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角与明星:两个独立检察官
作者:于萍(困困)对大多数人来说,美国独立检察官曾是个神秘的职业:那是个永远打着领带的人;曾经是满嘴谎话的律师,如今的真相追查者;他站在上演着激烈冲突的舞台中央,意志坚定、雄才善辩,但准备工作却异常神秘,因此他既容易被看见又模糊不清。调查尼克松“水门事件”的两任独立检察官为这一形象画了个轮廓,让克林顿十分窘迫的“莱温斯基案”调查人肯尼斯·斯塔尔,则使独立检察官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当年52岁的斯塔尔风采斐然。他出身神职家庭,以举止正统和行为严谨著称,自称是正义与公正的化身。他的博学是毋庸置疑的,他对目标的忠贞也异乎常人,据说斯塔尔的调查热情来源于他坚定的信念。1994年,在国会要求调查克林顿年轻时的白水房地产投资案时,他被司法部长任命为独立检察官。此后,从“白水门”、“旅行门”、“档案门”,一直查到“莱温斯基案”。历时4年,花费美元4000万。这位独立检察官步步紧逼,终于在1998年9月向国会提交了长达11万字的调查报告,并通过网络公之于众:在这份报告中,斯塔尔把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每一次性接触都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贵为美国第一公民的克林顿脸面尽失。
让斯塔尔困惑的是,这份凝聚了他心血和汗水的报告使自己成为公众攻击的对象。根据当时的民意调查,有46%的美国人比关心克林顿的丑闻还要关注斯塔尔在调查中到底干了什么,毕竟,他花了纳税人4000万美元。还有一大堆人奉送给他两个绰号:“守旧主义者”和“偏执狂”。当历史使命与政坛风云的双重浪潮滚滚向前,把这个独立检察官推到公众面前时,他的长相帮了个倒忙。此人头发稀少、面部浮肿,透过一副小眼镜,人们会感受到他的矫揉造作和冷血,最后,得出印象,这是个陈腐的人。如果拿汤姆·克兰西小说中的人物比对,不论是弹劾总统的正义使者,抑或救人民于水火的个人英雄,都得是哈里森·福特式的硬汉,而此人形象相去甚远,干的事情也不那么光彩——他要搞清楚的是总统的性事。斯塔尔凭借极大的工作热情,在11万字的调查报告中使用了“性交”以及与性交有关的字眼581次。作为一名政客,他参与了历史,这是许多同僚梦寐以求一生而不可得的质变;可作为一名男人,他的外形与使命的双重矛盾在聚光灯下被演绎成了猥琐。
不过,最近另一名美国独立检察官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却带来了不同往日的形象。他自2003年12月受命调查布什“特工门”事件,简单说,一名美国驻非洲的大使因指责伊拉克战前情报工作而遭到白宫报复,强硬派通过《纽约时报》与《时代》周刊泄露了这名大使的夫人——一个伪装得很好的家庭主妇——实际上是美国中情局特工的身份。这桩政治事件涉及到诸多人物,甚至有人说那名被泄露了身份的大使夫人酷似莎朗·斯通,但没有一个人的风头能盖过独立检察官菲茨杰拉德。今年10月28日,历时22个月的调查正式结束。《时代》周刊对菲茨杰拉德进行了一番白描:“44岁的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在宣布他的第一项指控时,几乎不用看稿子,说了一个小时。他说得很有道理,对法律的尊重也不是假装神圣。他清楚,认真地列举事实,说到这段话的时候提高了声音:‘当副总统的办公室主任被指控做伪证和妨碍司法公正时,这确实向世界表明这是一个严肃对待它的法律的国家,所有的公民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一个小时内,他13次用到规则这个词。”相比于斯塔尔,菲茨杰拉德的调查更具正义性,它关乎布什政府的风格、纪律和个人忠诚;从外形上看,后者竟然十分英俊:这个40出头的男人,体格健壮,面孔硬朗,虽然嘴角微斜,却透出自信的神情,眼睛里不时流露出一种特别的忧郁与冷静。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单身,无嗣。
这样一个铁肩担道义的帅哥频频露面,引得众多美女竞折腰。据说在10月28日新闻发布会后,菲茨杰拉德的潇洒举止令一名女记者芳心大动,在专栏文章中写道:“究竟是我太奇怪?还是菲茨杰拉德太帅?”10月29日,美国喜剧电视节目《周末夜现场》的女主播蒂娜·菲也在节目中公开对菲茨杰拉德表示爱意,甚至暗示她可能放弃女性矜持,打算“倒追”检察官先生。菲茨杰拉德仿佛一夜成名,他的前尘往事也被挖掘出来。虽然出于“职业敏感”,人们对帅哥独立检察官的私生活知之甚少,但也难免有漏网之鱼,比如:他年少时申请里吉斯高中遭拒,凭借坚定信念终于说服校方查清,他们把他与另一个分数很低的捣蛋鬼菲茨杰拉德搞混了;他在哈佛法学院念书时,曾在曼哈顿一家酒店当门童以自付学费;他是名骁勇的前橄榄球运动员;他曾经登上海拔14491英尺的惠特尼山,他还尝试蹦极,玩滑翔伞……这最后一条,如果不加个说明不足以解释他的魅力——他做这些极限运动,那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恐高症。
当然,独立检察官菲茨杰拉德不是一个演艺人士,不是一个一旦掌握某种特殊视角就急于将它们呈现给世界的人。但在他平板、严肃、勤恳的检察官履历中,人们如果得知了这些闪烁着光芒的段落,简直是带来一丝希望——在那个丧失了人性的政客世界,竟然还有这样活生生的帅哥。当记者围绕“特工门”事件向他发问时,问题总能落脚到“你是否在和女士约会?你想找什么样的女友?你会带谁去看球赛?”菲茨杰拉德多年前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的“口没遮拦”也被再度提起,他说:“我是否有热情?我当然有,我从来不伪装我没有。”他曾经的一名老友也在为其敲边鼓:“菲茨杰拉德是一个女人的‘理想猎物’。他风趣、聪明、热心,善于和周围人打交道——你无法想象比他更完美的男友。”《美国在线》上甚至出现了一首“献给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的情歌”,由于过于露骨,删节摘录如下:不要叫我落空/我需要你的完整/我凝望着你/倾听那旋律/计算着节拍/等待你的手指穿过空气/它小心翼翼/一心一意/勤勉又努力……
但这样的曝光度,对菲茨杰拉德来说,他不是被抬高了,而是被贬低了。虽然在长达22个月的调查中,美国两党对菲茨杰拉德的调查动机无法挑剔,他也被认为办案雷厉风行,处事公正无私,但这个拿记者开刀的检察官遭到了来自媒体的抱怨。《芝加哥论坛》为他定制的标题是《回来吧,菲茨杰拉德》,意指他对涉案记者的严厉追查有些过激,而他的英俊相貌与过度曝光也成为影响公正性的考虑。9月,曾有评论批评麦当娜和安吉丽娜·朱莉与政客们走得太近,在各种政治晚宴上露脸太多,但也有不同声音说:不能因为信使是个美人儿就杀掉她。同样,对检察官菲茨杰拉德来说,不能因为他相貌英俊就不相信他。本来这就是个身份倒错的时代,政客与明星互相客串并无不可,因为明星通过银幕获得权力感,政客通过手腕增添了表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