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万亿和8万亿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 在西方,社会保障是财政里最大的一笔支出。2005年8月,美国社会保障法案实施70周年纪念仪式在西波拖马可公园罗斯福纪念馆举行 )
财政部日前透露,今年我国的财政收入达到3万亿元几成定局。从绝对值来看,3万亿不是一笔小数字,摊到13亿公民的头上等于每个人为财政贡献了2300元了。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现阶段城镇人口2310元的贫困线指标,更大大超出了农村贫困人口人均627元的底线。从收入增长的速度看,两年前,我国财政才首次突破2万亿;6年前,我国财政收入才突破了1万亿元。6年里财政收入突飞猛进,已经超过了GDP的20%,我们的政府再也不是富庙里的穷方丈了。
政府增收如此之快,连主管部门恐怕都颇为迷惑,这里不做探讨,只想就最近沸沸扬扬的养老金空账问题,议论一下政府财政和社会保障的问题。关于财政职能的表述,流行的是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也有人认为,财政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纠正经济运行中不经济的行为。一言以蔽之,本质上,财政就是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中征收一部分,以提供全社会的共同需求。既然是共同需求,在人的需求中,生存、安全需求应该是最普遍需求了。
在西方,社会保障是财政里最大的一笔支出。美国社会保障、公民保健、医疗照顾、收入保障支出在联邦政府支出中一般接近60%,此外才是国防、利息、国际事务和其他支出。同样,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等各级财政支出中,最大的开支也是社会保障支出,其次是教育支出,第三是利息支出,第四是公共福利支出。这使美国的国家概念对一般公民而言,最突出的一是纳税,第二就是享受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各种保障和福利。政府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在北欧一些国家,因为社会保障完善,宪法甚至规定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养老责任全由社会负担。
我国的财政目标也是公共财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九五”期间健全财政职能、振兴国家财政的任务,提出经过十年的努力,基本完成财政职能的根本性转变。但直到现在,财政职能尚未转化到位,公共财政体制仍处于建立之中,各级政府尤其是多数地方政府仍将发展经济、开辟财源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责,把公共服务作为第二位职责。不少地方政府直接筹划和投资竞争性项目,而用于公共服务的资金长期不足。1998年,我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占到38%,2003年下降到30%,仍然是财政支出中最大的一项。加上不断上升的,接近21.4%的行政事业费,占到财政支出的一半。从1995年到2003年的8年间,社会文教支出上升不到一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是行政经费,8年上升了4.4个百分点。有人把我国的财政结构支出总结为“两高”和“两低”,经济建设和行政高,包括离退休费的社会抚恤和社会福利的支出只占全部支出的百分之一到二,另一低是支持农业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新一轮税收改革自去年开始,2006年全国将免除农业税,“两低”中的一头已经得到改善。社保虽和税收改革无关,但有了连年增收的强大后盾,社会保障是否应该得到加强?关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工资的11%变为8%,我们不妨算一笔账:全国职工都拿出他们工资的3%有多少?2004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635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2250万人。以全国职工年均收入1.6万元计算,3%的工资相当于每个职工减少了480元,累计参保职工个人账户共减少了588亿元。588亿,自可阻止每年以1000亿元速度增加的养老保险账户空账。但是这笔钱摊在退休职工身上,若以退休时工龄36年计算,在未计算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每个个人账户至少减少了17280元,这样,每个月领取的养老金就会少去1/120,也就是少144元。对于平均700多元的养老金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天文比例了。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再三强调,改革绝不会以牺牲职工待遇为代价,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标准不会降低。养老金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统筹,一是个人账户。个人账户降低了,不降低标准的方法只能是增加社会统筹。实际上,在实行养老保险改革的东北,养老保险不足部分也正是由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补贴的。从道理上讲,养老体制的转型成本,即未积蓄养老金的退休职工的养老负担也不应该背负在新加入保险的在职职工身上。
人民大学一个课题组测算1997年到2033年期间我国政府需要支付的职工养老金费用总额为8万亿,看起来真是一笔连财政收入都难以消化的巨债。但这些并非都需政府负担,职工们正在积累资金,政府每年需投入的资金不过千亿而已,与6000亿元的行政开支比,只不过一个小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