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达维”与海南:好消息坏消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崇达)
( 2005年9月25日下午,受台风“达维”影响,海口秀英港巨浪高达6〜7米 )
海南省万宁市北大镇党委书记王振羽还记得,直到9月24日以前省里关于台风达维的通知还是以一个好消息的口气传达的,“在那个时候,根据气象台的监测,达维也就是个热带风暴,而且最主要的是它将带来强降雨。”王书记对记者说。台风达维登陆海南之前的背景是“海南地处热带北缘,70%以上的降雨均为台风雨,没有台风发生就易引发大旱。去年一年中,没有一个热带气旋直接影响海南省,这是气象记录里55年来的首个无台风影响年,所以在台风达维到来之前,海南遭遇的是26年来最严重的夏秋冬春连旱”。海南省“三防办”主任杨运暹对记者说。
根据海南省“三防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开始持续的干旱使得该省农作物受旱面积达315.075万亩,占该省耕地面积的50.22%;有89万人占该省一成多人口临时饮水困难;还有19.4万头大牲畜临时饮水困难。而王振羽书记则记得另外一个形象的数字:“因旱而干的水井在文昌市就有1261口。像我们万宁的许多地方,你可以看到家家户户门口摆着水盆,都希望能天降点雨,都在等台风赶快来到。”
然而也就是这个终究等来的台风却给了他们“毁灭性的打击”。24日下午,原本是10级左右的热带风暴达维突然增强,到9月26日凌晨4点登陆前夕,达维已经突然增强为16级以上,甚至是1973年以来海南最大的台风了,根据海南省“三防办”的最新统计,达维总共造成了每年经济总收入600亿左右的海南省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110亿元,“而且还有大量无法估算的间接经济损失,比如在这次台风中,海南省的橡胶80%都被毁了,橡胶的收割期一般要在种植10年之后,也就是说,海南的橡胶业一下子倒退了8年以上。具体到我们的镇子,顷刻之间几年的收入全没有了的占一半人口左右。”王振羽书记说。
“对于这个农业大省来讲,70%的用水要来自台风,然而海南依赖的台风又是变化不定的,而需要利用台风降水的海南本身也是异常脆弱的。”在台风过后海南气象台里,副台长蔡亲波给记者画了一个图,“要理解台风对海南能造成的破坏可以先想象这么一个形状——整个海南其实就像是个倒扣着的锅子,中间高四边低,因为这种地形结构,所有建筑和作物都等于要正面遭遇与台风的冲击,它们没有任何的遮掩体,所以抵抗能力特别差。”“事实上海南这么缺水而依赖台风也恰恰和它的地形有关,在此前海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8毫米。然而,由于海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短坡陡,水流湍急,江河暴涨暴落,加之缺乏水利设施,水来得急,去得也快。因此淡水资源贮藏量小,85%的地表水资源白白流入大海。为了留住珍贵的水,海南就在各个地方都建了水库,全省有6个大型水库,69个中型水库还有上百个小水库,这些水库都建设在相对高的地方,是用来接住台风下的雨,一个水库往往就管着一个地方的生存,种植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来自这儿,所以村子和作物区一般都集中在这些水库下面,然而海南也由此陷入一个尴尬的生存逻辑中,不来台风,大家得守着干涸的水库看着自己的作物死去,而等来台风,它带来的往往又是强降水,所以一旦台风下的雨大了,那么这些靠着水库生活的人就变得异常危险了。”蔡亲波说。这就是台风登陆前海南窘迫的现实。
230万人的集体逃亡之路
( 海口市区的部分街道被海水淹没 )
