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歌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十七)

看了记录闽南语歌历史的《跳舞时代》,才发现闽南语歌历史之早。片子是没什么好,有杂芜之感,但是里面的声音已经有了历史,加上数百张老唱片的出现,简直是听之不舍不倦。台湾上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闽南语歌,这个年代的台湾和欧洲海滩上的20年代相似,出现了短装束露着大腿的女人,出现了散步河边的对对男女(被奇异地叫做黑猫、黑狗——最时髦的男人叫黑狗精,总是穿着白鞋白裤),也出现了摇晃个不停的狐步舞——似乎和穆时英笔下的30年代的上海有得一拼。

“跳舞时代”预示着“文明时代”的来临,台湾由一个传统的村社社会,被日本胁迫着转向为工业社会,成为国际市场链上的原材料供应基地。“文明女”的得意之声不过是对逐渐富裕的社会顶端的时髦人的描摹。

最好看的是声音的那一段历史。现在的发现者对着这些难得找到的老唱片万般珍重,唱片因为积累了太多灰尘而易碎,要先洗澡,再用电吹风吹干,最后再用书压平,就是对待宠物的方式。

这些有历史的声音分别出自这样的女人之口:秋蝉,爱爱,纯纯,都是第一代闽南语歌的女歌星。听她们的名字,就知道闽南语歌的变迁过程——从南戏到歌仔戏,再到小调再到流行曲——缠绵不变的是那些小眉细眼外加扭动的腰身,第一代女歌星彼此长相很相像——是那个时代可以接受的美貌。

唱《跳舞时代》的纯纯在其中最为重笔描绘,大概是因为这首歌的风行,细小的喉咙里面蹦出来鼓吹自由恋爱的声音——据说那时候台湾的青年男女基本上没有恋爱的机会,也就是从歌声里面寻找一些自由。

纯纯自己的故事也酷似那些悲悲惨惨的闽南语歌,她有过若干段感情:有一个默默的追求者,不是黑狗,而是本分打扮的台湾仔,头发留得很长,该追求者多年来不敢表白,结果就化爱情为力量,一直给她写歌。有个始乱终离的大学生恋人(想想50年代白先勇小说中的大学生还是稀罕物,就知道那时候有多珍贵)。有个最终的爱人黑狗精,纯纯从他那里传染了肺病,29岁时夭逝。这种故事放在装腔作势的故事片里不一定还能打动人,但是通过那些黑白照片和旁边颤动的声音,就简直像是又一个“乱世佳人”的具象版。

最早的颤音,到了台湾贸易发达的年代,成了欢快而涌动的丽音,轻巧了许多,然后出现了西洋作曲方式的台湾歌曲——洪亮地叙说着当时哥哥妹妹的小情调,现在听起来,总觉得哀愁,像是提前写好的悼歌。

声音随着台湾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同一首《雨夜花》的旋律,最早是良家妇女思念情人的唉声叹气,到征兵阶段成为励志歌曲,鼓励台湾百姓加入到战争中。太平洋战争中,又成了日本兵的军歌,怪异得很,真是有种衰亡感,等等,怎么越听越熟悉,原来黄耀明拨乱反正,把这旋律又加了词,成了《四季歌》,继续妖艳下去。■ 歌考闽南语

上一篇: ​食肉心不慌
下一篇: ​闽南语歌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