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故宫精品有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3 镀金镶珊瑚松石坛城
坛城(Mandala)是藏传佛教用以象征宇宙结构的法器。这件坛城是达赖喇嘛五世于清朝顺治九年(1652)送给顺治皇帝的礼物,高14.8厘米,直径32.4厘米,通体镀金,并以绿松石镶嵌,极为珍贵,由此可见清朝与西藏在政治宗教上的密切联系。 )
( 2 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汝窑为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著称于世。此盆高6.7厘米,深3.5厘米,长23厘米,宽16.4厘米,是精品中的精品。汝窑传世作品不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约20件,可惟独此盆光洁无纹,充分展现了制瓷工艺对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总数虽然不及北京故宫,但颇多精品。台湾文物专家们从中挑选了十件,取名“故宫十大国宝”:
记者◎袁越
1 散氏盘
此为西周晚期青铜器,康熙年间出土,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盘高20.6厘米,腹深9.8厘米,直径54.6厘米,地盘直径41.4厘米,重21312克。上刻西周晚期土地契约,共19行,357字。所刻文字线条婉转灵动,是研究西周金文的重要材料。 )
( 4 松山行旅图
范宽是北宋中期著名画家,此图是他传世的惟一真迹。这幅作品为设色绢本,高206.3厘米,宽103.3厘米,由上而下分为三段,分别代表前、中、后的距离。主体是气势雄浑的主峰,高不可攀,中景有一队商旅奋力赶路,在巨山的衬托下显得极为渺小。此画原本不知作者是谁,后来被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李霖灿发现画右下角树叶中有范宽的签名。据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员透露,该隐藏在树叶中的签名最先是被一个工友(清洁工)首先发现的。 )
( 5 早春图
据说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任馆长石守谦最喜欢的一幅画。这幅作品属于设色绢本,长158.3厘米,宽108.1厘米,作者为北宋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师郭熙。 )
(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根据普通民众的推举,评选出了“票选十大国宝”,其中仅一件和专家评选重合,显示了台湾民间对待文物的态度和专家有着显著的不同:
1 翠玉白菜
这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内最受人喜爱的藏品,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匠人巧妙地运用了玉料本身的色彩变化,雕出一株浑然天成的白菜,白嫩的菜茎,翻卷的菜叶以及叶片山的昆虫,均栩栩如生。传说这是清末瑾妃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纯洁,昆虫象征多产,祈愿多子多孙。 )
( 10 帝鉴图说
这是张居正为当时年仅10岁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所编的教科书,每段故事先录一段简短的史传记载,再翻译成当时通行的白话文,于文末提醒为政之方,通俗易懂。“台北故宫”所藏《帝鉴图说》共两册,是清代内府的图绘写本,色彩鲜艳,制作精美。依制作人员的年代判断,应该完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之后。 )
(
8 国子监刊本《尔雅》
此刊本由南宋最高学府——国子监刊印,保存完整。国子监自五代开始刊刻经籍,但如今五代与北宋的刊本已不多见。这部南宋时代的《尔雅》是孤本,也是研究五代刻书规模的重要物证。值得一提的是,古书的字体与刊印形式也如艺术品一般有其风格演变的历史。这部《尔雅》的字体端庄有力,版面宽大疏朗,又称为宋刻大字本,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
( 2 龙形佩
中华民族早在周代以前就有佩玉的习俗,这组以青绿玉雕成的龙形佩产自战国时代,长20.5厘米,宽7.8厘米,厚0.75厘米。像这样尺寸如此之大而又保存完好的佩玉实属罕见。 )
( 9 藏文大藏经
藏文佛经的装帧形式不同于汉族人习惯用的佛教经本,而是以经叶、经版和经衣组成。经叶呈长方形,一张张叠成一摞,上下以经版夹住,然后用丝带扎紧,并附上白色哈达,最后以黄绫经衣包裹,成为完整的一函经箧。这种经本形式源自印度,为西藏佛教沿用,称为“梵夹装”。此为清朝的收藏,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经的经叶,正反两面均以金泥正楷书写,每函300〜500叶不等,经叶依次序叠放后,边缘即呈现金泥彩绘的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吉祥结等8种图案。 )
( 6 万壑松风图
此画长188.7厘米,宽139.8厘米,是宋朝另一位著名画家李唐的作品。李唐横跨南北宋两代,是中国画史上承上启下的人物。这幅作品是李唐在北宋画院时期的作品,李唐表现石面质感的用笔称为“斧劈皴”,是其笔法的一大特色。
7 快雪时晴帖
这是王羲之致朋友的短信,他在一场大雪初晴之时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原帖长23厘米,宽14.8厘米,内容如下: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王羲之的作品已无真迹传世,这是唐代的摹本。乾隆皇帝将此帖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的《伯远帖》同列为三件稀世珍宝,珍藏于他的书房“三希堂”中。另两幅字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 3 大雁玉带饰
长11厘米,宽6.4厘米,正面以多层次镂空技法,呈现大雁穿梭于河塘苇丛间的景况,塑造出线条层叠的丰富空间。背面则由铜制带扣,供穿系革带之用。这件作品既有元朝带饰的椭圆造型,又只呈现大雁而无猎鹰,可能创作于元明风格交替的时期。
4 清明上河图
此为清院本(北宋张择端原作 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设色绢本,长1152.8厘米,宽35.6厘米。“清明上河图”历代有很多画家相继模仿,清院本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仿本,雍正皇帝下诏绘制,乾隆年间完成。此版本广采各家所长,并增添了很多明清时代的特殊风格,如踏青、戏剧、猴戏、特技和擂台等。 )
( 9 多宝格
这是清宫内专门收藏各式珍玩的百宝箱,常被称为“皇帝的玩具箱”。 )
( 10 汉六朝玉角形杯
玉角杯以温润的和田美玉制成,高18.3厘米,宽8.3厘米,造型模仿兽角,口沿宽,底部尖。杯的正面为龙纹,杯上雕有一龙头,并以刻线的方式绘出龙身,杯底的龙尾则以浮雕的方式盘绕到另一侧,灵活生动。
另外,没有列出的重要文物还有很多,比如良渚玉琮、怀素《自叙帖》、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西周晚期毛公鼎等等。 )
( 5 掐丝珐琅天鸡尊
为18世纪后期文物,铜胎,仿古铜器天鸡尊形制,高25.8厘米,宽9.0厘米,最长处21.0厘米,重约3535克。
6 快雪时晴帖
与专家评选相同。 )
( 8 乾隆香山九老
这件清朝木雕是广东宫廷匠人杨维占所作,高18厘米,宽9厘米。这件比一本书还小的沉香木上雕刻出9位老人在危岩壁洞边的活动,形象传神,岩壁间还刻有乾隆皇帝的诗句和印章。 )
( 7 清高宗夏朝冠
这是乾隆皇帝的夏朝冠,又称为凉帽。冠高14厘米,直径28厘米,冠顶高12.4厘米。帽体以一种出产于东北的“玉草”编织而成,凉爽舒适。帽饰镶嵌有东北出产名贵珍珠“东珠”。 ) 文物博物馆尔雅精品李唐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