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色基因:深蓝的后裔问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尚进)
“这是一部像人的机器和一个像机器的人之间的决斗”,这是1997年5月11日,那场被称为人机世纪大战之后,印度人阿南德摇着头说的话。转眼之间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与IBM超级计算机深蓝的那场较量已经过去8年,超越人类头脑的计算机已经不再是新鲜话题,那些类似《基督教箴言报》的神学主义媒体已经不再谈论机器为什么比人脑快速,而更热衷挤兑人工智能技术的一次次夭折。
深蓝的出现并不意味着计算机超越人脑速度的终结,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保持空间飞行10.3马赫的速度纪录一样,超级计算机领域也存在一个速度排行榜,全球超级计算机权威机构TOP500几乎每个月都更新一次速度排名,深蓝曾经以每秒钟运算1亿步棋,短暂占据过第一位的位置,而最新占据TOP500首位的超级计算机蓝色基因,竟然达到了每秒钟280.6万亿次浮点运算的速度,这几乎是8年前战胜卡斯帕罗夫时候深蓝速度的100倍。到底是什么力量催生人类计算能力在8年间翻了近100倍,即便我们拥有如此强大的计算工具,为什么依旧无法面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危害先知先觉呢?本刊记者专访了主管IBM技术战略创新的全球副总裁欧文·沃拉达斯基·伯杰(Irving Wladawsky Berger)。
三联生活周刊:所有人都对深蓝当年战胜卡斯帕罗夫记忆犹新,而目前保持世界计算速度最快的蓝色基因,比深蓝时代到底进步了多少。
欧文·伯杰:如果从纯粹计算速度统计,蓝色基因要比深蓝快近100倍,但是我更倾向说蓝色基因技术上还不能算革命性的。实际上蓝色基因是一套模块化的超级运算系统,由大量运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访问IBM的PowerPC嵌入式处理器,这种处理器与最新上市的微软Xbox360基础架构一样。蓝色基因更多采用一种分而治之的计算实录,把1万多枚微处理器组合成极其强大的能量,仅仅这种组合就是严酷的技术挑战,要考虑过高的电能消耗,以及冷却散热问题,总不能让蓝色基因也如同第一台计算机ENIAC那样占据一个房间。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超级计算机速度向极限主义发展?
欧文·伯杰:本能吧,一种对于速度无比追求的本能,可能不同于田径比赛的那种,更近似科学家的那种本能。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知道超级计算机很早就被应用到气象预报中,IBM的气象超级计算机在全球很多地方都预测天气变化,那为什么美国气象机构让飓风卡特里娜如此肆虐呢?
欧文·伯杰:IBM深度计算部气象及环境销售总裁大卫·布莱斯韦克就是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科学顾问,所以要声明的是蓝色基因对气象预测能力不俗。其实这个问题就跟打垒球一样。卡特里娜飓风带来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形式管理组织的问题,超级计算机可以分析出天气的问题,可无法实现社会处置和解决机制的协调。对于卡特里娜飓风,天气预报实际上从强度和路径预测得非常准,但是政府机能的响应却不够快。
三联生活周刊:谁会买蓝色基因呢?
欧文·伯杰:越来越多的生物药品公司、石油公司,都是蓝色基因这样超级计算机的簇拥者,至今在全球已经组装运转了13台蓝色基因,还有两台正在生产线上。
三联生活周刊:人类基因测序这样的生物工程,以及NASA繁多的太空计划,让超级计算机不再是军事领域的独享,超级计算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是不是会越来越平常?
欧文·伯杰:蓝色基因的开发最初就是为了满足美国国家能源署的需要。200年前科学家更多依赖观察,100年前则是热衷试验,而现在超级计算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科研的方法,只要建立一套数学模型就可以解出来很多难题。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300年前显微镜被发明出来,那时只有少数科学家知道怎么用,那是当时很复杂的技术,而现在显微镜变成小孩子都会用的技术。而20年前超级计算机的民用推动了数值计算技术,汽车制造商不用再依赖于黏土模型,把图纸变成手可以摸到的样子,而是完全在超级计算机里面模拟出来,甚至不用搞那种真车的碰撞试验,超级计算机可以模拟出碰撞的细节,甚至测算出假人指甲盖会受到多少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