根据海南省“三防办”提供的数据,从25日晚上到台风登陆的26日凌晨4点,被直接吹倒或者冲倒的房子整个海南省就有3万多间,台风带来的强风暴雨和海水倒灌危及海南600万人口——几乎没有海南人能躲过这次灾害,而其中有230万人因为危及性命需要紧急撤离。可以想象这么一幅画面,台风从东往西,这个庞大的身躯挪动到哪个地方,那个地方几万人就要集体逃亡。记者沿着台风肆虐的轨迹,从台风登陆点万宁、到受洪灾最严重的三亚,再到最终的出口——西边的东方市,追踪在台风下海南三分之一人口的集体逃亡之路。
汽车刚进入万宁市,就可以看到沿路的景观树光秃秃只剩树干,等记者来到台风的登陆点山根镇,沿路所见让人惊心,到处都可以看到被吹散的房子只剩下围着的四面土墙,许多受害的农民蹲在门口眼神呆滞。
( 海南省琼海市塔洋镇的群众在砍伐遭台风毁坏的香蕉树,以便重新种植 )
“靠天吃饭还容易,靠台风吃饭就像要从老虎嘴上拔毛一样。”万宁市山根镇村民司谓60多岁的脸上流出浑浊的泪水,他正在和亲戚一起收拾已经毁于一旦的田地,他抚摩着被台风硬生生拔起来的橡胶树对记者说:“我们家地不多,一家7口就5亩地,一半都用来种橡胶,都种了7年了,再过两年就能收成,结果台风就这么把它弄死了。”他的儿子正在用借来的电锯把橡胶树锯成一节一节。“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橡胶锯成木材去卖,现在这个时候那些倒卖木材的还特别黑心,以前一吨木材能卖个600元,现在降到120元,还要自己把木材搬到路边,看人家要不要,不过不卖也根本不行,作物就是我们农民的存款,现在什么办法也没有,只能赶快弄点钱重新买点苗补种,还需要买些砖头,要不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你看我的家都成什么样呢?”
台风达维26日凌晨4点就是从这里登陆的。“25日晚上21点多,风突然大得厉害,村里的干部过来说,住在山脚下、河道边的和瓦房的要全部撤退,我们一家7口也顾不上拿什么东西,拉着邻居赶忙到建在高处一点的堂哥家,前脚才踏进,就听到儿子在喊倒了倒了,回头一看,已经泡湿的房子被风一吹,竟然就全散掉了。”到记者去采访的时候,他的房子只剩下围成房子结构的半面墙,有的地方甚至只剩下地基了。这里农民的房子结构本身非常脆弱,只是用黄土粘合两面砖头垒成的,根本不抗台风。“海南农民的房子都是这样,因为这种房子便宜,只要3000元左右的原料,自己砌就可以了。我们也觉得这种房子台风一来就要倒,但是没办法,我们种地种个十几年最多就能攒个3000多元,而且建得好也不一定有用,这里的房子如果要所谓的牢靠不仅要能抗风还要能抗水淹,像我们这些农民大都住在水库旁边或者下游,只要台风一大,水库就要泻洪,房子估计也难保住。所以就只好这样了,每次大台风一来整个村子都要逃,你是没有看到,25日晚上22点狂风暴雨中这么几千个人一起逃到镇上的学校那种情形。”司谓说。
( 搭建的工棚几乎全部被吹倒 )
在万宁市水务局里,局长符忠英给记者讲述了25日晚上的惊魂。“台风真正影响海南就从万宁开始的,25日下午台风要登陆前突然增大,我们初步判断,中心风速可能要到每秒55米,也就是说是16级以上台风了,这么一估算,我们一下子慌了,那就意味着所有的瓦房肯定都不能承受的,所以我们赶忙上报上级,上级于是紧急发了文,要求所有人必须在22点前赶快撤离瓦房。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整个万宁陷入一阵忙乱,从21点到24点短短3个小时总共撤离了7万多人。”符忠英说,“你根本没有办法想象那时候的场景,风夹着雨吹得人都站不稳,在那些瓦房前一个一个敲门动员,其实心里慌得紧,深怕房子在你说话的时候就倒下来,还有很多人死活不走,最后我们干脆出动武警强架出来。事实上我们的做法是非常及时的,整个海南被风吹倒的房子就有3万多间,也就是说如果那个时候没有撤离的话,可能就要死伤12万人左右。”
