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漫画的造星运动

作者:陈赛

(文 / 陈赛)

​本土漫画的造星运动0

猪乐桃喜欢画猪,她笔下的嘟吧猪总是四蹄尖尖,小眼如豆,体重超标,却动如脱兔。

这只奇特的猪在她的许多漫画里频频露面,《爱的魔法汤》、《尤米飞行日记》、《玛塔之灯塔历险记》,连给读者签名的时候,她也总是不厌其烦的寥寥数笔添上一只长翅膀的嘟吧猪,这是她的自画像。

与多少有些矫揉造作的日式少女漫画不同,猪乐桃的漫画角色造型不算太美,线条也偏朴素拙稚,但给人一种难得的亲近感,宛若邻家女孩。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金龙奖原创动漫大赛上,《玛塔之灯塔历险记》获金奖,主办方漫友文化公司大张旗鼓举办了签约仪式,宣称要将猪乐桃打造成新一代的明星漫画家。自1995年以来,中国本土漫画的创作已有十年的历程,其间出名者不少,但像台湾蔡志忠、朱德庸那般,大红大紫并进入到大众视野的,却是寥寥无几。直到最近几年,本土漫画业才慢慢学会用专业的操作手段包装自己的明星,多层面开发漫画的商业价值。据了解,除漫友文化之外,《漫友party》、《电漫》、《北京卡通》、《少年漫画》、《卡通王》、《卡通先锋》和上海旋动卡通频道等动漫画机构也都在努力挖掘新人,积累具有市场潜力的卡通形象,一场漫画造星运动已经开始。

“《玛塔之灯塔历险记》的商业价值比较大,角色鲜活可爱,特别讨好。真正优秀的漫画一定要角色栩栩如生,看完读者可以忘了故事,但忘不了角色。这种清新可人的造型风格,也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漫友文化的社长金城告诉记者。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猪乐桃是个很漂亮的女孩,按照金城的说法,“她身上有典型的漫画人的气质,单纯,不世故,让人感觉很舒服”,由此,将她包装成“美女漫画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漫友方面表示已经为猪乐桃定制了长达5年的开发计划,包括出版《玛塔之灯塔历险记》的漫画单行本、全彩绘本,改编小说,以及促销用的小批量周边产品。时机成熟之后,会再进入动画开发、影视与音乐开发等等。也就是说,这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孩已经能安心做一个职业漫画家了,这在她的很多前辈看来,几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本土漫画的造星运动1

即使在两三年前,整个原创漫画圈还是一派愁云惨雾,许多漫画人都曾经因为三餐不继而离开这个行业。比如本杰明。他是第一届金龙奖的金奖得主,一向以独特前卫的画风和愤怒不羁的个性著称。尽管出道早,但常常穷困潦倒,在漫画圈几乎没有朋友,也没有出版社愿意出他的书,因为他的漫画常常是一些黑暗酷烈的故事,颓废不羁的边缘人,明亮的水彩与压抑的黑色混合在一起,好像有种锐利的刀锋要去刺伤什么。没人相信这样的漫画能有多少读者,谁愿意在漫画里看到这些残酷的“真实”?

2002年,漫友文化在出版他的第一本漫画单行本《One Day》时,其实冒了相当大的风险,起印1万册,并做好了赔本的打算。没想到这本书竟然热卖,两个月就断货了。到现在为止,《One Day》已经卖了5万册,而他去年出版的第二本单行本《Remember》也已经卖到5万册。原创漫画能到5万册印量已是极限,现在他仅凭版税收入已经相当可观,可算是国内身价最高的漫画家之一。上海、广州一带自命不凡的年轻人中,一堆打口碟,一把大吉他,一双滑板鞋,再加一本本杰明的漫画,多多少少也算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本土漫画的造星运动2

在大部分本土漫画家仍以初高中生为核心读者群的时代,本杰明走了一条相对另类的成名之路。尽管已经三十出头,但他的愤怒似乎仍然找不到出口。在他看来,目前国内大部分漫画家都在用日本商业漫画的方式粉饰中国现实,从画风到剧情的起承转合都是模仿日本,完全程式化,而且幼稚,而他要做的,是画出一个“现实的世界”。他的偶像是手冢治虫,“这位日本漫画之神曾为后世留下无数作品,像《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但他一些非商业的社会漫画,那种对社会非常富于责任心的,像宇宙一样博爱的作品,如《火鸟》,却往往不为人所知,甚至搞得一家大出版公司倒闭。藤子不二雄有一部销量很差的漫画叫《快快乐乐杀人去》,很难相信它与《机器猫》出自同一个漫画家之手,他的笔下一点温情都没有,全是赤裸裸的揭开社会的疮疤和伤口,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道德沦丧,人口老龄化……看完之后,你会对人类社会非常失望,但又对作者心生敬意,因为他自己将到这个年龄,非常想告诉别人一个世间的真理”。

