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鹤)

​静观轩0( 楼梯、木桥,效果强烈的序列是这座房子里惟一出现轴线的部分 )

许多年前汤姆·汉克斯在电影《西雅图夜未眠》里演了个建筑师,他和梅格·莱恩的浪漫故事不知道赚足了多少浪漫分子的眼泪,以至于多年以后还要撮合这对演员再演一部《You Got Mail》来纪念前一部片子。尽管如此,西雅图—建筑师—浪漫,对这一串链接的感觉,我却隔在很多层的隔膜以远,倒不如想起IT业来得快。除了人才济济,西雅图给我的再一个印象是天天下雨。远隔一整个太平洋得来的这么一点儿浮皮擦痒的琐屑细事,却不想在看见一座建筑的时候串起来了。

西雅图有一家建筑师事务所,由四位土生土长的西雅图本地人开办着,叫做Olson Sundberg Kundig Allen Architects,名称里的四个词就是四才子的姓氏。四位先生都毕业于本地的华盛顿大学,却是前后脚逐渐毕业、逐渐聚拢在一起的。最早是由Jim Olson在1966年开办了事务所,然后1974年来了Rick Sundberg,再过了十年,Tom Kundig和Scott Allen才加入进来。一则他们在读书时都深深感动于意大利翁卡罗·斯卡帕和美国名师路易·康的建筑,再则他们各自的家世都与建筑和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他们的身边,一直聚集着西雅图最优秀的匠师。用传统的工艺细节与新的技术融合出精致的方案,是他们历来所看重的。他们甚至认为,一名建筑师要是不熟悉工程与机械,就没有能力根据特定的地段来为业主量体裁衣地定制建筑。

西雅图这地方,俊杰遍地风云际会,是个滋养优秀设计的好去处。由于此地的人们吃饭靠的都是创意,因此除了身家宽裕养得起好房子之外,还懂得尊重和欣赏与众不同的创意,甘愿为此冒一点儿风险。这就为OSKA事务所的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他们扎在周边地带设计了好多年的别墅,足历着方案中的探险。有的业主既不会看图又不懂模型,懵里懵懂的也就放胆听任建筑师去尽情发挥,直到在新家里安居了两三年以后,才会跑来告诉建筑师,现在对自己的家了解得多一点了,每天都会觉得有新的惊奇。建筑这种一次完工的作品,能让人回味这么久,那设计的人该是多么欣慰啊。

西雅图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雨雾绵绵。丰沛的雨水养育出茂密的山林,也挡住了人们待在户外的兴致。固然可以怪罪天气逼得自己每天足不出户,但是谁能舍得不去欣赏窗外的秀雅景致呢。因此,在OSKA的设计中,超大尺寸的窗户始终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母题。一来替主人邀约山水全都奔来眼底,方不辜负了这番难得的自然造化;二来也在极其珍贵的阳光乍现时刻,最大限度地任凭太阳进来舞动,让屋里和心里都明媚无边。

Coeur d’Alene湖畔的拉森假日小屋,是OSKA的一件代表作,但它却不在西雅图,而在东邻的爱达荷州。主人拉森夫妇每逢周末来此度假,他们对住家的梦想恰与OSKA的建筑方式合了拍。而这里与西雅图的气候条件十分相似,也方便让OSKA把自己的拿手好戏全都搬演出来。惯于和山林打交道的OSKA为拉森小屋选用的材料很朴素,只有混凝土、胶合板和钢材而已。所有的材料都素面朝天,不做饰面层,既免除了维护时的麻烦,也为岁月留出了刻画的余地。

​静观轩1( 开敞的南面拆散了整个建筑,像是由多面平板搭起来的 )

这座度假小屋紧邻着湖的北岸,身后森然静默的积年老树,一律是杉与松这等愈冷愈苍翠的。对岸的山丘上,同样郁郁沉沉的大片森林,把这一泊湖水圈成了独家的内庭。当此美景,摊手摊脚地坐着发呆才是最正经的态度,所以建筑必然对着湖边开敞,那是不用商量的了。何况,有了湖水盈盈为界,前方的安全空间陡然扩展到无限,大可以彻底袒露着不怕外人的侵扰,恰是OSKA所擅用的超级大窗用武之地。其实,欧美建筑的传统本来不大在意正南正北的朝向,不过既是在阳光稀缺的地方,能遇到地段恰巧朝着正南,也算是一个意外之喜。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的南立面,用以采光兼而采景,辅助性的空间,包括餐厅厨房和次卧室,全都谦退到了不起眼的角落里,不好意思挤过来把前台沾染上了烟尘气似的。