事实上这只是台风肆虐的开始而已,在万宁市紧急撤离人的时候此刻位于万宁西南部的三亚开始下起了“让人想来后怕的暴雨”,“早在25日下午风开始刮得大了,到晚上22点多,三防办公室的玻璃竟然被吹破了,那声音吓得他们赶忙向市长陆志远汇报,当时的市长也着急得睡不着,他从25日就把家安在‘三防办’了,听到汇报,心一急赶忙召集紧急会议,开会第一句话就点出了他的担心——要密切关注大隆水库。”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天玉对记者说。
“海南是中间高四周低,为了蓄住水每个地方都在高处建了水库,而大隆水库就是三亚用水的命脉,但这个位于高处的水库也像顶在三亚头上一盆让人担心的水,如果雨量过大一决堤,整个三亚就要成水国。”三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天玉对记者说。25日23点多开始下起了暴雨,到了26日凌晨4点台风在万宁登陆的时候,水一条条粗得可怕,“三防办”的工作人员从水文站那边得到消息,水库的水在以这几十年来从没有的速度猛涨,“当时市里就判断,这次水库肯定是要出情况的,赶忙电话告诉水库下游的人抓紧组织村民做好紧急撤离的准备,到了27日上午8点左右,熬了一个晚上的我们差点打起瞌睡了,却有人来报说大隆水库水位已经达到了51.06米,高出溢洪道5.6米,洪峰已经达到百年一遇了,洪水则达到50年一遇,也就是说底下5万人如果没有在两个小时里转移就有性命危险。我们紧急通知了底下的干部还有500名军警官兵赶忙组织到崖城、保港18个村,两个小时后,镇里的干部说已经确认所有人都转移了,而过了十几分钟倾泻的洪水一下子把整片地区都淹了”。
“这次台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走得特别慢,整整在海南走了13个小时,所以26日早上风还没有到,洪水已经先到东方市了,这些水是从中间的高处沿着昌化江冲下来的,昌化江东方市四更镇日新、大新村河段近1公里的河堤出现了决口,汹涌的河水急流而入,该镇日新、大新、居多、英显、沙村、小赤坎等6个村庄近6000人和5300多亩水稻面临受淹的威胁。”东方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开强告诉记者。不过“最可怕的时刻是在26日晚上。原本积压着的水还在汹涌,而台风巨大的身躯一挪动到这儿,又带来可怕的强降水,东方市大大小小的水库全部出现险情,26日就开始开闸泄洪,最高时曾开到6个闸门。加上石碌水库此前已开两个闸门泄洪,昌化江下游水位顿时急剧上涨。位于昌化江入海口附近的东方市四更镇日新村、大新村段河水水面高出村庄3米多。到了27早上7点多钟,河堤已经出现决口,达到了8处,最大的决口有40多米,最小的也有10多米。曾经6次决堤,6次被水淹的日新等6个村庄又一次面临受淹的威胁,所有决口终于在中午13点成功堵住,汹涌的河水又顺着河堤直流入海,但这个时候昌化江边已经有三分之二的房子浸泡在水里了,部分房子已被淹至1〜1.2米高”。
“在这次台风中需要撤离的有两种,一种是家里住瓦房的,他们的房子根本抵抗不了风,一种就是住在泻洪区以下的,而这两类人几乎把海南的大部分农民都包括进去了,所以台风一来实际上就只有住在城市里的人相对安全,海南的农民几乎无一幸免。”海南省水文局李龙冰副局长对记者说。■
台风之下的农民和他们的农作物
站在一大片被拦腰截断的橡胶林里,林明亮对记者说他都“傻了”,“这几天都不知道要做什么,就整天守着自己这片完全被破坏的橡胶林”。这个万宁市北大镇的村民原本是这个镇里比较有钱的农民,原本他每天早上3点多起来割橡胶,割到11点左右,开始去照料胡椒,下午去收拾槟榔和自家的水稻,“然后就泡茶、晚上吃饭看电视,一天过得很舒服”。割橡胶一天能让他挣100元,能从3月份一直割到11月份,而胡椒每株如果管好的话,一株就能产8斤左右,现在市面上一斤就7块钱,也能挣四五十元,槟榔则一年一棵能产100斤左右,3块钱一斤,一年一棵就能有300元的收入。