“其实我的读者里,一半以上的人不明白我在说些什么。他们只是喜欢那些酷酷的造型,或者另类的画风,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他们写的书评,字里行间那种小资情调,对社会的美化和粉饰,让我看了简直受不了。”本杰明有些无奈地说。但是,这个并不成熟的市场仍然允许他这样的另类漫画家存在,他至少应该感到庆幸。

​本土漫画的造星运动3

“两三年前,原创漫画家要靠漫画养活自己也是相当艰难的事情。现在情况不同了,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原创作者,像客心、本杰明、姚非拉,基本上是不愁销路的。像绘本《我的路》的作者寂地,还在读大四,她就是非常虔诚地画画,非常快乐地生活,非常满足于自己的创作状态。随着这样一批作者起来,当年那种很愁苦的情绪,已经逐渐退却了。”在原创漫画领域苦心经营多年的金城十分感慨地说。■

专访台湾著名漫画家敖幼祥

​本土漫画的造星运动4

在金龙奖动漫大赛颁奖典礼的现场,号称“台湾漫画四大才子”之一的敖幼祥是现场焦点,他是这次大赛的评委之一。

敖幼祥17岁开始做动画,25岁投身原创漫画,近30年时间里著有188本漫画,按他所说,“如果两天不画,就会生病”。他20年前的旧作《乌龙院》以一群唯恐天下不乱,在寺庙和江湖中掀起一阵乌龙旋风的师徒四人为主角,经漫友文化的重新包装后在内地热卖,销售高达百万册,是目前在内地享有最高人气的台湾漫画家。

​本土漫画的造星运动5

他尤其喜爱画四格漫画,最后一格的谋篇布局令他乐此不疲。他提到自己对周星驰的喜爱,“他是一个很内敛的人,平时挺严肃的,但一到镜头前就很会耍宝。我其实和他挺像的,只不过他的舞台在镜头前面,而我的舞台在纸上面”。

三联生活周刊:能否谈谈您比较欣赏的内地漫画家?

敖幼祥:翁子阳的水墨漫画我很喜欢,本杰明也是很有风格的漫画家,在目前内地环境,有自己的风格很难得。我还很欣赏这次金龙奖的一部获奖作品《上帝的答案》,作者叫李饶,以前没怎么听过,但他对漫画的解释是够的。剧情起伏很快,不断有新的点子,能吸引你不断看下去。他的画技也是一流的,画面透视、人物表情和肢体语言都非常到位。

三联生活周刊:您怎么看目前内地的漫画业?

敖幼祥:现在内地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很多,但管道太少,平台太小。而且,现在基本上还看不到太多成功的作品。很多漫画作者都还是从临摹开始,还需要一段时间慢慢积累,刺激内心的原创意识。漫画是需要天分的,但更需要努力,画家一定要多画,拼死画。

三联生活周刊:您自己画漫画最得心应手是什么时候?

敖幼祥:20年前,《乌龙院》开始在台湾走红,其实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好像跳进了钱坑一样。钱很多,签约很多,自己压力很大,觉得生活也变样了,没法回家,每天趴在桌上不停地画。那种压力产生一种很奇怪的心态:死掉算了,画那么多图干什么。有一天晚上,我决定逃离这样的生活。第二天就把公司关了,一个人躲到花莲,花莲是个很美的地方,靠海,我在海边的一个小屋子里呆了两年,天天就是画画,不过只给小孩子画漫画。日子过得很悠闲,心境很单纯,只要面对自己,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开会不用交际,自己烧饭给自己吃。那是我画漫画这么多年来最快乐的日子。

三联生活周刊:您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敖幼祥:现在很忙,但我很喜欢手头的工作,我宁愿工作,也不要出来开会。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在稿纸上画出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自己很喜欢。所以,做漫画这一行,没有热情是坚持不下去的。不过,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对于周遭环境的洁癖也越来越多,在我的工作室,手机不能有声音,讲话不能太大声,不能大笑,总之要安静。我个人认为,创作是要处在一个非常宁静的状态里才能产生。我隔段时间会找一个陌生的地方闭关画画,除了吃睡,就是画画,那样画出来的东西会更单纯,创意会更好。心灵虽然很寂寞,但寂寞里面会产生一种原创力。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人都说,漫画家的生活其实是很枯燥的。您的生活呢?

敖幼祥:漫画家的生活是很乏味的,很多漫画家讨不到老婆,因为很无聊,没有情调,我自己就是这么样一个人。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人称呼您是漫画大师,您认可这个称呼吗?

敖幼祥:还不算,就是画多了一些,但是还没有国际影响力。

三联生活周刊:那您觉得谁可以称为漫画大师?

敖幼祥:手冢治虫,他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是一个充满了强烈创作欲望的漫画家,不管红也好,公司倒闭也好,甚至临死前,他都还是在画画。他不会因为周围环境改变了,影响自己的创作。越折磨,他画得越多。鸟山鸣,他本来可以成为大师的,但《七龙珠》之后就没有作品了,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可悲的人,他不会觉得日子很难过吗?不画画他有几亿的身家要做什么呢?他不会想画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