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禽流感防治终端

作者:王恺

(文 / 王恺)

​北京禽流感防治终端0( 2005年11月27日,北京一工作人员在给鸽子接种禽流感疫苗 )

北京地坛医院:禽流感疫情的 终端守护

地坛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室的医生刘景院不与人握手。他的说法是,我的手脏。一般大家会愣一下,看他那双洗得发白的手。其实他的“脏”是指自己常年生活在传染病医院的环境里。几乎所有的护士和医生从病房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先用手掬水浇在水龙头上,再用肥皂仔细反复地洗手,一天洗上无数遍是正常的事情。要是请你坐下,他们一定会拿两个高温消毒的垫单,一个给你垫着,一个给你的书包。

北京地坛医院成立于1946年,一直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看过成立之初的那张黑白照片,不高的医院大门和现在没什么区别。1989年更名地坛医院,在那次著名的“非典”疫情之后,地坛医院的知名度才剧增。

“即使是‘非典’时候,我们这里的医生护士也没有那些鲜花、抱头痛哭啊之类的事情。大家整天就在传染病区里,什么都见惯了。”对于想采访地坛医院的人,宣传科的陈明莲一直这样挡驾。在她看来,被北京市指定为禽流感病人的首家收治医院,也是平常的事,是地坛医院作为传染病院应尽的责任。

和SARS完全不一样

​北京禽流感防治终端1( 2005年11月24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要求出入境旅客填写入境检验检疫健康调查表 )

此次的禽流感总是让人想到2003年那次“非典”的流行,而“非典”直接带来的就是医护人员的被感染。2003年,与别的医院医护人员大规模染病不同,地坛医院只有5个护士感染上“非典”,按照医院社会服务部陈征的研究结果,所有生病的护士还是过度劳累的结果,导致的身体抵抗力低下。并不像别的医院那样是防护不严造成的。“传染病医院的好处是,大家都有严格的消毒意识。”

“那时候,地坛医院是作为外宾和高干的病房,最早住进来的是世界劳工组织的那个人。”医生刘景院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情景。自从住进来病人后,他们所在的重症病室就彻底封闭,他们这些医生护士也彻底不能回家了。由于当时“非典”疫情还没有彻底公开,所有病人都是晚上才运送到地坛医院,“白天不敢运啊”。每天晚上不能休息,加上病人越来越多,就在连轴转的压力下,5名护士先后染病。“那时候我们心理压力真大。”

“SARS太突然了,没有一点病情报告,同行的研究也没有。最初知道的时候,我们都叫它广东肺炎。而禽流感从1997年在香港发作后,就有相关的医学资料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禽流感的疫情通报制度显然好于2003年的“非典”,禽流感的防治网络已经在北京基本建立,一般医院都设立有发热门诊,对病人进行排查,排查期间都有单独的“留观室”,这两天到处去讲“预防禽流感课程”的地坛医院感染科主任陈志海说。他从2004年开始,已经到处给医护人员上课,就是讲如何对付禽流感,“一旦普通医院的病人经专家会诊出现疑似,会立刻送往我们这里的杂病区隔离治疗”。

尽管禽流感研究中目前还有很多问题不够清晰,但是陈志海还是很志得意满地说:“在医学领域,我觉得还是基本清晰的。”也就是靠着这自信,他才能安抚下面听讲座的医护人员的不安情绪。

讲课是为了考试,考试是在卫生部的布置下进行的,杂病区的主治医生蒋荣猛说,“我们都使劲背,考的是传染病知识体系,并不仅仅是禽流感。”因为“非典”的缘故,国家加强了对传染病治疗体系的投入和管理,北京市所有的医务工作者全部要进行闭卷考核,包括个体医生。目前所有的医院职称考试中也都有传染病这块的内容。“我们医院的考风被表扬了。”地坛医院医务科科长李秀兰很自豪地说。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传染病院的医生本身基础好。

考核和信息公开化,是此次禽流感在防治体系上与“非典”的最大不同。

禽流感防治:还是要靠群众运动

按照一般说法,各级医院已经建立了防治禽流感的体系。“出现疑似病人就往我们这里送。”李秀兰说。但是与想象不同,一个病人是否“疑似”要经过层层严格判断。

“首先是普通医院对发热病人的排查,一般就是对话,去没去过疫区,和什么人有过接触。”如果病人发热,而且去过疫区,那就得往各个医院的隔离的“留观室”送。此时就不能大意了,虽然目前没有禽流感人传人的证据,“但是相反的证据也没有,没有谁说不能人传人。”地坛医院的要求是,虽然是乙类传染病,但是医护人员一定要按照甲类传染病如霍乱的方式去对待。也就是说,与病人接触时要“二级防护”了,“和‘非典’时的那种穿戴一模一样”。