林明亮是十几年前开始自己的种植计划的,“事实上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种植也是一种经营投资,就这么多地你要怎么尽可能多挣钱,像橡胶,一株苗就4毛钱,不过要培育到能割胶就需要10年左右,而且占地面积比较大,比如我家20亩就种了400株,但是等到收成的时候,我的400株一天割胶就能挣个100元,而胡椒则投入很大,一株胡椒的投入需要14元左右,但是它是3年就能收获,槟榔投入也便宜,也就两块多,槟榔是6年收成的,经济效益就不如橡胶了”,而林明亮因为十几年的规划,他的种植物本来都已进入稳定的收获期,他总共种植橡胶20亩、槟榔9亩、胡椒1000株,而种的水稻刚好够一家人吃饭,这样的规划使他家里新盖了一座房子,还买了家电、摩托甚至电脑。“我应该算是海南比较典型的农民了,海南除了靠海的是搞水产养殖和旅游之外,其他海南大部分人都主要是种植这些作物的,还有人种植香蕉,不过香蕉需要水田,而且它一株投入就需要近百元,病害也多,但是收益也高,而且只要一年多就能收成,属于我们种植业的高风险投资,我就不敢投,我最主要怕的原因,其实还是水和风。香蕉需要较多水灌溉的,而且它可以说是最脆弱的作物了,稍微一点台风就能把它折断,你看一方面如果没有台风香蕉肯定旱死,但要是有了台风,稍微大一点就会全军覆没,所以种香蕉就赌这一年有台风而且台风不大,如果上天成全,就能一下子挣很多。”
“从我们农民的角度考虑,水稻是最抗台风的,它不怕水淹也不怕风刮,但种一亩水稻累死累活一年就收入1000多元,经济效益太差了,再比较槟榔和胡椒就不怕台风些,不过收益比橡胶少很多,而且要是大台风肯定也要折断的,而橡胶种植周期太长了,需要10年,它能抵抗一定的台风,但是只要台风稍微大点就肯定不行,我是考虑了很久才作出这样的排兵布阵,但是没有想到这次台风实在太大了,我十几年的布局完全没了,我押的是这十几年可能会有大台风但不会有异常大的台风,所以我把最多田地都种了橡胶,占了我土地的近三分之二,而现在我的橡胶几乎全被毁了,我要恢复到以前的生产至少还要10年以上,但问题是,我现在实在恐慌,我没有信心这10年还会不会有这么大的台风,这次达维是海南省1973年以来最大的台风了,但是你看,今年登陆我们国家的台风似乎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美国也发生这类事情,我实在犹豫,但是要是不种橡胶,我的经济收入肯定要大量缩水的,我想到这儿都睡不着了。”
来自海南省三防办公室的统计数字是,整个海南省80%以上的橡胶和90%以上的香蕉全都损失,“橡胶和香蕉是海南省这几年推广的经济作物,因为它们经济效益比较好,事实上海南省这几年很多地方能够脱贫靠着的还不是旅游,而是这两种作物,然而这次台风之后,很多年的辛苦都泡汤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农民的信心,现在海南的经济被台风推到一个选择的十字口,如果没有选择好,海南的经济将受到台风带来的第二次打击。”海南省农科院旱作物研究所孟所长对记者说。■
台风,人类的生存课题
海南省万宁市北大镇的王振羽书记在台风过后很后悔:“要是在作物旁边种上一圈防护林,应该就能大大减少损失吧!”对此,国家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王邦中表示:“不一定有效果,特别是面对这么强的台风。不过他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方向,中国抗击台风的工作以前很多科学家只想到从大面积上怎么和它对抗,或许小范围上,琢磨和它的相处可能更有效更有成果。”根据他的透露,“我国气象灾害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到自然灾害总量的70%左右,而在气象灾害中,直接损失又以台风居首。不过每次台风过后,总会总结一些东西使得下次不再重蹈覆辙。