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红:我是第一代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郭娜)

​王雪红:我是第一代0( 王雪红 )

46岁的王雪红是王永庆二太太最小的女儿,早在2001年,已经被台湾媒体称为“台湾女首富”。在当年的台湾财富排行榜上,王家两代三人顺次排位,第三是王永庆之弟王永在,除了兄弟联手经营台塑集团外,王永在还是台湾企业家中的高尔夫高手。王雪红仅次于父亲王永庆排名第五,随后才是号称“台湾IT教父”的宏老板施振荣。

王雪红说,自己走到今天,王永庆没给过一毛钱。1992年创办威盛电子生产芯片组的时候,王雪红抵押了母亲杨娇给的一栋房子,换了500万台币,开始自己的创业历程。到1999年,威盛上市后,作为台湾IT的领军企业之一,市值一度超过王永庆的台塑集团,女儿7年积累的财富,父亲干了47年。

11月16日,王雪红来北京接受《商业周刊》“亚洲之星”颁奖。照例一身简单的黑色套装,略粗的嗓音,说起话来斩钉截铁。在今年评出的25位“亚洲之星”中,王雪红是惟一的女性和台湾企业家,而在此前不久由《华尔街日报》评选的“亚洲商界女强人”中,她也位列前10。当记者问起,作为王家第二代中坚,怎样看“富不过三代”这句老话,王雪红不带片刻迟疑地答道:“我是第一代,我们的财务链和产业完全不同。我不相信父传子,子传孙。”

我以王永庆女儿为荣

10年前,经营威盛初期,当被人介绍是“王永庆女儿”时,王雪红还不免耿耿于怀,而今,商场翻滚多年,王雪红说:“我父亲做事的眼光和格局都是我蛮钦佩的,我现在以王永庆的女儿为荣。”

​王雪红:我是第一代1( 王永庆 )

50年代初,台湾进入工业基建时代,凭日据时期的大米生意起家的王永庆抓住了机会,随即进入聚氯乙烯生产,并靠低价把触角伸向海外,日益成为台湾岛内可圈可点的新富。

对于王雪红,创业似乎是对父亲证明自我的惟一选择。在王雪红的成长记忆里,父亲始终是严厉的。经商至今,周末看望父亲前,王雪红还会向下属搞清要讲到的全部技术问题,威盛的每一件产品,她都会拿给父亲看,她说:“我父亲会问,答不上会很难看”,那神情很像一个执拗的孩子,终究还是好胜打败了胆怯。王雪红至今还在回味15岁去美国念书后,父亲写过来的那些亲笔信。王永庆说打电话太贵,给每个孩子各自写信,大约每隔两周写一次,一写就是好几大张,多数写他的工作心得。王永庆特别强调凡事要“追根究底”,他会告诉王雪红公司发生了什么事,他如何追根究底。如今,这四个字成了王雪红谈论自己管理方法时出现频率最高的用语。

尽管在王雪红创业过程中,没有从父亲那里得到金钱的帮助,但不可否认,王永庆的声望仍然给了她巨大支持。在刚刚创立威盛的时候,台湾的芯片设计行业一片空白,只能去美国找人,“王永庆的女儿”成为她打动别人的手段之一,不只用来说服工程师本人,有时还需要用来说服他们的家人。父亲的声誉加上“三顾茅庐”式的锲而不舍,让王雪红渡过了创业最初时团队组建的难关。

王雪红并没有在自己的两个儿子身上沿用父亲的方式,也许是对自己并没有沿着少女时代的梦想,最终成为“毕加索式”的艺术家而多少有些怅然,她鼓励孩子自由发展。现在16岁的大儿子喜欢写书,她就支持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虽然对子女教育的方式不同,但有一点是王雪红和她父亲恪守的准则——坚持中国家庭教育,比如孝敬父母,比如遵从东方礼节等。每年暑假,王雪红都会让两个孩子到大陆和台湾游历,保持对东方文化的熟悉和亲近。“现在他们的偶像都是成龙”,谈到这里,王雪红略带得意。

父亲的传统中国家教带给了王雪红男性化特质和女性身份在商业和家庭生活之间的考验。在中国IT界这个几乎被男性精英统治的世界里,王雪红一再强调她“首先是个企业家”,但在生活中,两个孩子的成长又要求她承担作为母亲的责任。王雪红近乎严格地要求自己一定保证给孩子的时间,会和他们聊天、散步,甚至抽空一起出游,分享他们在成长中的生活细节,“这是我作为基督徒的生活原则之一”。

