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贷款利率单腿蹦:影响有多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黑子)
开年第一天,人民银行就给了全国一个信号:对金融机构货款年利率提高0.24%。尽管上调幅度微乎其微,但意味着中央信货闸门今年依然偏紧。
令人纳闷的是,此次贷款利率上调,存款利率为何纹丝未动?近年来,在人们印象中,存款与贷款利率的涨落一直是双腿蹦。据统计,从1979年至1994年的15年间,存款利率调整12次,贷款利率调整13次。
只动贷款利率不动存款利率,这次来了个单腿蹦。而且,人民银行总行同时公开承认,目前的存款利率为负利率,即利率抵不上通胀率。面对这个事实,百姓怎能不发问:如何捍卫储户的利益。
据悉,此次调整贷款利率有两个方案,一是只动贷款一头,另一是两头一齐动。最终,第二种方案被否定,银行自有苦衷。
人民银行副行长戴相龙解释说,自从1993年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利率,1年期利率已达10.98%。与外币存款利率相比,人民币存款利率已经高出一截。
鲜为人知的是,人民银行未动存款利率还有一个顾忌:多年来,百姓们已养成一个习惯,利率可涨不可落。而眼下存款利率已顶到天,如果暂时再涨上去,用不了多久又会落下来,存款利率一降肯定惊天动地。
鉴于此,人民银行唯有采取临时性措施,以保值贴补形式帮助百姓抵御通胀。实在也是费了一番苦心。戴相龙副行长认为,解决存款负利率问题根本在于抑制通胀,而非一味上调利率。
利率杠杆牵一发动全身,只动贷款利率又让另外一些人想不通。
隔行如隔山,殊不知贷款利率已到非调不可的地步。在1993年,存款利率大。幅度上调之后,个人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之差基本持平。众所周知,银行也得靠低进高贷吃饭,没了存贷利差,银行怎么活?
好在银行还不是完全指着个人储蓄这一块生存。企业存款和财政存款利率较低,发行基金(即印票子)又不用付利息。因此,这三块与贷款利息间的利差,就是银行目前的生存之本。
不过,个人储蓄已占到人民银行资金总盘子的40%,这一块不赚钱势必影响银行业总体利润。虽说银行眼下日子还过得去,但上交利润已不如从前。
在新中国历史上,银行业的总体利差曾达到过3%以上,可现在一些省级银行的存贷利差仅0.7%。稍有不慎,就落个赔本。
道理一点就透,最实在的问题莫过于最终由谁来承受。从明面上看,此次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并不高,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诸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的贷款年利率仅提高0.24%,各金融机构对固定资产贷款利率仅提0.72%。但影响面颇大。
有关迹象表明,此次调整贷款利率重点是为了抑制基建规模。受影响最大的将是地方或企业自筹资金的基建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大部分靠贷款来启动。其次,原来国家银行对能源交通等13个行业实行贷款利率优惠,这次也全部取消。但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对部分重点工程,还将执行贴息政策。不过,总的来说,企业总要受一定影响。
企业受影响,物价是否又会受波及,这点则是百姓们更为关心的。 银行存款利率利差银行贷款利率国内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