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变得脆弱?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我们为何变得脆弱?0( 2005年9月6日,西安暴力袭警事件中,受伤民警鲜血染红的警服 )

“新的弱势群体。”谈到西安警察如今的处境,该市公安局莲湖分局副局长陈磊满脸的无可奈何。他表示,一线民警现在成了尴尬的“受气包”和某些人的“出气筒”,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快要达到极限。

首先,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矛盾不可避免地大量出现,直接面对这些矛盾焦点和群众的民警很容易被攻击。西安市公安局法制处处长张卫说:“我们很多民警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都是以维持秩序为第一目的,但事主争执不下的时候,就会拿民警出气。”陈磊表示自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件,“那次我们去调解一起打斗,当把双方劝开、准备带回派出所问话的时候,其中一名被打的男子对我们大骂粗口,他的意思是‘我都被他打得这么惨了,你们怎么还对他这么客气?’骂一骂这还是轻的,有的事主还动手打警察,大家受了委屈以后只有忍气吞声。总之,现在的执法环境比以前差了很多。”

其次,公安系统的“紧箍咒”现在越念越急。陈磊说:“现在公安系统首先提倡的是文明执法和‘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虽说这反映了人们的期望,我们也很赞成,但谁来保证民警的工作权益呢?对那些极凶极恶的犯罪分子,警察执法又如何保持其刚性和威慑力?文明执法与刚性执法不是相互冲突的。一方面,民警执法时要体贴,保护当事人的最大权益,但另一方面,民警也要切实履行自己的主要职责,维护社会治安。”“可是现在民警在执法的时候顾虑的东西太多了——当他处理某个事件时,首先要对可能发生的一切后果进行考虑,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执法。举个例子,一个犯罪嫌疑人骑摩托车逃逸,民警要不要追上去,这是个问题。因为民警一旦追击,嫌疑人就有可能加快速度导致交通事故,这时候,追他的警察是要负全责的,几乎没有一个民警愿意做这种吃亏不讨好的事情。但作为公安人员,他们这个时候是失职了。”

“现在总是过多地强调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要知道警察碰到的情况十分复杂,有些事情瞬息万变,正常公民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变成一个罪犯,各种约束令民警无作为,不敢作为。”被袭击的西安民警陶培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练了十几年拳击,当我被30多个人围着殴打的时候,想到自己的警察身份,我没有还手⋯⋯”

张卫表示,在警用装备方面,西安市各级公安机关都配备有一定数量“各类驱逐性、制服性、约束性警械和警用武器”,民警依法执行职务有物质保障。但现实却走向另一端,“我们不愿意用,也不敢用”,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治安警察表示。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的西安市公安队伍,民警从心里排斥枪支,因为一旦带上警械,精神压力就会很大。“除110巡警几个人配一把枪外,几乎所有派出所都不配发到个人,都存放在枪库”。从警二十余年的陈磊说,“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民警每个人都有配枪,那时候的社会环境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复杂。”遇袭民警张建波表示:“现在别说是枪支,连警棍和手铐都不敢随便使用。一是怕激化矛盾,二是怕出了问题,会有很严厉的处罚,包括扣奖金、通报批评等等,严重的还要调离岗位,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西安的警察在无奈之下,甚至会带着木棍巡逻。”造成这种现象的制度原因,学者武伯欣分析说,因为现有的《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规定只有一般性规定,缺乏和实战相结合的具体的、细化的、操作性强的条文,难以给公安民警执法活动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西安警方人士介绍说,现在民警有三怕,“怕恶意投诉,怕恶意炒作,怕有背景的人报复”,为了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各地公安部门不得不改换装备,将警械换成相机、录音笔和摄像机等。一些地方的一线民警还增配了非杀伤性的控制性警械,形成对不法侵害的一定威慑。

虽然西安媒体表示,在已经曝光的那些袭警案中,民警进行的执法都是有正当理由的、合法的,但不可否认,有些民警是在暴力执法、违规执法中被袭击的。南方某省公安厅的一位警官说:“袭警在我们这个省会城市也很常见,但很多都没有为外界所知,甚至基层派出所也没有报到上级公安机关,因为他们是在非警务工作中被袭击的。比如前几个月,我们市发生一次拆迁纠纷,政府调动公安局几十个民警去维持秩序,一些居民朝民警扔汽油瓶和硫酸,结果有十几个警察受伤。”“这种事情经常会发生,特别是在地县两级建制区域,但因为公安系统的财政供养都来自地方政府,有时候明知道是公器私用,也得满足他们的不合理要求。”

除此之外,百姓对民警的偏见、隔阂甚至敌对也令人担忧。多位民警向记者述说了他们在工作和调查中所遇到的阻力。“现在的警民关系十分不正常,警察的社会认同感差,工作进行得很艰难。”西安一位派出所干警说,“我曾几次去居民家调查取证,人家根本就不让我进门,给他们看证件,他们还是不配合,依据是‘现在有很多真警察都是坏人’,就因为少数害群之马的存在,以及种种的误解,绝大多数警察不得不背着黑锅工作,现在的警察难做啊!”

一些媒体在处理警务报道时的不公正和不冷静,也干扰了警察们的工作,打击了警察队伍的士气。西安市公安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警官抱怨说:“只要报道涉及到警察,有些媒体特别是小报就用好几个版大肆渲染,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可以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有一次,一位市民因为对稍早做出的调解有意见,就到派出所去闹,当时她还约了一个电视台记者去偷拍,在几个小时的解释后,接待的民警因有其他事情要处理,说了一句‘对不起,我实在没有时间接待你了’,然后带她去找派出所指导员。结果第二天,电视新闻里只有接待民警的最后一句话被保留。这件事发生后,接待民警不仅被扣掉当月奖金,还在公安局全体大会上被点名批评。”■