《圣经》是我最好的管理书

王雪红从不掩饰自己是虔诚的基督徒,她每天早起祷告半小时,晚上睡前再次祷告。她说:“神是我的第一个老板,父亲是我的第二个老板。”正是这两个老板,给了王雪红今生做企业家两笔最大的无形资产,让她无论向哪里征战,心中总有最坚强的后盾。

王雪红记忆中,祖父王长庚当年就是基督徒,他经常在外面领一些流浪汉回家,甚至帮他们洗澡。祖母本信佛,后来也信了基督。到了王永庆这辈已经全家都是教徒,王雪红从小跟着家里人早晚祷告。

8年前王雪红开始成为真正虔诚的教徒,如今每周三她的丈夫、威盛总经理陈文琦都会出现在新店总部三楼的聚会所,带领信教员工一起祈祷。神说:“不要给自己设限。”王雪红说:“威盛要做全球最好的高科技企业,市场最大,产品最好,在最好上面还要更加努力。”神说:“我们人必须要有愿景,不然就会毁灭。”王雪红为了愿景和英特尔在法律上斗了4年,其间威盛芯片组市场占有率曾从全球的70%跌到20%,目前又再回到40%多,企业市值更是从高点的每股600多台币一度缩水60%,但王雪红从未在企业大幅动荡和员工人心涣散之时显示过丝毫动摇。神说:“今天讲懒惰的人很苦,你如果再睡的话你的‘粮仓’就被人家抢光了。”王雪红于是每天5点早起,每周坚持四次跑步,出差生病也从不例外。

当年王雪红在香港见到安迪·葛洛夫,兴奋地告诉他:“我们要做中国人自己的芯片组。”葛洛夫正色道:“Cher我告诉你,不该做这个,英特尔对芯片组的挑战者会非常严厉。”王雪红回台湾把此话转告给还没成为她丈夫的陈文琦,回答是:“要拼英特尔还不容易,它那么贵。”王雪红于是看到了愿景,在信息时代给全球的每台电脑装上一颗“中国芯”,于是她选定了台大机电系出身的加州理工大学硕士陈文琦,而陈的第一份工作刚好在英特尔CPU设计部门。外加陈文琦的同学号称台湾IC设计第一高手的林子牧,由此,王雪红负责资金和市场,陈文琦负责产业和结盟策略,林子牧带队研发和设计的威盛“铁三角”形成。而王雪红说:“谋事在人,成事在神。”

1994年,英特尔宣布进入芯片组市场以来,美国本土已经没有一家芯片组设计公司可以存活。于是威盛给自己发表的第一块CPU取名约书亚,期待它像完成摩西遗志的约书亚一样,率领以色列人抵达美好的“迦南之地”,途中让那邪恶的耶利哥城轰然倒掉。果然,威盛活了下来,威胁到英特尔一半以上的芯片组市场,并且没有被英特尔的诉讼战术搅乱前进步伐。面对这个市值当时比自己大70多倍的庞然大物,王雪红挺身应战,经历大小诉讼上百宗,最终在2003年4月与英特尔和解。随后8月,威盛员工即在内部邮件系统上收到发自总经理陈文琦的信,王雪红与陈文琦喜结连理。

助力这对夫妇的当然不止神和王永庆,1992年王雪红创建威盛电子之际,二姐王雪龄和姐夫简明仁创立的大众电脑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主机板生产商,尽管有英特尔的威胁,但威盛的芯片组靠着大众计算机的主机板支持存活下来,据大众内部人士指出,当时威盛有90%的产品都是卖给如日中天的大众。但1995年英特尔再次宣布进入主机板市场后,简明仁权衡利弊下转产英特尔吃不到的其他市场,由此造就了五年后华硕、技嘉崛起的机会,也搁下了羽翼刚丰的威盛孤军奋战。

不过王雪红不相信自己“成也大众,败也大众”,她开始一面忙于将威盛的获利进行分散投资,一面忙着寻找新的大宗买家。2000年后,当华硕、技嘉再次倒戈英特尔后,王雪红的“救星”变成了柳传志,据报道,当年起,联想电脑开始全面采用威盛产品,这一搏,王雪红终于摸到了全世界最牢靠的一块市场,那年后,王雪红真正成为台湾女首富,直至今天旗下囊括三十几家企业。如今,王雪红已经直接把集团中生产多媒体手机的多普达总部设在了上海,未来,从这里直销全球。

“将世人智慧和启示的灵赏给我,并且照亮我心中的眼睛,使我真知道你。”王雪红说,上天和社会给了她太多,而这也是她继续前进的动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