“二级防护”要求在白大褂之外穿上防护服,要戴上N95的口罩,也要戴眼罩和鞋套。地坛医院的物资科保证说有充足的供应。李秀兰说:“我们现在的物资贮备可以对付几十个病人。专门留出了若干间病房。”储备总量可以支持一个星期。

各个医院都有专家组,专门负责会诊,而病人的实验室证据和临床观察的结果都要被送往国家指定的“生物安全网络实验室”,由那里诊断,如果出现疑似,立刻会送往地坛医院。

地坛医院会把病人送到杂病区隔离治疗。所谓杂病区,是指除了肝炎和肺结核外的治疗区。事实上,对肝炎的治疗一直是地坛医院的长项,看其网站和医院的黑板报上,全是针对各类肝炎患者的治疗和疗养方案,而禽流感并不占据这里的主流。

一个医生把各种禽流感常识也上了网。“并不表示这是我们的长项。”但是,杂病区的医生却被指为有才能的人,陈志海主任说:“每个人都能治疗各种传染病,比一般的专科医生要强。”他们今年上半年收治的最多传染病是麻疹,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我们最擅长点对点的防护,即专项防护。比如禽流感是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我们有专门的呼吸道隔离病房。”

呼吸道传染病房有两层窗户,送东西要先开外面的窗,再开里面的窗。而紫外线消毒也是用于呼吸道传染病房的。病区的小黑板上写着,“15病房每天要进行紫外线消毒。护士要戴好防护设备”。

从技术层面来看,目前,禽流感的治疗药物就是达菲和金刚烷胺,但是这些药物必须要在感染禽流感5天内服用才会有效。抗病毒的药物都是这样。“也就是说,你要是吃晚了就没有用处了,所以我们不赞成大家储备或乱服禽流感药物。”刘景院说。

这确实是一种可怕的情况,一般流感后服用此类药物不会有作用,反而有害。而禽流感和一般流感很难区分。“惟一希望的就是快上医院,快点诊断。”

按照李秀兰的说法,这次防治禽流感的决胜之道,不是说医院技术有多高,物资多丰富,“关键还是最早的关口把握住,千万不能在人群间传播。好在我们国家有群众运动的传统,现在已经布控好了——一经发现就跑不了。这种古老的办法还是最管用”。

经历了“非典”的地坛医院很平静地等待着有可能发生的疫情,医院领导的交代倒是很简单,三点要求:“治疗好病人,自己别感染,也别感染别的病人。”

重症监护病室的一流设备

如果不是因为预防禽流感预案的启动,也许,ICO病区的每个医生的生活将是机械而疲劳,每天定时上下班。这里是治疗重症患者的地方,上次“非典”病人几乎全部送到这里。卫生部颁发的“‘非典’抢救的先进集体”奖状还在,可是钉子掉了,现在被平放在电脑上,没有谁注意它,“不就是那么回事吗。”一个年轻的医生大大咧咧地说。

这里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设备的优良。专门对付呼吸道传染病的副压病房这里就有6间,空气可以通过专门的仪器净化,而病毒也不会散发到屋外的空气中。所有的设备如呼吸机都在启动状态。“倒不是专门为了禽流感这样做,平时也这样。我们这里随时随地处于抢救病人的状态。”按照要求,是四个小时内要做好对付禽流感病人的一切准备,但这里常年的状态使得医生自豪地说,“几十分钟就可以了”。

禽流感的危重病人会送往这个病区。“要是危重了,我们治疗的就不是禽流感本身了,而是其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所以,这里的设备一般是治疗心脏和肾脏病的,因为禽流感很容易引发多种脏器官衰竭。

按照我国规定,禽流感确诊是很难的事情。“必须要在恢复期才能确诊,因为确诊中有项要求是:血清抗体是急性期的四倍。而不在恢复期无法得到这样的数据。”所以即使送到重症监护室的,也可能仍然是顶着“疑似”之名的病人。

