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软件十年,大象起舞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马丽萍)

​IBM软件十年,大象起舞0( 蓝色巨人成功地完成了向软件和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型 )

10月26日,斯蒂夫和旗下WebSphere软件全球副总裁桑蒂·卡特(Sandy Carter)一道专程从美国赶来,参加了IBM软件集团在中国的10年庆典,并在IBM的中国论坛上发表了主题演讲。斯蒂夫布道的重点是政府、银行界和电信业中的大客户。另外,尚处于发展过程中,依然在计较IT成本的中小企业也是被IBM积极争取的对象。偌大的主会场和分会场中,坐满了来自两岸三地的500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实际上,在过去10年间,正是全球崇尚“IBM软件和服务”的公司的捧场,成就了IBM今天的软件帝国。

斯蒂夫最为得意的是,IBM公司1/3的利润来自他的软件集团。IBM软件部门的专利连续多年都在软件业排名第一,按照IBM软件大中华区经理林鸿昱的话说,排在后边的第二名到第十名加起来的专利都没有IBM的多。这一切都出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IBM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

其时,以PC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革命根本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大批IT企业抓住机遇,崛起于阡陌之间。然而那时的蓝色巨人却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荣光,IBM固守着它的硬件,在新的信息产业革命到来之际驻足不前。在爆炸般成长的新生市场中,IBM几乎没有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功。直到1993年,郭士纳出任IBM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这位非技术出身的管理者为IBM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久违的士气。

郭士纳时代的IBM没有盲目迷信技术,而是紧跟社会趋势。在硬件方面,郭士纳先后卖出了IBM的网络部门、IBM硬盘事业部,今年又卖掉IBM的PC部门,尽管这些技术都是IBM发明的。在软件和服务方面,IBM却一直在收购。10年间,IBM共收购了44家大大小小的软件公司,其中既有1995年以35亿美元得到的Lotus,2002年用21亿美元收购的Rational,前后共计花费20多亿美元买来的Informix,也有大量价格低廉、默默无闻的小公司。

​IBM软件十年,大象起舞1( 斯蒂夫·米尔斯 )

在这次10年庆典暨IBM整合的高级论坛上,斯蒂夫带来了IBM软件集团的最新消息。一家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私营企业DataPower公司,成了IBM收购的第45家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林鸿昱表示:“并购是IBM软件集团一开始就制定的策略。IBM的快速发展与大幅度的并购关系密切。”林鸿昱认为,从现在看,IBM的研发依然是赶不上商业发展的需求。如果市面上已经有现成的东西,IBM依然还会选择并购。这是一个必然的商业操作模式。按照斯蒂夫·米尔斯的看法,收购将给予IBM以“在大量平台上和IT环境中进行整合开发的最广泛的支持”。

谁都知道,如果把IBM的软件集团单列出来,它仅次于微软公司。这一点在2002年6月就直白地显现过。当时,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第一次将IBM列入软件股板块时,甲骨文、SAP、CA等软件巨头原有的座次排序一下就被打乱了。一个传统的势力强大的硬件帝国,以“软件”的姿态“最直接”地出现在了公众和竞争者面前。尽管如此,蓝色巨人成功地完成了向软件和服务提供者角色的转型,但这似乎没有给它带来相应的光芒。这与它“中间件”的定位不无关系。

​IBM软件十年,大象起舞2

软件无外乎分为三层:应用层、中间件和操作系统。林鸿昱向记者表示,最下层的操作系统已经逐渐和硬件绑在一起,很少有分开的。对于应用层方面,IBM在1995年成立软件集团时,就做出了不进入应用产品线的策略,并割舍了商业应用软件。对自己的合作伙伴,无论是SAP还是甲骨文或者其他,IBM承诺绝对不会进入他们的领域。IBM软件“大象起舞”,翩跹之地是在“中间件”。这是普通大众陌生的领域。

实际上,IBM的五大品牌:WebSphere、DB2、Lotus、Tivoli和Rational早就是各个领域内的市场领导者。其中,Lotus Sametime被全球《财富》100强中60%的公司所采用。全球十大商业银行中的八家,十大汽车厂商中的六家,五大综合金融机构中的四家,以及美国十大制药企业中的五家都热衷于这个会议应用软件。

如今,大公司的CEO们早已经不再为是否采购IBM的软件而大伤脑筋,IBM软件集团也无需担忧怎么进入这个市场,双方时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是操作层面上的“随需应变”。2004年,IBM集团率先提出了“整合”的理念,意欲通过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与WCT(Workplace客户端技术),以人为导向的理念。

“经过一年,到目前为止,IBM已经帮助全球1000多家企业成功地实施了基于SOA的整合,其中也包括很多中国的企业,如中远国际、山东地税等。”斯蒂夫带着他的经验和心得与中国客户分享之后,就匆忙赶赴机场,留下他的中国团队在中国企业圈中继续鏖战。■

IBM软件十年历史事件

1995年:IBM软件部成立于1995年1月10日,它将三个IBM集团合并为一个集团。以35亿美元收购Lotus Development公司;提供了多种协作工具。Comdex大会上,IBM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成为首位描绘电子交易的人。

1996年:以7.43亿美元收购Tivoli。Tivoli在1996年的营业收入为5000万美元,今天的营业收入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1997年:

推出DB2通用数据库,这是第一个可用于Internet的数据库。比尔·盖茨对美国《商业周刊》说道:“IBM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他在2004年也发表了同样的观点。

推出用于创建和管理网站的WebSphere电子商务中间件,成为IBM中间件系列的基石。

1999年:退出应用软件领域,重点开发复杂的中间件。创建针对应用开发商的Partner World开发商计划。这是IBM软件部增长战略的基石。

2000年:斯蒂夫·米尔斯(Steve Mills)开始领导IBM软件部。

2001年:以10亿美元价格收购Informix的数据库业务,包括只使用Java的轻型嵌入式Cloudscape数据库。

2002年:IBM收购了CrossWorlds、MetaMerge、TrelliSoft、Access360、Hotosofx和Tarian公司。明确了随需应变战略。这一战略描述了能够即时连接客户和供应商的自动化、灵活和普遍兼容的软件。

2003年:收购Rational,获取视窗技术和对Java友好的技术,为软件开发商创建未来蓝图。

2004年:收购Candle、Trigo、Alphablox和Cyan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