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的电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张晓莉

致命的电表0

漫画·荣非

北京市宣武区珠朝街4号院,是一个住着25户居民的大杂院。去年夏天,两块电表接连起火,险些火烧连营。而在大院住了一辈子的唐大娘关心的则是电表总烧经常停电,所以她家买了应急灯。

外行不知道,内行吓一跳。前来换电表的供电局修理工看到木制配电盘都被烧焦了,不禁出了一身冷汗。4号院房挨房,过道狭窄,房子年久失修,再加上周围都是类似的大杂院,一家起火,整条街遭殃。

据供电局技术人员分析,4号院电表接连起火在于电表负荷不够,那两只电表只能承受3000到6000瓦的供电负荷。现在家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加上照明用灯,一家一晚用电至少400瓦,25户就要用10000瓦,超负荷的运转,电表怎能不起火?

像4号院这样的可不是个别现象,北京市房管局系统的不完全调查显示,北京至少有40万户居民生活在电表火灾隐患之中。

老百姓很少意识到电表线路满载过载的危险性。这也不能怨老百姓无知,他们住房子怎能考虑电线电表的安法,这是供电局的事。可北京供电局用电科的人士说,在建筑设计时就埋下了隐患。

北京房管局规划设计所的专家则另有说法:建筑配电国家有标准。70年代以前的老房子,供电标准仅考虑到照明,每平方米供电2瓦,也就够点灯泡的。1982年和1985年两次提高了供电标准。现在实行的供电标准是90年代初制定的,每平方米25瓦。但有关专家说,由于住宅建设有周期,所以只有近两年竣工的房子达到了这一标准,而许多老房子,甚至1990、1991年峻工的新房,供电水平大大低于标准。

还值得一提的是,据北京供电局技术人员介绍,国外许多国家明令禁止用铝线做照明线路,因为铝线极易发热起火,而我国70年代以前的老房子,配电线路安的都是铝线。

北京供电局的技术人员说,电表线路超负荷,一般人想到的仅仅是因此会经常造成短路停电,很少意识到由此会引起电器火灾。由于电器火灾一旦形成,火势很难控制,故危害性极大。像隆福寺大火、克拉玛依大火、本溪大火,都是由电路起火引起。

据有关部门统计,电路火灾在所有火灾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0年前的11%上升到24%。供电局技术人员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供电线路超负荷运载。

1990年,北京市成立了电气工程协会,其工作重点就是解决危旧房屋的电器防火问题。

1991年,电气工程协会对北京市100多个大杂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电表过载是一个普遍现象,过载量甚至超过4至5倍,最多的达10倍。于是电气工程协会上书市府,领导在回信中批示:“认真抓,就怕火烧连营。”

问题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但是解决并不容易。按规定,北京供电局只负责城市供电网的建设、改造和维护,房屋的供电线路和电表的增容则由各房屋产权单位自己负责。即供电局只管按规定配置电表和供电;使用中的问题,如电表过载、需换新表,则是供电局换表,但必须产权单位拿钱。

一方面是大量房屋电表线路需更新,一方面产权单位普遍缺少改造资金。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来负责此事,对产权单位缺乏约束。

据了解,机械工业部已投资250万元对其所属房屋的配电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有关房管部门已计划改造前三门一带70年代末建成的房屋的配电线路。但是,更多的需要更新的线路仍在超负荷运转着。缺的是资金。

北京供电局的领导明确表态,他们可以随时改造配电线路,但这笔钱国家没有计划,只能由房屋产权单位负责。

珠朝街4号院连烧了两块电表,负责该地区的陶然亭房管所曾联合住户筹集资金增加电表容量,可是住户有困难,房管所也有困难,增容的事不了了之。火灾谁管?

40万户居民面对超载的电表。 火灾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