比如每次台风一来,巨大的降雨量使得中国许多的城市都成了水国一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逢台即涝,而这实际上是城市的排水系统老化,或者因为城市重新规划导致的运作不顺,我国现在就在天津、南京、南昌试点,希望能够克服,如果成功就把经验推行,那以后就能减少这样的损失;而在台风“海棠”来临时,有许多新房子被吹垮了,我们也有人在研究什么样的房子更能抗击台风,然后等成熟之后就可以向全国推行,虽然中国的台风研究很完善,但在运用中仍然有许多空白,比如王振羽提到的怎么在种植业中更能抗击台风,这些以前我们已经有些基础,总结出什么植物的抗风能力比较强,然而海南的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原因,又必须倚重一些抵抗风的作物,那其实又有了新课题,怎么帮助抵抗风作物增强抗风能力。”
事实上,关于能拿台风怎么办,全世界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很多人提出了很多奇思妙想。英国的《新科学家》在美国卡特里娜过后就总结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方案。根据《新科学家》的介绍,有人主张用核武器摧毁热带气旋,他们认为因为核爆炸能产生冲击波,从而破坏台风的结构,如果能在风眼(台风中间是下沉的空气)里为每平方米增加半吨空气就能有效消解台风。不过,科学家普遍认为,核爆炸根本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实际上换算一下就知道,那等于要在半径20公里的风眼里增加总共5亿吨空气,这远不是核爆炸所能做到的。事实上,根据国家气象台许映龙工程师的说法,一个台风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十几个核弹。
数十年来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则一直在进行另一种实验,通过飞机在台风内部最高最冷处投撒碘化银,破坏台风的结构。碘化银能够产生过冷水释放内部云层,从而释放潜在的热量,削弱风眼墙的强度。不过这种障碍在于,多次实验之后,台风并没有如愿产生够量的过冷水,效果就微乎其微了。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台风专家凯利则试验在台风到来之前将薄薄的一层鱼油覆盖在海洋表面,阻止海水与空气的接触,就能减少海水蒸发,阻断能量交换循环,从根本上减轻台风的生成,然而结果是强风一来鱼油一下子就被吹散根本没有办法发挥作用。甚至还有科学家提出把冰山拉到风暴中心,或者在台风的中心利用一排浮在空中的喷气式发动机引起反方向的小旋风,消除台风中心的能量从而阻止它的形成。然而问题是,先要拉的冰山从哪儿来,会不会破坏另一种生态,而且谁能在台风中把一座冰山拉到台风中心呢?而根据测算,即使大型喷气式发动机也难在大气中形成小风暴,更何况抵消台风的旋转。
根据海南省气象台蔡亲波副台长的观点,面对台风除了在地面的抵御上加强研究外,惟一对台风本身可能进行干预的在于更精确地判断它的路径和方向。“因为,台风并不像我们所想的,来的时候一团均匀地在各个地方引起暴雨和狂风,事实上,台风本身可以分为强风区和强雨区,比如这次影响海南的达维,它的强风区在北边的海口、临高,所以它可能带来的是海水倒灌,而强雨区在南边的三亚、乐高,会来带暴雨。而这次台风之所以能重创海南在于它的分布刚好中了海南的软肋。海南北部海岛狭窄,地势低,容易引起巨大的风暴潮,所以临高、澄迈海水倒灌非常严重。而三亚、乐高是山地居多,容易形成洪水。如果能准确预测路径,我们就能更细化地针对防风还是防水,而这点是绝对有可能做到的,就我个人的观点,还有人在研究利用气候形成的系统性做到改变台风行进的路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台风就能化害为利,既能带来需要的降水,又能控制它引起的损失。”■ 海南台风台风达维海南橡胶台风消息台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