通向拉森小屋的道路位于地段西侧,家门口便依势设在了建筑的西北角,朝着夕阳的方向。同样是因为野性十足的自然场面太过霸道,很难设想在别的方位上与之争锋,是以入户门廊的设计完全以小见长。仅一米来宽的门道做出了两层半的净高,以其过度陡狭的比例酿造出某种庄严感,是举重若轻的机巧。这般仪式性到此并未止步,门道直对着华丽原木色的胶合板楼梯,其陡狭倒是不待过渡,就和直奔二楼的强烈指向接上了榫。依然同等狭度的一道木桥飞越餐厅上空,连接到楼上东侧的小工作室。这个兼为起坐的空间位于二楼东北端,前面通过一扇小门穿过衣帽间连着主卧室,显然是预备给主人自己独占的,上面更覆着一层小小的Loft。走过了这一道桥以后的这一串空间,实在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套房,只除了吃饭还得下楼,不然就可以憩止于此日高酣眠的。在门道右手边,一楼的西侧,安排着两间次卧室带卫生间,都朝西开着窗罢了,并不刻意让这屋里有窗景,住客很可以纠缠着要换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静观轩2( 夜色中在灯光的衬托下,这个场景有着十足的舞台味道,观众惟有湖里的鱼 )

所有次要的功能全都安排完毕,只余下赏湖观鸟的重头戏去大大铺排了。与后身的餐厅等宽,一股脑儿直着推到南端去,豁朗的矩形平面才配得上这般豁朗的场面。话虽如此,毕竟这一大块空间在尺度上是有些过大了,并不符合OSKA历来主张的“大窗小建筑”的原则。于是借着楼上要安排主人套间的由头,以净高的变化分出了起居室和书房两个部分,便是在外观造型上,也好以书房叠套间的东楼与封闭沉着的西楼做一平衡。起居室的四面多是裸露的整面混凝土墙,既无彩色又无线脚。并非建筑师懒得做室内装饰的设计,实在这又是他的另一惯技。Olson是个自居艺术家的人,他自称从来不怎么看建筑杂志,倒是常看艺术杂志,美术馆更是不少去。他设计别墅的时候,希望能让艺术品和他的建筑生长在一起,因此经常给主人家留出大片空白的墙壁,预备给人家挂画的。遇见了家里没有字画的俗人,他情愿花时间指点人家去收藏,也不肯做点子装修了事。很有古风的哦。看这拉森小屋家徒四壁,以后也少不得费张罗。

在餐厅、起居和书房之间的交点处,贴贴当中的有一只圆柱形的巨型掀盖式钢管壁炉,直径122厘米,是用阿拉斯加输油管道上更替下来的一截制成的,透着那么粗壮,等日后染上了锈迹就更理想。这壁炉的设置,既是驱散阴湿雾薮所必不可少,更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符号:真等到暮色四合时候,全盘裸露在漫漫荒野间一灯如豆,若没有这一炉火充当个心理的慰藉,只怕会在枭唳声中坐立不安啦。

​静观轩3( 主人卧室朝向楼下起居室处有一推拉窗扇,钢材配件衬在胶合板上起着装饰的作用 )

面湖是这个别墅的主题,点题的手法必定是重中之重。二楼南端是主人的卧室,整面玻璃尚可做成墙面不必开启。可是供起居的部分势必与室外相互贯通,该在这一片玻璃墙上开个多大的门洞才合适呢?

前面说了,OSKA的几位建筑师都极端重视工艺构造的细节。有此前将近40年的实践打底,他们给出的答案令人瞠目。整个起居室朝南的一面,全是玻璃,全是门,没有墙。这一扇巨门的尺寸是6米宽9米高,重达6吨!就算能找得到足够有劲的合叶把它装稳了,这门又有谁能开得动啊?!

​静观轩4( 建筑材料的朴素为家具的鲜艳留足分寸。书房南端有绿色小门开向湖边,毕竟随时溜进溜出不见得非要隆重地去开大门不可! )

立式的合叶大概怎么也难够结实了,于是这扇门在标高5米的地方靠水平轴连在了两侧的门框上,每次开合都是被掀起来的。建筑师精心设计了一套杠杆和滑轮组成的开门摇臂,老式的系统衬在粗放的混凝土墙面上,颇似全楼上下都被Loft化了。为了保证这扇门的稳定,在它关严的时候,有一个向北面后倾80度的倾角,容这扇门比较舒服地靠在建筑主体上歇息则个。拉森家的儿子搬进这座房子的时候年方6岁,用这套摇臂系统,他负责每天开门关门,玩得不亦乐乎。这门随着太阳的起落而开阖,平素坐在这个起居室里,完全就像是坐进了一个轩,把酒临风的好地方。

2004年,OSKA凭借拉森假日小屋和另外一个项目,艺术家的私人画室,同时拿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两个荣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