报告,也充分阐述了社会发展和安全的密切联系。这两方面的问题相当于一个硬币的两面。

联合国:维和还是发展?1

1994年,联合国下属机构在莫桑比克发送救灾物资  

展望联合国的未来,著名学者李琮先生(前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所长、曾担任联合国发展规划委员会中国委员)认为:“1.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国家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交往频繁,要求彼此间有很好的协调,联合国可以也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2.但条件是,世界各国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有更大的发言权(而这一点是完全可能争取到的);爱好和平的力量要有更大的增长;发展问题应该成为联合国的主要任务,发达国家有义务不附带任何条件地援助发展中国家,走共同发展的道路;联合国自身要有适当的改革。”1995年10月22日,15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聚会纽约联合国总部,集中讨论如何改革这个世界组织和如何给它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应付21世纪的挑战问题,涉及:安理会的机构改革,建立经济安全理事会、建立联合国军和经费问题。

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希望之路,我们期待着联合国,请再圆世界人民一个繁荣富强的梦。 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