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本轮教育改革关键词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金辉)
( 2005年9月2日,湖南省新邵县雀塘镇中学加大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宣传,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让家庭困难面临辍学的学生全部返回校园 )
在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年之后,许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个令人颇感苦涩的问题:“中国古代科举尚且能大致体现社会公平,而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国家还做不到吗?”中国这个千年文明古国,发现自己又站在对教育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的十字路口,公平是本轮改革的关键词。
早一年,联合国主管教育权利事务的特别调查员来华考察,离开时,她抛下一句把所有闻者当场噎住的评价:“在保证教育权利方面,贵国连非洲的乌干达都不如!”
据中央党校日前公布的一项涉及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广西等16个省、自治区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辍学率出现反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不容乐观。报告指出,对农村教育收费,广大农民表示“吃力”或“非常吃力”,农村孩子享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孩子。而“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发布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成为我国最主要、最显著的教育差距。
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问题,即教育资源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阶层之间分布得不均匀,个人获得教育的机会存在严重不均等。而教育的这种不均衡发展已经成了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根源,甚至已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在中国农村,经常可以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但是实现这一口号却变得越来越难。孩子考进大学对中国许多贫困家庭而言都是既幸福又痛苦的事。在拿到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家在山区的杨再宏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重庆寻找暑期打工的机会。为了支付杨再宏和他哥哥的学费,几年来家里已经欠下8万元的债。
大学贫困生问题,近年来引起了社会关注。但实际上,相当多的大学贫困生问题,是在高中阶段就形成的。“家有高中生,拖得全家穷”,这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是普遍现象。
“高中教育的管理是最薄弱的环节。”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高中教育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缺少严格规定和管理的结果。显然,高中教育并没有像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被重视。
张保庆说,目前高中收费太高,择校费动辄几万,甚至比大学收费还高,这样的“倒挂”现象是不正常的。但是张保庆副部长坦陈,“可能要等到农村的义务教育先实现免费教育之后,有关部门才能有精力加大对高中的投入和关注”。
实际上,10年来高等教育、高中教育扩大规模主要是靠提高学费、“卖考分”实现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不合理性。
与农村义务教育以及高中学校乱收费的原因不同,张保庆认为,高校乱收费的主要责任在高校本身。
张保庆直言,现在的高校收费上瘾了,相当多的高校校长在高校收费问题上的回答是不负责任的。张保庆透露,从1998年至今,高校在校生人数净增1000万。这个增加量不是靠政府投入才发展起来的,因为按照教育部的成本计算,每增加一个本科生,国家要拿出5万元钱来搞基建建设。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国家在高等教育上的投入要比1998年增加5000亿。
“目前中国许多地方以收费代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这是造成教育乱收费问题的症结。”张保庆说,“治理乱收费的根本问题是标本兼治,政府该拿的钱一定要拿足,有的地方政府自己不投入,都把办学经费转到靠收费,这就完全走歪了。”
教育资源分配差距日趋扩大。资本的寻利性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润为动力,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张保庆说:“教育和市场经济什么关系?教育部的提法是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服务。从来没有讲教育要按市场经济办。如果教育按市场经济办,那教育就毁掉了。”他说,市场经济有两条,第一讲竞争,第二讲赚钱。如果教育一部分可以竞争的话,只能是高等教育可以竞争,但义务教育根本不能竞争。如果教育怎么赚钱怎么办,那不好衡量。
业界人士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就我国来说,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
实现教育公平永远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是实施教育公平的主体,离开政府教育公平无从谈起。“教育问题要负责一点、想深一点、想透一点,不要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要稳中求进啊。”张保庆说。■ 大学改革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