他们是一群传染病医生,和一般医院的医生相比,只不过每个月多一点传染病医生津贴,而他们的值班休息床和最严密控制的烈性呼吸道病房只有一个走道的距离,不到两米宽。■

北京佑安医院防 治禽流感见闻

“患者李某,37岁,两天前从内蒙古来京,此前一周内与家禽有过密切接触,目前头痛乏力、食欲不振,体温37.8摄氏度,心率每分钟120次……”在对病床上的“模拟病人”进行细致检查和询问后,一位身穿厚重防护服的医生向周围20多名同事介绍道,几名医护人员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

11月24日下午,北京佑安医院预定进行防治禽流感演练的日子,记者赶到这所“北京市防禽流感定点医院”作了现场观摩。在现场指挥的佑安医院副院长黄春对记者说,这个月11日佑安和地坛医院被确定为北京市防禽流感的两家定点收治医院后,这已经是佑安医院的第三次演练了。现在医院的规定是每周演练一次,“每次大概费时两个钟头左右。”黄春说,“今后随着形势好转,我们的时间也许会调整为每半个月一次甚至每个月一次。主要是要让医护人员掌握每个环节必须要做的事,以及自己在整个系统中所处的位置。”

令记者稍稍感觉奇怪的是,除了门诊室里的几部红外线测温仪之外,与社会大众相比,佑安医院的紧张气氛要少了许多。医护部主任钟崇芳说:“不管有没有疫情,作为医院都应该保持适度的紧张和足够的理智,相信科学和政府,我们一定能战胜疫病。还有,我们是一家专业的传染病医院,一年四季都与传染病打交道。”但医护人员们内心还是紧张的,参加过三次演练的医生赵国庆说,每次演练尽管同事间也开开玩笑,但做起笔记来还是一丝不苟,“感觉跟军队演习一样”,“谁都知道这事马虎不得”。

整个演练过程中,黄春就像一位考官,不断向医护人员提出各种问题。“如果病房里只有你和病人,你该按什么程序处理?”“什么是禽流感的典型症状?”“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不受感染?”黄春向记者介绍说,“我现在的任务主要是分析演练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提醒医护人员多加注意。防护服、口罩、眼罩、手套、脚套如何穿戴,相关的处理方法都要牢记在心。”

佑安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素英说,按照程序,一个病人入院后,如果专家判定疑似禽流感,就要马上送入病房进行治疗和护理,与此同时向国家疾控中心进行汇报。“目前进行筛查的过渡病房有3个,也就是说可以同时进行3个病人的筛查。医院做了应急预案和防控方案,但只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对各个流程进行演练。”

从11月11日以来的三次训练来看,黄春说:“大的环节和程序都没有问题,但我觉得还不够细。比如有的医护人员因为着急把口罩戴反了,还有的人工作熟练度很不够,这些都是不允许出现的错误,因为出了事就是大事。”

一旦出现禽流感疫情,尽最大努力去关心病人,似乎是医院着力强调的。从筛查诊室到重症监护室有500多米距离,黄春提出不要让病人自己走过去,因为病人的呼吸一般会有些困难,从而影响行走,“要安排一部轮椅推他过去”。“还有,要让病人配合,就不能让病人站着测体温,态度也要温和,不然病人很容易有抵触情绪,“搞不好病人自己就跑掉了”。在前年处理SRAS疑似病人时,就出现过病人因为害怕而跑掉的事情。

医护部主任钟崇芳介绍说:“从个人的角度,演练中有三个方面是我特别关注的,首先是呼吸机和心电图等仪器是否运转正常,这是一个基础关;第二是医护人员是否合理操作了,比如采集标本,怎么贴化验单,怎么运送,如何给自己消毒;最后我关注的是各部门及医护人员之间配合的默契和协调程度,只有熟练了,才能节约时间。”记者在佑安医院见到的参加防禽流感演练的医护人员中,据介绍,“80%以上参加过2003年对SARS的战争”,因此“比较有经验”。

李素英说:“我们重点在空气传播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人禽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还有接触,基本上每一个病房都有一个通风系统,就是保证空气往两侧抽,病房等于是形成一个相对的负压,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而记者也注意到,佑安医院的筛查门诊都有单独的挂号室、药房、治疗室和化验室。

院方介绍说,除了这种大规模的合练之外,医院还将不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各个环节的分练,比如医护环节的熟练度,还有后勤部门的保障能力,都是院方要解决的问题。“每演练一次就要改进一次。”钟崇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