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和他的中国小作品

作者:钟和晏

(文 / 钟和晏)

​大师和他的中国小作品0( 位于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的Neugebauer住宅有着非同寻常的尖屋顶 )

当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说他所有的衬衣都是白色的,只有一件蓝白条相间的是惟一的例外时,你大概不会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此刻,站在深圳威尼斯酒店宴会厅演讲台上的迈耶本人就像是一件出自他精心设计的作品——黑色的西服、白色的衬衣搭配深灰色的领带,一丝不乱的白发反衬黑色细框的眼镜,一切都严谨有序,每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关于理查德·迈耶,任何对建筑史略知一二的人的第一联想恐怕就是白色。在过去的40年里,这位1934年出生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城的美国建筑师好像从来不顾念建筑风尚如何变幻,始终一心一意、近乎偏执地创造着他特有的白色建筑系列——白色的住宅、白色的教堂、白色的博物馆、白色的办公大楼,以至于当他被选为洛杉矶盖蒂中心的设计师之后,业主需要在条款中明确规定建筑立面不能是白色的。关于白色这种象征纯净与完美的色彩,当1984年获得美国普立兹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时,迈耶在他的答谢辞中曾经这样说道:“歌德说色彩是光线的痛苦,我想白色也许是所有色彩的记忆与期待。”

理查德·迈耶的整个讲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虽然举行这样一场对自己40年建筑作品的回顾讲演,并不是这位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出现在深圳的惟一目的。迈耶从他1967年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史密斯住宅开始讲述,这一成名作其实后来被评论家们将它与柯布西耶在1926年间的几个住宅设计反复比较,并为迈耶贴上了“新柯布西耶主义”或者“新纯粹主义”的标签。从那时起,迈耶的设计理念似乎已经相当清楚,没有什么暧昧不明的地方。建筑物总是以谦卑的姿态出现在大自然中并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白色立面的建筑体同时与自然风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房子内部楼梯的对角处常常设置一座以金属栏杆扶手构成的外部楼梯,经过水平和垂直方向切割的外部造型处理赋予建筑一种雕塑感。室内与户外光线的相互关系尤其被精心调配——初升的日光准确地射入卧室中,轻柔的午后阳光则慢慢在起居空间里弥漫,这一切就像迈耶本人的诗意表述:“我对于与特殊颜色和材料无关的光与影非常着迷,白色允许光和影的奢华表演,使建筑物沉浸在光线中。光线弥漫到每个角落,因此,我们可以最纯粹、最基本地感知到光线的存在。”

虽然从被放大的幻灯片中来判断建筑从来不是空间体验的正确方式,但是柯布西耶1923年为建筑所下的定义——“在各种光线照耀下都可表现物质的精巧、准确和华美的建筑”——应该可以是对迈耶所展示的那几十个作品的恰当描述。注重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的变化,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也许这是人们喜欢迈耶的设计的重要原因。罗马的千禧年教堂是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白色混凝土的壳状屋顶让人想起悉尼歌剧院的造型,在那里,迈耶把直径大小相同的圆形重叠起来,两个焊接在一起的平板构成了教堂的“王冠”,被放在教堂中部的最高点。随着季节、天气以及一天之内时间的不同,阳光以不同的强度逐层射进系列壳形墙的内部,这时候,他的作品已经不仅是一个密封的白色建筑,更是光的建筑,在那里,光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深圳华侨城集团副总裁、房地产公司的总裁陈剑是台下的众多听众之一。他看着会场里挤满过道的学生们,回想起1987年理查德·迈耶第一次到中国,与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一起到同济大学建筑系作讲演的情景,那时候自己是那些挤在走道里的学生中的一个。18年之后,他的角色已经发生了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成了第一位请理查德·迈耶在中国留下第一件作品的中国人——迈耶接受了华侨城的邀请,将为东部华侨城的三洲田海景别墅项目设计一组由5栋房子构成的别墅群体,虽然对这位已经设计了多个知名公共项目的建筑师来说,一个建在1.5万平方米左右建筑区域内的别墅群也许只是一个意犹未足的小设计。

​大师和他的中国小作品1( 西班牙巴塞罗那现代艺术馆(1987〜1995) )

就像迈耶在美国的住宅设计委托人都是一些私人出资者,人们从不期望这位建筑师设计低成本住宅一样,陈剑也仅仅是用“费用很高”来提及迈耶的设计费。在他的预想中,华侨城将会把这组付出高昂设计费的别墅群作为艺术品永久地收藏起来,而不是用于出售。陈剑说:“现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速度非常快,很多建筑10年、20年就被拆掉了,所以我们希望能给这个城市留下一些舍不得拆掉的精品。”■

现今的时间是被压缩的时间

​大师和他的中国小作品2

三联生活周刊:在欧洲和美国完成了大量的大型公共建筑之后,这一次你为什么会接受一个小型住宅项目的设计?

Richard Meier:我的建筑师生涯就是从设计私人住宅开始的,我确实非常喜欢这种体量的建筑,并且完成其中的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回顾那些作品常常让我感到很愉快,因为我并不是仅仅为几个富人设计房子,而是可以影响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认知与思考方式。另外,当我从事像盖蒂中心这样的公共项目时,从头至尾整整耗费了16年时间,而私人住宅一般两三年就可以看到成果,这对建筑师来说也很重要。

​大师和他的中国小作品3( 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Rachofsky住宅(1991〜1996) )

三联生活周刊:深圳东部华侨城的项目中最让你感兴趣的是什么呢?

Richard Meier:我喜欢到不同的国度工作,你能带来一些东西,也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这里是世界上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地区,一个没有历史分层的全新城市,比如在欧洲就几乎没有什么现代住宅,人们喜欢住在重新改造的旧房子中。所以,我想在这里建造房子需要思考未来,我试图通过这次机会考虑一下21世纪的人们将以怎样的方式居住和生活,我想应该与20世纪有所不同。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Richard Meier:技术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我最深的感触是现在的时间速率与过去是不同的,显然,我们今天拥有的时间是被不断压缩的时间。

三联生活周刊:当你在世界各地从事设计时,你会重视地域差异性的问题吗?

Richard Meier:我几乎所有的住宅项目都是在美国,有一些公共建筑是在其他国家。作为建筑师,建筑所属国家的城建条例、建筑本身的功能、所属区域和它周边的关系,这都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但我考虑最多的还是空间、光线、人的尺度等基本问题,在我看来,对空间设计来说人的尺度才是最重要的思考因素。

三联生活周刊:你在世界各地见过的建筑中,有没有很深地打动过你的作品?

Richard Meier:确实有一栋房子,今天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它很奇妙——那就是莱特的落水山庄。我曾经在那里住过一晚上,虽然从照片上看已经很美了,置身其中之后你会发现那里的建筑空间、与周围景致的关系等一切都令人惊叹,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如果我只能选择一个曾经见到过的重要作品,毫无疑问那一定是落水山庄。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住在自己设计的白色房子中吗?

Richard Meier:不,我住在公寓里。我买了一块地,但没有时间盖房子。虽然我女儿一直认为我们应该住在我为别人设计的那种漂亮房子里,可是我很难对客户说我不能替你工作,因为我在忙着给自己盖房子。■ 作品大师设计公司建筑设计建筑中国

上一篇: ​浮生若烟云
下一篇: 人物(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